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渡口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白落梅 本章:六、渡口

    对于任何一个信缘的人来说,都会明白,世间的情缘,是该聚的聚,该散的散,缘分尽时,一刻也不会停留。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不如一株草,草尚可经历春荣秋枯,而浅薄的缘,则短如春梦。是的,就如同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你伫立在凉风的窗前,发觉自己又回到生命的最初,一无所有。只是这样的一无所有,是否还清白?还洁净?

    台湾作家席慕容曾有一首诗,。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

    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

    再轻轻抽出我的手。

    年华从此停顿,

    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

    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

    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

    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

    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

    席慕容的渡口,是离别的渡口,充满了眷眷柔情与依依别意。这些年,不知道感动了多少为爱痴心不改的人。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喜欢了渡口,人生的渡口,岁月的渡口。过往的船只从这里出发,又从远方归回这里。所以,相逢也是渡口,离别也是渡口,缘起也是渡口,缘灭还是渡口。渡口两个字,蕴藏了太多的人生况味、离合聚散。我的渡口,应该是清淡的,不会有许多来往的过客,只偶尔有伶仃的人,打这儿经过,云淡风轻。

    我想起仓央嘉措的渡口,亦是离别。当他得知心爱的姑娘嫁作他人妇时,他本就支离破碎的心,更是碾碎成灰了。其实当年他被带进了布达拉宫,就意味着他们的缘分彻底结束,意味着他们之间从此注定天各一方。那个秋天是人生离别的渡口,一个为了前世的宿债远赴天涯,一个为了没有结局的约定虚无等待。仓央嘉措是布达拉宫的王,是一个没有王后的王。爱情在这座华丽的宫殿里,已成为一场久远的传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拥有过,当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后,这里就成了没有男欢女爱、远离颠倒梦想的菩提道场。

    这一切对仓央嘉措来说,真的太迟了,都说情爱是毒,他已中毒太深。倘若从来不曾开始过,倘若在不知人事时他就被带进布达拉宫苦读经文,也许他就是一位不懂情爱,没有欲求的喇嘛了。在我们的印象里,总觉得佛是无情的,因为他不能有情,不能落泪。可佛若真的无情,又何来悲悯之心度化众生?佛家有太多的清规戒律,难道守着清规,归隐深山禅林,不问世间万事,就是得道,就是慈悲吗?而一个贪恋情爱,吃了酒肉的僧者,在红尘深处传扬佛法,就成了罪恶?

    这世间让人疑惑的事太多,我们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又为何要去责怪别人的贪嗔痴恋?难道佛就该彻底无私,佛就该为芸芸众生而活吗?如果仓央嘉措不是转世灵童,他的人生将会是另一番景象,在那个属于他的狭小空间里,平淡安宁,无声无息。没有如果,他既然坐在布达拉宫高高的佛床上,就该为至尊的荣耀付出代价。他受到惊扰了,受到俗世的惊扰,受到情感的惊扰,所以他不快乐,所以会写下这样无奈的诗句。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忘。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假如这世界,谁也不知道谁,也许就真的安静无声了。只是那样的岑寂,还算是烟火人间吗?仓央嘉措说不相见、不相知,但任何一个生存在凡尘的人,都不可能做到不相遇、不相欠。想起纳兰容若的诗,“人生若只如初见”。每个人都在期待人与人之间的邂逅,最初都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纯一。没有伤害,没有浮尘,没有深刻的爱,也没有入骨的恨。试问,这样的人生,还有滋味么?

    既然落入凡尘,就该遵守凡尘的规则,不惧生死,敢爱敢恨。纵然被烟火呛得泪流满面,也要策马扬鞭,纵浪行舟,孤注一掷,不留后路。话虽如此,当你被风雨刀剑割得千疮百孔时,谁又来为你疗伤?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勇者,站在风口浪尖,等待命运的裁判,等待时光来宰割。没有谁真的愿意看到生灵涂炭,血肉模糊,许多人的心都向往平和,向往安宁。所以才会追求浪漫与柔情,才会这般喜爱仓央嘉措的诗,会原谅他身为佛,仍贪恋人间情爱所犯的罪。

    有人说,仓央嘉措真的是执迷不悟。整整五年的时间,苦读经文,参悟佛法,却依旧避不过这场浩荡的情劫。他的诗让人们证实了他情僧的身份,在整个修佛的过程中,他始终不忘的是红粉佳人。也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仓央嘉措,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深入红尘的人,才可以修炼成佛。佛不是一个虚无,佛亦是人的化身,因为参透世间一切,才置身事外,悠然于云端之上。也许仓央嘉措在修行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情劫,才可以成佛,一个在婆娑世界里,度化众生的佛。

    我们很想知道,失恋之后的仓央嘉措,究竟会重新选择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会不会从情感的泥淖里走出来,从第巴桑结嘉措的手中夺回权杖,以他西藏政教的首领地位,开始真正执掌政教大权?又或者是,从此安分守己地听命于如来,在布达拉宫静心参禅?显然这一切都没有,他的性情,已经注定了他今后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戏,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预测到结局。尽管如此,没有多少人可以平心静气地品味过程,我们的心情依旧会随情节而跳跃波动。

    其实当时西藏的政局一片混乱,而仓央嘉措却沉浸在个人悲伤的情绪里无法自拔。对于仓央嘉措来说,他并不在乎权势,甚至不在乎他六世达赖喇嘛的地位。然而这不意味他对众生没有丝毫的奉献与教化,只是他所选择的方式不同。他用真诚和慈悲的情感让世人感受到,佛法不是高不可及,禅不只是为了超度自己、修炼来世。今生我们的心已经够浮躁了,需要他充满灵性和柔情的诗歌来净化,只有今世得到解脱,才会有来世的轮回。

    他毕竟是仓央嘉措,权欲与爱情,他选择后者。对于向往精神世界的人来说,爱情是极致的奢侈品,真正可以拥有的人不多,更何况是一个不能沾染人间情爱的活佛。明知如此,他依旧孤傲地走下去,看似漫无目的,恣意轻扬,但他的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就算他的世界是风霜雨雪,我们这些迷恋上他的情诗的人,又有什么理由选择半途放弃?


如果您喜欢,请把《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方便以后阅读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六、渡口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六、渡口并对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