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惨剧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白落梅 本章:五、惨剧

    难舍终须舍。三百年前,拉萨的哲蚌寺正举行一场疼痛的别离,酝酿一场无情的风暴。哲蚌寺是黄教六大寺庙之一,宏大的规模,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故名哲蚌,象征繁荣。哲蚌寺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寺庙,僧侣数目最多达到万人以上。伫立在哲蚌寺的任何一个方位,都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永远不会消散的云彩。如今它那么安宁地坐落在高原辽阔圣洁的土地上,有多少人还会记得三百年前它亦经历过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斗?

    就在今日,前往哲蚌寺朝拜的人依旧络绎不绝,而他们都只是一些平凡的朝圣者,背着行囊,转着经轮,为的是朝拜庄严的佛祖。他们从不同地方抵达拉萨这座古城,带着前世的约定,无悔于今生。三百年前,人流如潮涌,但他们不是来拜佛转经,而是为了奋不顾身地解救年轻的活佛仓央嘉措。没有人愿意让一片圣洁的土地,沾染尘世的污浊,没有人不想安宁平静,而愿意干戈四起。

    当年布达拉宫那位至高无上的活佛仓央嘉措,在顷刻间沦为阶下囚。他戏剧性的遭遇,让无数民众生出人生祸福难料的感慨。他们是一群信命的人,相信这里的草木牛羊都有转世轮回,都可以预知前世今生。但是他们唯独不信,他们所敬爱拥戴的活佛会是假的,不信一个这样至情至性的年轻人,要遭遇这么大的变数。

    哲蚌寺里,仓央嘉措从刚才惊心动魄的场面中舒缓过来,他为众僧对他的拥护感动不已。只是他比任何人都明白,众僧与拉藏汗的对抗,犹如螳臂挡车。大清皇帝派来的使者,还有拉藏汗浩荡的军队怎么可能放过他,僧众如此不顾后果的解救,将会给他们自身带来伤害。拉藏汗只要给他们一个劫走钦犯的罪名,就可以对这些挡在前面的民众格杀勿论了。

    那一天阳光那么绚烂,但前来送行的民众立于风中,却感到刺骨的冷。当康熙的使者,还有拉藏汗的军队将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押解出来,逶迤行至哲蚌寺时,一场蓄谋已久的行动就在瞬间展开。几十位僧众趁军队不备,快速冲上前将仓央嘉措从他们的队伍中解救而出。仓央嘉措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哲蚌寺的门已经被严实地关上。而其余的一些僧侣和信众立刻挡在门口,将哲蚌寺门前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有一些地方,应该被人们永远记住,无论辗转多少岁月,曾经发生的故事,都历历在目,恍若昨天。也有人说,人生原本就有太多的负重,我们应该学会忘记。一个人不要轻易去承诺什么,既已承诺,就要做到。哪怕对一枚树叶、一只虫蚁、一缕烟火,亦要有所交代。人与人原本不同,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亦不能取别人的生活方式当作自己的规则。

    寺外的蒙古军杀气腾腾,有强冲之势,然而数百名武僧林立寺门,诸多民众亦围在当中,不肯有丝毫的退让。拉藏汗全副武装的军队已经将哲蚌寺团团围住,如此僵持了半日,一场血腥的争夺眼看即将上演。愤怒的拉藏汗已经失去了耐心,下令军队强行冲向寺门,诸多信众被他们践踏在脚下,无情的刀剑向这些无辜的人挥砍而来。

    一场血战在神圣庄严的寺院展开,比之在世俗中更加酷冷,更加悲壮。仓央嘉措再也不忍看到拥戴他的子民,无辜地死在拉藏汗兵士的刀剑之下。再也不愿自己这一生多添罪孽。他走出寺院,束手就擒。可是看到那么多的鲜血,他终究还是太迟。没有一场斗争,不是踩着鲜血与尸骨进行。回首看历史上华丽的宫殿,闪耀的王位,无不隐藏太多的悲剧与酸楚。

