十二、祭韩公祠文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宏杰吴久民 本章:十二、祭韩公祠文

    这篇文章,写于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这年的二月,曾国藩升任礼部右侍郎,上任之始即前往参拜韩公祠。此前曾氏所在的翰林院詹事府,也有先生的祠堂,而且两处都称其为“土地祠”。这应当是明清时期所特有的现象,韩愈虽未曾任翰林官,但他的文章在明初受帝王和翰林院推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地位在此时奠定,而且韩文有当时文坛所重视的“清庙明堂气”,故而于明代作为土地神祠祀于翰林院中,这种风习延续至清代。受翰林院祠祀韩愈的影响,清代中期以后,民间亦将韩愈作为土地神崇拜。

    曾国藩在为学及立身行事上十分推崇韩愈,称其为“千古大儒”。同时对韩愈的诗文中的倔强之气与雄奇之风也由衷赞佩,揄扬不已。但是对将韩愈作为土地神持不同看法,认为很不庄重,为此他在本文中作了比较详尽的考证;另外对将孔子木制雕像陪置一旁,也感到很不合适。故此他写作此文,记叙此事,并特作一首诗歌,理顺道统的脉络,肯定韩愈于中唐以后复兴儒道,排斥佛老,维护儒家正统地位的历史功绩,同北宋以来尤其是南宋朱熹贬抑韩愈思想成就的观点形成鲜明对比。

    维年月日,具官某,谨以清酒庶羞,致祭于先儒昌黎韩子之神:维先生之明德,宜祀百世。文人学子,皆所喻愿。而礼典所载,独配享先师孔子西庑,他无特祀。国藩前官翰林院詹事府,皆有先生祠堂。今承乏礼部,亦祀先生于官署之西北隅,而皆称曰“土地祠”。国藩履任之日,敬谨展谒。乃神象之旁,有先师孔子之木主,俨然在焉。窃以土地之称,非经非训。古者,惟天子得祭天地,诸侯则社以祭土,大夫以下,成群立社。多者二千五百家,或百家以上;小者二十五家。盖土爰稼穡,民生所赖。凡食毛践土者,皆得祭以报功。义固然也。自唐以下,有城隍之祀。世传张说所为祭文及李阳冰碑记,旧已。今天下由京都以至行省郡县,皆立庙以妥城隍。原《易》有“城复于隍”之占,礼有“八蜡水庸”之祭。高垒深池以捍民患。推社之义而为之立祀,理亦宜之。独土地之祀,不可究其从始。国藩所居之乡,或家立一神,或村置一庙,大抵与古之里社相类。而京师官署,尤多有土地祠,往往取先代有名德者祀之。先生之生,未尝莅官礼部。今殁已千年,所谓神在天上,如水之在地中,无所不际。而谓仅妥侑于一署之内、丈室之中,如古所称社公云者,亦以黩慢甚矣。若先师孔子,则先生所诵法终身者也。先生尝羡颜氏得圣人以为依归,若深自叹恨不得与于弟子之列;而无知者乃位孔子于尊容之旁。先生而果陟降在兹,其必蹙然不安也。国藩瞻礼之馀,询诸胥吏,举不辨其由来。旧例,春秋以萧芗奉祀先生。国藩亦且循沿习之常,以致吾钦向之私。惟于孔子之位,措置失宜,则不敢须臾蹈故,惧干大戾。谨奉木主,爇香焚之。既敬告所以,因为之诗歌,使工歌以入声,冀先生之神安休于此。不腆之诚,庶为歆鉴。诗曰:

    皇颉造文,万物咸秩。尼山纂经,悬于星日。衰周遭溺,踵以秦灰。继世文士,莫究根荄。炎刘之兴,炳有扬马。沿魏及隋,无与绍者。天不丧文,蔚起巨唐。诞降先生,掩薄三光。非经不效,非孔不研。一字之惬,通于皇天。上起八代,下垂千纪。民到于今,恭循成轨。予末小子,少知服膺。朗诵遗集,尊灵式凭。滥厕秩宗,载瞻祠宇。师保如临,进退维伛。位之不当,宣圣在旁。大祀跻僖,前哲所匡。我来戾止,神其安怙。敬奠椒浆,式告来叶。

