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唠叨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成龙朱墨 本章:爱唠叨

    ■一对一

    我的电影里面总是会传达一些信息。有时候片子粗剪出来了,给投资人或发行方去看,他们也会提出这样的意见:“能不能把那些说教的内容删掉?”我每次都会非常礼貌地告诉大家,我会认真听取,但是坚决不改。我拍电影几十年,现在终于可以自己做主了,我就是要把想要传达的信息告诉观众,即使你们觉得我很爱唠叨,很爱说教,那也没关系。

    《玻璃樽》和《十二生肖》等很多电影里,都提到要公平决斗,不要一群人欺负一个人,这些都是讲给大家听的。我们即使要竞争要打斗,也都是要公平的,而不是像烂仔一样打架。我有时在网上看到有那种十个男孩打一个小男孩,一群小女孩打一个小女孩,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有本事你就一对一。

    ■行业培训

    《天将雄师》首映礼那天,所有明星都在一个VIP影厅里休息,我发现有个人怪怪的,我故意走进走出,就发现那个人一直跟着我。过了会儿,我招呼现场的保安过来,提醒他们注意一下。果然,那人不是任何主创的工作人员,而是跟着一群人混进来的,我之所以注意到他,就是因为他一直在休息室里偷拍。最后工作人员礼貌地请他删除了手机里的视频。

    我把休息室的门关起来,对着满屋子的经纪人和助理做起了培训。“这个房间里这么多工作人员,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你们一直围在演员身边是没用的,房间一共就这么大,一群人堵着,主创之间聊天交流也不方便,你们也不方便观察周围的情况。好的经纪人和助理应该是怎样的?他们永远都是站在房间的角落,找一个可以眼观全局的角度,观察周围的环境有没有问题。你们看我的团队,他们不会一直围在我旁边,但眼睛一直都在我身上,只要我一个眼神,需要什么,他们马上就心领神会。”

    说到这里,我跟大家讲起很多年前在美国的一件趣事。那是一部电影的首映礼宣传,我跟一个女演员一起。当时的行程安排很匆忙,发布会、看片、观众见面、访问等,整个过程都有一大群人跟着。终于访问完了,一群人就跟我一起上了房车,里面有我的团队,也有那个女演员。整个过程里面呢,一直就有一个女孩坐在我旁边,穿得也很光鲜。在车上的时候,大家聊天,她也跟着一起聊,到了一个地方吃饭,她也跟我们一起吃,完了大家还一起拍照,临走前她还过来抱着我说拜拜,还亲了我一下。看她走了,我问那个女演员:“你怎么不跟你女儿一起回去呢?”她说:“啊?她不是我女儿啊,我以为她是你的朋友!”我也愣了,“啊?不是啊!我以为她是你的朋友!”最后问了一圈,发现没有一个人认识她。她就这样全程跟着我,坐我的车,吃我的饭,拍我的照片,还亲了我一下,最后走了。

    ■不要耍大牌

    有很多演员,合约规定每天工作8个小时,到了时间不管你拍完没拍完,头套一摘就走了。这个规矩以前没有的,我曾经连续拍过15个日夜班,这是电影圈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不给吃饭,24小时工作。后来我去美国,也把美国的规矩学回来。后来很多内地和香港的演员,也自动学了美国的工作方式,每天工作8小时。这是保护艺人避免超时劳动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应该是规矩不外人情,要谅解当时的情况。如果你不规定法定的工作时间,有些导演、有些剧组会太过分,连续拍24小时、36小时,拍通宵,所以规定时间也是保护大家的权益,但是有些艺人一到现场就先问导演几点收工,要么是有约会要么是有其他事,这样也不好。没规矩的时候把演员累死,戏也演不好,拍打戏也容易受伤;有了规矩之后又容易把人惯坏,所以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空间,既体谅导演和剧组,也体谅演员。

    刚开始拍《新少林寺》的时候,我曾经问过陈木胜导演:“怎么你老拍别人,都不拍我?”导演就说:“大哥,帮帮忙,他们要过钟(拍摄时长有限制,到时间就走)。”

    我一听这个就懂了,就跟他说:“没关系,你先拍他们,把他们拍完再拍我,而且我可以帮他们做戏,只是需要拍到我脖子或者侧脸的也没事,我来帮你们拉背,不用找替身,等他们白天拍完走了之后,你晚上再拍我。不管别的演员怎么样,到我的时候,你就慢慢拍,不要怕,我全天时间都给你。”陈木胜就很感动。

    因为我自己做导演,知道导演的辛苦,所以我不给导演任何压力。演员们没做过导演的,可能就意识不到这一点。到了时间,经纪人、助理都跑来提醒了,“过钟了,超时间了……”就把演员带走了,要么就是去房车里面睡觉,要么就是去赶别的工作。