    在那阴曹地府

    阎王有面业镜

    人间是非不清

    镜中善恶分明

    具誓护法金刚

    坐在十地法界

    你若有神通法力

    请把佛教的敌人消灭

    难道这人间真的有一把明镜,可以照彻是非善恶,可以将浑浊的世象、冷漠的人心看得清清楚楚?明镜蒙尘,人心向背,太多的谎言与欺骗,太多的丑陋与背叛,需要我们制止。佛佑众生,众生向佛。倘若每个人都少些欲望,多些善念,或许这世间就不会有那么多杀戮。面对世人的愚昧与残忍,佛无法劝阻的时候,也只能叹息。难道佛真的可以显灵,用他的神通法力,安良除暴?

    仓央嘉措被押走时,众僧高呼佛号,流泪不止;信众俯首哭喊,惊天动地。他没有回首,那是因为他不忍让他们看到他眼中蓄满的泪。那个背影,是一个凶兆,意味着仓央嘉措此去京城,将永无归期。突然觉得,仓央嘉措就是一朵根植于稀薄尘泥中的莲,从前世移植到今生,又从今生移至某个无人知晓的角落。

    当年那些信众无比热烈地将他迎来,如今又无比悲壮地将他送走。曾经他灿若晨星,纵是黑夜也遮掩不住他的光芒。而今他萎落尘埃,接受被岁月埋没的命运。他从来就不希望自己这一生困守在布达拉宫,做一个有名无实的活佛,成为别人任意摆布的棋子。所以才会有几次三番的任性妄为,酿出这无可挽回的惨剧。

    人生每出戏都蕴藏着一个结局,我们自编自导着剧情,固执地以为可以按最初的想法演到最后,其实那个被欺骗最深的人是自己。仓央嘉措以为自己不会留下什么,以为自己这么走了,就可以从此杳无音讯。但愿自己的魂魄在这片滋养他的土地上徜徉,而恳求西藏的人民将他彻底忘记。他不知道,他的情歌会如同布达拉宫里的香火,经久不息。

    从未离开过高原的仓央嘉措,早就听说京城繁华似锦。那一片河山,孕育过无数英雄逐鹿中原、碧血黄沙的故事。还有清越南国,酝酿了许多儿女情长的动人传说。曾经他那么渴望放逐,向往漂泊,带着心爱的姑娘携手戏人间,如今命运遂了他的心愿,只不过身边少了一位红颜。望着远方,想象那不曾抵达的彼岸,究竟又蕴藏了怎样的一段烟火?那本该属于凡尘的烟火,与他无关的烟火,如今需要他独自去品尝。

    他并不孤独,僧侣为他送别,信众为他送别,草木为他送别,牛羊为他送别。可为什么脚步会那么沉重,不就是赶赴一场死亡吗?他该是无惧的,大清的帝王能奈他何?那个叫康熙的人,难道不曾有过同样的悲哀——王者的悲哀。那是一种遗世的高度,任何一个凡人都无法体味到其间的寂寥和荒芜。

    他们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尽力让仓央嘉措逃离这场劫数,只要不落入拉藏汗的手中,就可以不接受康熙皇帝的惩罚。他们本该是草原上最自由的牧民,不关心国家政事,不打听人间是非,只守着自己的信仰,拜他们认定的活佛。难道这也有错吗?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人愿意挑起纷争,为了一个虚幻的地位,甘愿搅碎他们的安宁?

    岁月有情,余生无涯。这是仓央嘉措生命里第二次旅程,他曾经从家乡门隅那个小地方,带着懵懂不知的心事来到拉萨,接受了佛赐予的最高身份。今日又从布达拉宫放逐至迢遥的京城,行将接受大清皇帝最严厉的惩判。都说活佛有着世间最通透的性灵,他应该可以预知自己的明天,而仓央嘉措背负着一身的枷锁,看茫茫远方,觉得自己真的是那株迷失的菩提,将会像谜一样荒凉地行走于世间。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方便以后阅读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五、惨剧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五、惨剧并对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