    某年某月某日,带上随从的官员,以清酒和各种美味,祭祀先儒韩愈韩昌黎的神位:先生道德昌明,应享百世祭祀。这对于所有的文人学子,都是十分明了而且乐意做的事情。而根据礼典上的记载,只配享于先师孔子的西廊,此外再没有专门的祭祀。国藩以前所在的翰林院詹事府,都有先生的祠堂。今天所充数的礼部,也在官署的西北角设有灵位,而且都称其为“土地祠”。国藩上任那天,十分恭敬地前往参观祭拜。在神象的一旁,有先师孔子的木制雕像,如同真人在那里一样。私下以为关于“土地词”的称谓,很不庄重。古时候,惟有天子才可以祭祀天地,诸侯则只能祭祀土神,而大夫以下,更是要许多人合在一起祭祀土神。多的要二千五百家,或者百家以上;小的二十五家。因为土壤可以种植收获百谷,从而成为百姓生存的依赖。凡是依靠土地得以吃食居住的人,都要祭祀土神来报答它的恩德。从道义上讲本应如此。自唐代以下,就有对城隍的祭祀。世传是张说所作的祭文、李阳冰所作的碑记,这早已成为旧闻了。而今天下从京都以至各省及郡县,都立庙以安置城隍。早在《易》中就有关于城墙崩塌重新填平护城壕的占算,《礼记》也有“八蜡”(关于农业的神祗)中的“水庸”(城隍)的祭祀。高垒墙深挖池用以防御百姓作乱,推究社即土地神的含义而为它设立祭祀,是理当如此的。惟独土地的祭祀,没法弄清是从啥时候开始的。国藩的家乡,或每家设立一神,或每村设置一庙,大抵与古时的里社相类。而在京师的官署,尤其多有土地祠,往往选取先代有以德闻名的人予以祭祀。先生生时,未曾到礼部任职。至今已故去千年之久,所谓神在天上,如同水在地上,无处不能相遇。而认为将其仅仅安置在一个署衙之内、斗室之中,像古时所称为社公等等,也是过分地轻慢与不敬了。像先师孔子,则是先生终身所称诵效法的。先生曾羡慕颜回得遇圣人从而使自己有了依归,如他曾深自叹恨自己未能进入孔子弟子的行列,而那些无知的人却将孔子置于先生的尊容一旁。先生果真升降在此,想来一定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不安。国藩瞻礼完毕,就此事向办事人员进行咨询,全都说不清它的由来。但年年都用香草祭祀先生。国藩也遵循相沿成习的旧例,以表达我对先生钦敬的心意。惟独对于孔子的神位,不知该放置哪里,却不敢有一刻蹈袭故例,害怕触犯大的罪过。谨慎地供奉先生的神位,燃上香火。敬告原由以后,特作一首诗歌,让艺人谱曲歌唱,希望先生的魂灵安栖在这里。尽管祭品不够丰厚,但却出于至诚,希望<u>http://www?99lib?net</u>先生明察。诗曰:

    仓颉造字开新纪,万物昭然成秩序。孔子超凡编经典,高悬天空如星日。东周衰弱遭崩坏,秦火惨经化为灰。继世学人寻觅苦,难究根脉恨无涯。汉刘盛起兴文运,炳烈扬雄与司马。经魏沿习隋又至,学人全体逊光华。上天不欲文沦丧,蔚起勃兴出盛唐。降下先生承孔孟,星辰日月掩辉光。只依经典终生效,惟尊孔门力钻研。务求一字合经旨,一点灵犀通上天。上起八朝衰败势,下垂千纪后人瞻。万民今日皆潜化,恭谨遵循轨不偏。我本藐然一小子,心中少有服膺人。一经朗诵遗文后,若有神明摄我魂。礼部充官为侥幸,得瞻祠宇拜尊神。先师终日如临视,进退虔恭屈我身。祀位总嫌不适当,愧教孔圣侍一旁。高格祭祀登荣宠,应有前哲为正匡。过错终结由我始,尊神垂佑慰心怀。香椒美酒时时祭,惟愿成规范未来。


如果您喜欢,请把《曾国藩读书与做人》,方便以后阅读曾国藩读书与做人十二、祭韩公祠文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曾国藩读书与做人十二、祭韩公祠文并对曾国藩读书与做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