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宏杰吴久民 本章:六、要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

    本篇选取了曾国藩于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公元1844年6月27日)和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公元1862年8月28日)分别写给四位弟弟和儿子纪泽的两封信。

    将相隔十八年的两封信辑在一起,是因为二信都是谈文章的运气、行气的。

    在给弟弟们的信中,曾国藩谈了四弟的文章,指出其词句多不圆足,文笔也平沓不超脱的毛病。然后提出一个观点:平铺直叙最为作文所忌,要求四弟痛加改掉。

    而着力最多的则是对六弟文章的评价与期许。曾国藩不无遗憾地指出:六弟之文词意平庸,没有才气峥嵘之处,不是他心目中的温甫。以六弟的不凡天姿,这时作文,当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将来也许有所成就。这其实是在讲文章的行气的,诸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如火如荼,都是强调文章要写出气来,即写出一种生命的昂扬与能量。这种思想,经过十八年的酝酿,在给儿子纪泽的信中,则已经明确成了一个重要美学命题,即行气是文章的第一义。曹丕就说过:“文以气为主”。所谓气,其实是指作家生命力与创造力。文章写出气的运行才到了境界。他让儿子认真体会司马相如、杨雄的跌宕起伏与韩愈的倔强,尤其先在韩愈的倔强方面揣摩一番,从中领会气在文章中的运行。不过,我们必须清楚,这实际上是曾氏看出儿子性情偏柔,雄健不足的一面,有意让儿子在行气上加强自己。至于前信中他对六弟的期许,则是着眼于六弟的应考,他告诫六弟,如果文章没有气,一鳞半爪,文意浅显,格调卑微,就是被录用,也当自惭文章太浅薄不堪了。如果不被录用,那又文章与功名两方面都失掉了。他提醒六弟今年入学固然很妙,万一不入,应当尽弃前功,一心学习先辈大家的文章。曾国藩特别强调不要一味地做那些应试之题,以免贻误终生。

    至于前信中很大篇幅都是读书以外的内容,留存在此,可供了解士子京城待官的风情。

    作文,当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三月十三日发信后,至今未寄一信。余于三月廿四,移寓前门内西边碾儿胡同,与城外消息不通,四月间到折差一次,余竟不知,迨既知而折差已去矣。惟四月十九欧阳小岑南归,余寄衣箱银物并信一件。四月廿四梁菉庄南归,余寄书卷零物并信一件。两信皆仅数语,至今想尚未到,四月十三黄仙垣南归,余寄闱墨,并无书信,想亦未到。兹将三次所寄各物,另开清单付回,待三人到时,家中照单查收可也。

    内城现住房共廿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三十串,极为宽敝。冯树堂、郭筠仙所住房皆清洁。甲三于三月廿四日上学,天分不高不低。现已读四十天,读至“自修齐至平治”矣。因其年大小,故不加严,已读者字皆能认。两女皆平安,陈岱云之子,在余家亦甚好。内人身子如常,现又有喜,大约九月可生。

    余体气较去年略好,近因应酬太紧,天气渐热,又有耳鸣之病。今年应酬,较往年更增数倍,第一为人写对联条幅,合四川湖南两省,求书者几日不暇给;第二公车来借钱者甚多,无论有借无借,多借少借,皆须婉言款待;第三则请酒拜客,及会馆公事;第四则接见门生,颇费精神。又加以散馆殿试,则代人料理;考差则自己料理。诸事冗杂,遂无暇读书矣。

    三月廿八大挑甲午科,共挑知县四人,教官十九人。其全单已于梁菉庄所带信内寄回。四月初八日发会试榜,湖南中七人,四川中八人,去年门生中二人。另有题名录附寄。十二日新进土复试,十四发一等廿一名,另有单附寄。十六日考差,余在场,二文一诗皆妥当无弊病,写亦无错乱,兹将诗稿寄回。十八日散馆,一等十九名,本家心斋取一等十二名,陈启迈取二等第三名,二人俱留馆。徐棻因诗内“皴”字误写“皱”字,改作知县,良可惜也。廿二日散馆者引见;廿六、七两日考差者引见,廿八日新进士朝考;三十日发全单附回,廿一日新进士殿试。廿四日点状元,全榜附回。五月初四五两日新进士引见。初一日放云贵试差,初二日钦派大教习二人,初六日奏派小教习六人,余亦与焉。初十日奉上谕,翰林侍读以下,詹事府洗马以下,自十六日起,每日召见二员。余名次第六,大约十八日可以召见。从前无逐日分见翰詹之例,自道光十五年始一举行,足征圣上勤政求才之意。十八年亦如之,今年又如之。此次召见,则今年放差:大约奏对称旨者居其半,诗文高取者居其半也。