    后来有一天我在现场,又故意当着很多演员的面问,为什么你都不拍我呢?导演就笑了。我就是故意当着大家的面说,没关系,我有大把时间,人家没时间,你先拍人家,我不赶时间。

    我自己做导演也做演员,所以很清楚,其实拍摄现场导演是最累的,演员是最舒服的。晚到早退,吃最好的,坐个椅子,4个化妆,6个梳头,8个助理,12个保镖,一群人给你服务。现在我们的演艺圈每天都在比排场,不管是谁一出来都是跟着一大堆人,大家就在比看谁的跟班多。我出门工作永远只有多姐一个人。

    有一回我看房祖名身边跟着4个人,就被我骂了:“你老爸才只有一个助理,你带那么多人干什么?”他现在也只带一个助理了。

    你看现在一些国内演员走出来,永远都是七八个人围着,都不知道那些人是干什么的。原来有一回,范冰冰带着很多人出现,我曾经挤对过她一次:“哇,一看这个场面,就知道大明星范冰冰到喽!”从那以后她只要一见到我,就会马上朝着身边的人挥手,“走开走开,不然大哥又要骂我了。”

    其实,有什么好比的呢?讲究这些的、比较这些的,都是一些没有信心的人。我年轻的时候也试过戴上帽子、口罩、眼镜,但还是会被认出来,自己也觉得挺傻挺无聊的。干什么呢?后来我就不管到哪里都是这样直接出去,人家也不会把你怎么样。不管是到高级的场所还是艰苦的地方,我都是一样的打扮,身边人也都是一样的那么少。

    ■每一个访问都是第一个访问

    现在看到身边这些后辈,我欣赏的,觉得可以算得上朋友的,就会教他们一下,不喜欢的我就不教。我喜欢勤奋又有才华的年轻人,就会跟他们唠叨一些事。

    我曾经跟他们说:“记住,做任何一个访问都是第一个访问。”这也是自己的经验,我原来曾经试过不认真对待,后来就很后悔。那时候刚到美国拍电影,好莱坞的那种工作方式,一排访问就是几十个,每家媒体只有5分钟、10分钟的时间。大的媒体他们给的时间长一点,小的就给的少一点。记者们在访问的时候也都很有规矩,上一个在访的时候,下一个已经在旁边准备,时间一到,工作人员一提醒,他们就会站起来,说声谢谢,收拾东西离开,也不会说一定要多问几个问题,接着就是下一个记者,这就是西方的工作风格。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做了79个访问。

    几十个访问做下来,一直在说一些重复的话,状态就越来越差,回答问题也就越来越敷衍。“Oh,yes……”“Nice……”尤其上一些电视节目的时候,可能前面已经说话说累了,几个嘉宾共同坐在一起,人家主持人把问题给你,自己也不愿意说,就老是几个字带过,请旁边的别人去说。收工了之后就兴高采烈去吃饭,结果等回头再看那些节目回放的时候,见到自己那张无精打采的脸,就特别恨自己,整场看下来就是两个字——无聊。人家还打趣我:“一看就知道他不习惯接受我的访问,如果我是个漂亮点的女孩子就好了。”这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每次想起就觉得很不好意思,知道自己错了。

    不管你是做了多少个访问,记者都是第一次访问你,你没有理由不去尊重人家的工作,人家并不知道你前面已经说了多少遍,对人家来说这是第一遍,而且看你访问的观众也是第一次看到,如果你就是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那人家凭什么要看你呢?你就算本身再有魅力,也没有通过访问体现出来,所以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从今以后,每一个访问都是第一个访问。每个记者问我一个问题,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把整个故事给人家讲出来,下一次另一个记者再问同样的问题,我还是会再讲一遍。作为公众人物,别人可以不尊重我们,但是我们不能不尊重别人。

    ■好好学习

    我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捷克、日本很多地方拍戏的时候,经常会在外面遇到中国的年轻人,这里面有内地的、香港的、台湾的。这些年轻的留学生的样子很不同。

    有那么一群人,一看就是家里有钱的孩子,在国外根本就没在学习。

    一个香港仔,在大街上开个跑车泡个妞,看到我就是很轻佻的:“大哥,怎么样?”内地和台湾的也有这一种。上几年学之后,除了玩的那些东西进步了,其他的什么都没进步,就连英文都没学好。我看到太多去美国的小孩,最后“中不成英不就”。满口广东话,英文说个半吊子,也不太会写,中文更是不会看也不会写。包括房祖名在内,什么都是学个一半半。我就想说,你们就算把一样学得很好也行啊!

