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败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白落梅 本章:一、成败

    对于一个淡漠信仰的人来说,不会明白信仰在人心里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网络图片上,看到许多朝圣的藏民前往寺院朝拜的情景。他们一步一叩首,朝拜青天,俯首大地,虔诚得让观者落泪。这些人,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贵贱,都是以同一种方式,抵达心中神圣的殿堂。他们无须许下承诺,只为了心中的信仰,愿意风雨兼程、长跪不起。

    这些人心中,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他们此生精神永久的寄托。在他们的虔诚与痴情面前,我们的高贵显得那么卑微。每当我看到这些画面,就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你幸福吗?”能够安稳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是一群善良的人,他们的慈悲会让我们心中涌满感动。任何的罪恶与战争,都是对自身的惩罚,是懦弱悲哀和无知野蛮的象征。在这方充满灵性的土地上,每一个人都应该笑逐颜开,每一颗心都应该洁净无尘。

    无论是在去往西藏的路上,还是在尘世的每一个角落,都流传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那些诗句纷飞如蝶,越过草原,飞渡沧海,栖息在每一个需要温情的地方。只是这些情诗有许多翻译的版本,而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抄写捧读。甚至按自己的喜好与感觉去删改,尽可能地让自己感动。这些情禅相融的诗,像是一场清凉柔和的风,拂人心田。所到之处,荒原滋长繁花,沙漠流淌清泉。

    那时候,高原上两只愤怒的牦牛,拉藏汗和桑结嘉措掀开了一场翻天覆地的血腥大战。而仓央嘉措坐在布达拉宫的偏殿里,闭目念经,书写情歌,平静地等待那段与他相关的结局。如果佛要让他还清前世的债约,那么情歌便是他今生唯一的安慰。有人说,仓央嘉措是为佛而生,也有人说,他是为情而生,亦有人说他是为文字而生,从来没有人说过他为自己而生。

    尽管在桑结嘉措眼里,仓央嘉措是一个自私的达赖喇嘛,他远不及五世达赖那般雄韬伟略。但有时候,他又不能不为这个孩子的多情所感动,只可惜他们生来就被卷入纷扰的政局中,想要脱身,已是不能。桑结嘉措知道,他已无力劝服仓央嘉措,一切为时已晚。他命里注定只适合做一个情僧,以情动人,任何的争斗于他,都是残忍。

    面对拉藏汗的咄咄逼人,一贯深沉多谋的桑结嘉措,竟有些觉得力不从心。难道他老了吗?不,正值不惑之年的桑结嘉措,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生命。独揽西藏政权二十年,经历多少风雨,不都是他独自承担过来了么?但他似乎已经厌倦了争斗与杀伐,每当他静坐在布达拉宫的殿堂里,发觉自己这一生的努力,也只是为他人作了嫁衣。众生朝拜的,依旧是那位不管政事的活佛,纵然他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并不影响他在世人心中尊贵的地位。

    桑结嘉措,真的是一个胜利者吗?他拥有了无上的权力,活佛是他的傀儡,可是他终究只是第巴,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活佛,不可能名正言顺地坐在高高的佛座上,接受朝圣者虔诚地膜拜。到了该分出胜负的时候了,无论成败,他都要孤注一掷。长时间的争夺让他疲惫不堪,这种整日惶恐不安的日子,真的是过够了。

    在拉藏汗还未真正对桑结嘉措发起进攻的时候,桑结嘉措提前采取了行动。1705年,桑结嘉措买通了汗府内侍,向拉藏汗的饮食中下毒。他自诩为精心策划的局,轻易就被狡猾的拉藏汗给识破,派去的奸细不守诺言,出卖了他。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就这样在暗夜里拉开了序幕。那一片圣洁的土地,安宁了数十年的土地,就要沾染血腥。

    这是仓央嘉措不愿看到的,尽管他漠视自己的结局,但不愿看到更多的苍生,为了这场浩劫而骸骨嶙峋,颠沛流离。其实这场战争并没有持续多久,饿狼一样的拉藏汗带着满腔的仇恨与贪婪的欲望,举起“清君侧”的大旗,大举出兵讨伐桑结嘉措。善良的人们,已经不愿意从文字上重会那场冷酷的战争,不愿听到寂夜里霍霍的磨刀声,不愿意看到那片土地被血液染红。

    多少人的劝阻都于事无补,被权欲涨满了思想的拉藏汗,已经不可能放下刀剑善罢甘休。胜利于他来说已是志在必得,这个时候他怎么舍得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力,重新过相安无事的日子呢?这么多年的谋划,这么多年的心血,岂非付之东流?不,没有亲眼看到桑结嘉措头颅落地,他此生将不得安宁。一个为权欲而生的人,必定要用鲜血祭奠其坎坷的生命历程。宗教与世俗的决斗,轰烈开场,寡淡落幕。

    桑结嘉措输了,输得一败涂地,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他已经预测到了结局。头颅滚落在地的那一刻,他对这个充满阳光的世间似乎没有丝毫的留恋。该他可以得到的,早已得到过,得不到的,任是如何拼尽一切,亦不属于他。或许世人不知道,这场战争是桑结嘉措有意挑起的,他是英雄,英雄必然有英雄的死法,所以他应当死在战场。唯有拉藏汗这头倔强的牦牛,可以与他对抗,桑结嘉措希望自己的血流淌在这片他眷恋了一生的土地上。

    多么悲壮苍凉的死法,拉藏汗这个胜利者,看到桑结嘉措头颅落地的刹那,是否就真的痛快到酣畅淋漓?或许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有一天,他也要面对这样悲壮的死亡。任凭他多么的飞扬跋扈,在死之前,都要接受一场血性的战争,以此来证实他生存的意义。但绝不是此刻,此时的拉藏汗,应该趾高气扬地笑对苍天,向世人称王称霸,向权欲俯首称臣。

    桑结嘉措死的那一刻,仓央嘉措手上的佛珠断了,这是预兆,仓央嘉措知道了结局。桑结嘉措的结局就是他的结局,他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者。多年来,桑结嘉措夺去了他该享有的权利,却给了他坚实的避风港湾。仓央嘉措对他没有恨,却生出一份悲痛与怜悯。倘若这么多年没有桑结嘉措掌管西藏政局,他又怎么会有拉萨街头那一场美丽的相逢?无论琼结姑娘的离去是否与桑结嘉措有关,仓央嘉措都不想记恨。他真实地爱过、拥有过,这样的幸福,是任何达赖喇嘛不曾有过的。

    跪于佛前,仓央嘉措第一次虔诚地承认自己的过错,亦平静地等待自己可以预知的下场。他不惧怕死,只是他的淡定,带着遗憾。死了就不能诵经,不能写诗,不能与心爱的姑娘重逢,不能看到跪拜在他脚下的朝圣者。他突然为过往的任性懊悔,他是活佛,不应该为了个人的情爱,弃众生于不顾。真的太迟了,桑结嘉措一死,整个布达拉宫就是一座虚空的城池,谁还能在这座城池指点江山?

    寒冷的月光下,仓央嘉措看到自己的影子,寂寞的影子。多想出走,远离这座城,和自己心爱的姑娘携手戏红尘。回不去了,他如今所能做的,就是束手就擒。命运会给他最后的判决,无论公与不公,他的罪,自己受。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方便以后阅读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一、成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一、成败并对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