    五月十一日,接到四月十三家信,内四弟、六弟各文二首,九弟、季弟各文一首。四弟东皋课文甚洁净,诗亦稳妥,《则何以哉》一篇,亦清顺有法,第词句多不圆足,笔亦平沓不超脱。平沓最为文家所忌,宜力求痛改此病。六弟笔气爽利,近亦渐就范围,然词意平庸,无才气峥嵘之处,非吾意中之温甫也。如六弟之天姿不凡,此时作文,当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作如火如荼之文,将来庶有成就。不然,一挑半剔,意浅调卑,即使获售,亦当自惭其文之浅薄不堪。若其不售,则又两失之矣。今年从罗罗山游,不知罗山意见如何?吾谓六弟今年入泮固妙,万一不入,则当尽弃前功,一志从事于先辈大家之文。年过二十,不为少矣。若再扶墙摩壁,役役于考卷截搭卜题之中,将来时过而业仍不精,必有悔恨于失计者,不可不早图也!余当日实见不到此,幸而早得科名,未受其害,向使至今未尝入泮,则数十年从事于吊渡映带之间,仍然一无所得,岂不腼颜也哉?此中误人终身多矣。温甫以世家之子弟,负过人之姿质,即使终不入泮,尚不至于饥寒,奈何亦以考卷误终身也?

    九弟要余改文详批,余实不善改小考文,当请曹西垣代改,下次折弁付回。季弟文气清爽异常,喜出望外,意亦层出不穷。以后务求才情横溢,气势充畅,切不可挑剔敷衍,安于庸陋,勉之勉之!初基不可不大也。书法亦有褚字笔意,尤为可喜!

    总之吾所望于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一则孝悌为端,其次则文章不朽,诸弟若果能自立,当务其大者远者,毋徒汲汲于进学也。

    冯树堂、郭筠仙在寓,看书作文,功无间断。陈季牧日日习字,亦可畏也!四川门生留京约二十人,用功者颇多。余不尽言。国藩草。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公元1844年6月27日)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三月十三日发信后,至今未寄一信。我于三月二十四日,移居到前门内西边碾儿胡同,与城外不通消息。四月间送公文的差人来一次,我竟然不知道,等到知道公差已经走了。只有四月十九日,欧阳小岑回湖南,我托寄衣箱银物和信一件;四月二十四日,梁菉庄回湖南,我托他带书卷零物和信一件。两封信都只有几句话,至今想必还没有到。四月十三日,黄仙垣回湖南,我托他带应举用书,没有信,想必也没有到,现把三次所寄各物,另开清单付回,等三人到时,家里照单查收。

    内城的现住房一共二十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三十串,很宽敝。冯树堂、郭筠仙所住房屋,都很清洁。

    甲三在三月二十四日上学,天分不高不低,现在已读了四十天,读到“自修齐到至平治”。因年龄大小,所以管得不严,已读的字都认得。两个女儿都平安。陈岱云的儿子,在我家也很好。内人的身体如常,现在又怀孕,大约九月间可以生。

    我的身体气色比去年略好些,近来因为应酬太繁忙,一天天热了起来,又发了耳鸣之病。今年应酬,较往年又增了几倍。第一,为别人写对联、条幅,四川、湖南两省合计起来,求字的人几乎日不暇给;第二是进京应试的举子来借钱的很多,不管有借没借,借多借少,都要婉言接待;第三是请酒拜客和会馆的公事;第四是接见门生,颇费精神。又加上散馆殿试,代人料理;考差则自己忙碌。事情如此繁多,便没有时间读书了。