    这时候,如果我看到一些留学生说我在这里要好好学习,父母拿这么多钱给我出来上学不容易,将来回去一定要好好回报他们,就会觉得很开心,很喜欢这样上进的年轻人。几年前我去哈佛讲课的时候,碰到一个中国女孩,名字叫Sophia Chang,她负责帮老师一起来接待我们。我听她那满口的英文真的太厉害了,所有在工作上的安排也都非常专业。我问她来了美国多久,其实也不过才三年,在国内的时候英文还完全不行,但是到了美国就很努力,后来就变成哈佛的学生代表、同学会的会长。看到这样的学生我就会觉得很佩服,也很欣慰。

    ■偶像

    国内为什么出不来很优秀的年轻偶像?因为很多都不是从小就训练的,大家都是先要上学,毕业之后才出来学跳舞唱歌,18岁开始学,学完也20多岁了,这个对年轻偶像来说就已经老了。日本、韩国那边是10多岁就一边读书一边练习唱歌跳舞,不行的就淘汰,最后选10个最优秀的出来重磅推出,怎么会不红呢?(这时娇姐在旁边打趣:对啊,他6岁就学功夫,所以他就出来啦,不然就来不及了。)

    ■支持国货

    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一下韩国人。韩国人出门一定坐大韩航空,手机一定是三星,开的车子一定是现代、大宇。很少人开外国车。有一次我去韩国,跟他们电影界的一个制片人聊天,他带我去看韩国当地专门卖盗版的商店,我进去一看所有的盗版电影全是外国的,没有一部是韩国的片子。我问这是为什么。他很自然地说,我们从来不盗版自己国家的电影。那时候我就想,我们能不能也做到这样呢?

    ■环保

    我在很多场合看到很多喝不完的矿泉水,最后都丢在那里,很浪费。

    我和我的工作人员,都会在瓶盖上写上名字,一瓶水随身带着,喝完为止。实在喝不完的,瓶子里的水一定是用来浇植物,再把瓶子踩扁扔进垃圾桶。原来这些我都会自己做,后来人家说我是作秀,有时就交给身边的同事去做。在美国拍《功夫梦》的时候,威尔史密斯的儿子也跟我学会了这一招。

    我觉得很骄傲的一件事,是当初自己的几场演唱会。前面在哈尔滨、上海的时候,我跟全场观众说,请大家把喝不完的水倒了浇植物,把身边的垃圾带走。这两次之后,主办单位都来跟我说,大哥,我们过去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一个演唱会,在结束之后,现场这么干净。除了一些演唱会的票留下了,其他都没有什么垃圾。

    接下来鸟巢的演唱会,我特意让团队在票面上都盖了“成龙”的章,这样大家就觉得票有收藏价值,也就不扔掉了。后来他们告诉我,那场演唱会的垃圾至少比别的活动减少70%。此外,我举办演唱会,在前期策划的时候就会要求尽量不要纸屑、烟花等不环保的东西。

    有的朋友跟我说,其实英国、美国那些国家办完户外活动,现场也都是一大堆垃圾的,不是只有我们国内这样子。我跟他们说,我们不能去跟发达国家比这方面,为什么呢?因为人家的垃圾分类做得比我们好很多,人家七成的东西都可以回收再利用,我们可能只有一两成。如果我们可以赶上人家的水平,那也可以放松一点标准。

    整个社会的环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像我自己设计的手机壳,都是用米糠之类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材料做的。

    ■入乡随俗

    我老是跟成家班讲,我知道我们很勤劳,但是到任何地方工作都要尊重人家的规则。

    比如在内地拍戏,如果是我自己的片场,大家都习惯了快速反应,我说把那个台子搬开一下,成家班就会马上冲上去做,这当然是好事,会很有效率,我也喜欢看到大家这样的工作态度。可是到了美国或欧洲,人家讲究的是各司其职,你不能去插手别人的工作,那是对人家的不尊重。在自己的片场,你们可以灯光机器一把抓,我也是一着急就会把摄影机端起来就拍,摄影指导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你到了别人的地方,就还是要尊重人家。

    我们刚到国外拍戏的时候,有时会跟当地的工作人员产生摩擦,因为成家班总是眼里有很多活,我一说什么他们的反应就很快,可是这样会让老外很不爽,甚至会被人家骂:“这是我的工作!”

