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厚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民国文林 本章:仁厚

    马寅初小时候非常爱吃嵊县家乡所炸油条,它在制作上只用少许面粉,把内芯炸空,一节一节像气泡一样,吃起来特别酥脆。后来他回国当了教授,回乡发现儿时炸油条的朱师父仍在操作,因为资金有限,一次只能付3斤菜油、10斤面粉的钱,很是同情;就付了一年的油钱和面粉钱。嘱咐说当朱师父购买时,就不收钱;但每次只能取3斤菜油、10斤面粉,也不准换现钱。他知道朱爱喝酒,怕他拿去换酒喝。

    1955年8月,北京大学发生一起学生死亡的意外事故。睡在上铺的一位上海籍学生黄柏松半夜从上铺摔了下来,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两天之后,黄柏松同学的父母从上海赶来,马寅出亲自接待,安慰家长。同时,学校马上给每个双层床发绳子,说是接高教部紧急通知,必须为所有没有防护装置的双层床安装防护设备,现在先用绳子临时防护。宋运郊说,从一个学生的事故,到校长关怀,再到高教部的紧急通报,不过一两天的工夫。当年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沟通传播之快,对人的关怀,令人佩服。由此可见马寅初对学生的关怀。

    宋运郊回忆马寅初,刚到北大“之后一两天的下午,马老来到我们住的小饭厅逐一查看我们的床铺,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校长。他沿着走道不时翻开被褥细看,还问我们夜里冷不冷。那年我十七岁,血气方刚,连忙说不冷不冷,想不到犯了众怒,旁边连忙有人纠正我说,这么大的屋子,已经是9月了,我们从南方来的感觉是有点冷,他是北京的学生,年纪又小,还不知道什么是冷呢。这时马老说,年年增招许多学生,宿舍不够,年年建设新楼,再有不多日子新宿舍楼完工了,大家就可以进楼了。说完,马老侧过身来对随行的人说:请总务处的同志去城里租些被子来,给大家添被,千万不能冻着他们。当天傍晚就运来了一大批棉被,挨床分发,一床一条,好像也没有签字登记之类的麻烦,进楼前归还棉被时只是把它们留在空床上,也没有清点数目追查责任之类的纠葛。马老说到就做,校长言出职能部门必随,虽说有棉被一大批,人人秉公办理没有贪渎劣迹,这是我看到的马老治下的当年北大效率。”

    马寅初很关心学生食堂的工作。一次宋运郊正在低头吃饭,那天吃的是肉片白菜,忽然有人伸手接他的筷子,他抬头一看是马寅初,立马递过筷子给他,心里却还疑惑他为什么要我的筷子。马寅初接过筷子就在他的碗里挑起肉片来,把肉片全都挑在一边后,大概知道了肉片的数量,然后问我:这是什么菜,多少钱?宋告诉他这是肉片炒白菜,两毛钱,他听了后微微点头说:还可以嘛。还有一次是宋运郊在食堂吃山鸡,一毛五一份,鸡肉块很多,马寅初进门后走过宋运郊他们所在的餐桌前,看见他在吃鸡肉连忙问我,你吃的是什么?宋回答说这是山鸡。马寅初不解,又问“山鸡”是什么?宋运郊解释说,山鸡就是南方人说的野鸡。他又问,那为什么不叫野鸡而叫山鸡?宋运郊感到了一种童心,连忙说,北方人不兴说野鸡,因为那是妓女的别称。他哦哦两声,这才结束了餐桌讨论,问过价格之后又问口味如何,宋运郊说还可以。他最后的问题是:哪里来的这么多野鸡呀?宋运郊告诉他可能是北大荒开垦带来的,听说整车皮地进北京呐。他点头说:这就很好,很好,不贵不贵。缓缓地离开了食堂。宋运郊不仅看到校长的关怀,还看到了一个老人的求知童心。

    一次,宋运郊在小饭厅的南头吃饭,马寅初进来了,问同学们吃的什么,好吃吗,营养够不够。快考试了,吃这样的饭菜能够应付考试吗?不久就学校统一发给每个同学一大张红纸的餐卷,分30个小格,每格1角钱,这是考试期间的餐费补助。

    1956年,北大学生因举办鲁迅逝世20周年活动,提议让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到北大演讲。马寅初应允。但是,演讲当日,马寅初却并未出席会议。事后,学生都好奇马寅初为何失约。有人问到校长办公室主任高望之,不料得到的是当头棒喝:你们还是北大的文科学生呢!后来学生们才明白,因为三十年代马老和鲁迅先生在观念上有分歧,有过笔墨官司,故马寅初才没有到会。但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要求,马寅初还是答应让许广平来北大进行演讲。


如果您喜欢,请把《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方便以后阅读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仁厚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仁厚并对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