    三月二十八,对甲午科不中的举人进行大选,共挑知县四人,教官十九人。其所有名单已于梁菉庄所带的信中寄回。四月初八日发布会试榜,湖南中七人,四川中八人,去年门生中二人。另有题名录附寄。十二日新进土复试,十四日发布,一等二十一名,另有名单附信寄回。十六日考核外派官差,我在场,两篇文章一首诗都妥当无弊病,书法也无错乱;现将诗稿寄回。十八日在翰林院学习的庶吉士结业考试,一等十九名,本家心斋取一等十二名,陈启迈取二等第三名,二人一起留馆任职。徐棻因诗内“皴”字误写“皱”字,改作知县,十分可惜。二十二日皇上接见在翰林院学习期满的人;二十六、七两日接见考差的人,二十八日新进士朝考;三十日发布,全单附信寄回;二十一日新进士殿试;二十四日点状元,中榜的名单全部附信寄回。五月初四、五两日皇上接见新进士。初一日任命赴云贵负责乡试的考官,初二日钦派大教习二人,初六日奏派小教习六人,我也参与其中。初十日奉上谕:翰林侍读以下,詹事府洗马以下,自十六日起,每日召见两名。我排在第六,大约十八日可以被皇上召见。从前没有逐日分别召见翰林院、詹事府官员的成例,自道光十五年才开始举行一次,足以见证圣上勤政求才之意。十八年也这样,今年又如此。此次召见,则是今年派出去做官差的,其中大约奏对合了皇上心意的占一半;诗文好的占一半。

    五月十一日,接到四月十三日家信。其中,四弟、六弟文章各两篇,九弟、季弟文章各一篇。四弟东皋课文很干净,诗也稳妥。《则何以哉》一篇,也清顺有法。只是词句多不圆足,文笔也平沓不超脱。平铺直叙最为作文所忌,要力求痛改这个毛病。六弟笔锋爽利,近来也渐能扣题,但词意平庸,没有才气峥嵘之处,不是我心目中的温甫。以六弟的不凡天姿,这时作文,当求议论纵横,才气奔放,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将来也许有所成就。不然,一鳞半爪,文意浅显,格调卑微,就是被录用,也当自惭文章太浅薄不堪了。如果不被录用,那又文章与功名两方面都失掉了。今年从罗罗山学,不知罗山意见如何?我说六弟今年入学固然很妙,万一不入,应当尽弃前功,一心学习先辈大家的文章。年过二十,不年轻了,如果再扶墙贴壁,忙碌于裁剪拼搭以往考卷以猜押考题,将来时机已过而学业仍然不精,必有悔恨自己失策的一天,不可不早作打算。我当日实在没有看到这点,幸亏早得了科名,未受其害。假如至今没有入学,那么几十年将精力耗费于吊桥渡口景物映衬的无用文章上,仍然一无所得,岂不惭愧?这中间误人终身的太多了。温甫以世家子弟,又有过人的姿质,就算不能入学,还不至于饥寒,为什么也要在考卷上误终身呢?

    九弟要我修改他的文章,详细批注,我实在不擅长改小考文章,当请曹西垣代改,下次由信差付回。季弟文气清爽异常,喜出望外,文思也层出不穷。以后务求才情横溢,气势充畅,切不可挑剔敷衍,安于平庸鄙陋,勉之勉之!初始的基础不可不大。书法也有褚遂良的笔意,尤其可喜!

    总之,我希望于弟弟们的,不在科名的有无,第一是以孝、悌为吉,其次才是文章不朽。弟弟如果真能自立,应当务求宏大而长远之志,不要只急于进学一件事。

    冯树堂、郭筠仙在京城寓所,看书作文,学业从不间断。陈季牧天天习字,也可敬畏,四川门生留京的大约二十人,用功的很多。

    其他的事不一一说了。

    兄国藩草

    行气是文章的第一义

    字谕纪泽儿:

    尔所作拟庄三首,能识名理,兼通训诂,甚慰甚慰。余近年颇识古人文章门径,而在军鲜暇,未尝偶作,一吐胸中之奇。尔若能解《汉书》之训诂,参以诙诡,则余愿偿矣。至行气为文章第一义,卿、云之跌宕,昌黎之倔强,尤为行气不易之法。尔宜先于韩公倔强处揣摩一番。京中带回之书,有《谢秋水集》,名文洊,国初南丰人,可交来人带营一看。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日 公元1862年8月28日)

    字谕纪泽儿:

    你所作三首拟庄诗,能识名理,也通训诂,我十分欣慰。近几年我已很明白古人写文章的门径,但军营中闲暇时间少,只是偶尔写写,一吐心中的想法,你如果能掌握《汉书》的训诂,加上的诙谐,那么我的愿望就实现了。行气是文章的第一义,司马相如、杨雄的跌宕起伏,韩愈的倔强,尤其是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你应该先在韩愈的倔强方面揣摩一番。从京城中带回的书,有一部《谢秋水集》,名文洊,国初南丰人,可交给来人带到营中给我看看。


如果您喜欢,请把《曾国藩读书与做人》,方便以后阅读曾国藩读书与做人六、要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曾国藩读书与做人六、要做出如火如荼的文章并对曾国藩读书与做人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