    后来我就教育他们一定要入乡随俗,你也不要觉得人家磨蹭或者笨,这就是人家的游戏规则。也许人家还觉得我们那么勤快也是一种笨呢。

    ■业界典范

    拍的时候,我们是第一个在现场有茶点处的剧组。那时候也会有些工作人员趁人不注意偷装一大堆吃的走,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后来时间长了大家习惯了,慢慢地也就没人去拿了。

    拍的时候,我第一次在内地也做这样的尝试,也看到过有人把速溶咖啡一下子抓一大把拿走的,我要给大家时间去慢慢改进。等到我拍《十二生肖》《警察故事2013》《天将雄师》的时候就没人去拿了。

    所有来我《十二生肖》探过班的人都说,大哥的片场太厉害了,其他的剧组都没办法像他的剧组一样。抽烟有抽烟的地方,喝茶有喝茶的地方,有小吃部,有咖啡部。我尊重人家抽烟的习惯,但在现场绝对不能抽烟,我会给你单独的地方抽烟。吃饭时要排队,吃完要排队去把碗碟摆好。有些同行来探我的班,看到之后会说:“大哥,你这是军队。”

    你刚刚开始一部戏,要这样去做管理,第一个星期一定最辛苦。我就会站在那里监督,摆放碗碟的时候,如果你一个人盘子摆歪,下面的就都歪了,所以我很快吃完之后就在那里看着每一个人,他们就很自觉。

    我的剧组吃的是非常好的,饭菜、水果餐、茶、咖啡、水、汽水,随便吃喝,那么你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就要遵守我的规矩。一个礼拜下来,大家都已经形成习惯了,杯盘、碗碟、筷子全部都摆得很好,大家也都会越来越方便,拍戏中间所有来的临时演员也都跟着学习,甚至我们到拉脱维亚去拍戏,拉脱维亚的电影人也都会跟着学。他们很惊讶地说:“哇,原来你们中国拍戏都是这样厉害的!”我说:“Yes!”

    总之,我希望从自己开始,为整个业界做出一个典范,所有来过我片场的同行,他们回去也会慢慢地学习,这样我们的产业环境就会越来越好。到目前为止,其实我已经影响了很多部戏,很开心。

    ■饭前吃水果

    有一阵子我只要一吃过饭就吐,不知道为什么,以为自己生了多严重的病,赶紧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完之后,跟我说,你以后不要再饭后吃水果了。我说,啊?你怎么知道?

    他说所有的肉要两个小时才能消化,但水果几分钟就消化了,如果你在饭后吃水果,那你吃下去的肉在胃的下面,水果就在上面。水果很快消化之后就下不去,这样就会开始发酵,然后就变成胃酸,所以你就吐了。人家吃东西都是慢慢咀嚼,还能消化得比较快,但我吃东西都是囫囵吞枣几乎不嚼的,一大块肉我是一下子就吞下去,等它下去之后在胃里面慢慢自己消化,再把一大堆水果吃下去就埋单走人了。(此时唐季礼导演在旁边补充说:对,他是大白鲨,先吞了再说。)每次又都吃得特别饱,恨不得吃到嗓子眼那里,一站起来肯定就吐了。从那之后我都改成饭前吃水果,到现在也是这样,你们以后也要吃“饭前果”,不要吃“饭后果”。

    ■东西趁热吃

    我很受不了大家吃东西不趁热。每次热热的东西端上来不吃,非要在那里聊天,明明又不是急着走,为什么不趁热吃完,再叫个茶一边喝一边聊?

    关于这个还有一件好玩的事。我在上海拍《醉拳2》的时候,身边有个叫阿根的武行,长得特别凶神恶煞,满身都是文身,乍一看很吓人,但其实他人很好。有天我在片场忽然很想吃小笼包,就请他帮我打电话订一份,拜托一定要热热的送过来。结果我在片场等了半个多小时,送外卖的女孩才来,我也忘了是什么原因,总之小笼包拿到手里的时候就已经凉了,我就很不高兴,阿根就很紧张地站在旁边。接着我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居然没有醋!我崩溃了,大声问阿根:“醋呢?我要白醋!”他一听就更紧张了,马上转头去追那个小姐,嘴里大声喊着:“操!给我操!我要白操!”这下把那个女孩给吓得啊!原来我们讲的粤语里面,“醋”的发音很像“操”,阿根本来普通话就不好,再加上紧张,就闹出这样的笑话。你想象一个满身文身、流氓模样的人追着一个女孩这样喊,那景象……

    说到这里,顺便再说一件阿根的糗事。也是在拍《醉拳2》的时候,我要从火车顶往下掉,阿根就在旁边跟着我,我要指挥内地的武行们摆海绵垫,有的需要打横,有的需要打竖,我跟阿根用广东话讲,让大家把海绵打直了放,那个词的粤语发音听起来像“打洞”,他就跟所有的武行说,快点,你们把海绵都打洞!当时香港的电影人来内地拍戏是很有权威的,尤其动作指导这方面,我们算是专家,所以当时内地的工作人员收到这个指令之后,虽然都觉得很奇怪,但也还是照办,想说打洞可能是为了穿绳子把海绵绑起来吧……

    等我走过去的时候,看到大家正在咚咚咚地给海绵打洞,我问为什么,大家说,阿根让我们打洞的。我简直哭笑不得……


如果您喜欢,请把《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方便以后阅读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爱唠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爱唠叨并对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