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何建明 本章: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

    有这样一个人,他27年如一日,在邮政服务(投递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着。

    他很普通,他从事的工作也很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很简单,就是按门牌号码送信、送东西,每天将不知是谁从遥远的别处寄来的邮件、包裹交到那人指定的某人手中。

    送到就算完事!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简单的工作,他硬是用27年的光阴,做出了不平凡、不简单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领导的高度赞誉。

    有心人曾算过这样一笔账,27年间,他行程超过35万公里,投送各类邮件1700余万件,而且无一差错。35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绕地球行走近9圈。1700万又是个什么概念?你尝试着从“1”一直往上数,即使你再有耐心,用不了多久你也会明白……

    他,就是被誉为“边城信使”的新疆乌鲁木齐市邮政速递局维吾尔族投递员艾克拜尔·依明。

    他,27年始终以诚信为本的敬业精神履行着邮政服务的庄严承诺,始终以火一般的热情、水滴石穿的耐心与执着为每一封邮件寻找着自己的主人。

    他,27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

    他,27年以自己辛勤的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

    初涉人世遍尝艰辛磨炼吃苦耐劳的意志

    1958年5月,艾克拜尔·依明在乌鲁木齐市的一户普通居民家里出生,虽然小时候家里生活很窘迫,但在记忆中却是甜蜜的,因为当时他拥有着一个完整的家,有深爱着他的父母,有成天一起打闹嬉戏的哥哥、妹妹和弟弟。

    在艾克拜尔·依明的印象中,父亲依明·吐尔迪是一个心地善良、生活严谨、十分正直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恶习,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格外的严厉。如果哪天孩子们旷了课,或是作业没做好、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管是老师带话还是同学们嘴巴长,只要传到父亲耳里,孩子们就肯定要挨一顿狠打。艾克拜尔·依明发自内心的害怕父亲,但他也同样是发自内心的佩服父亲,佩服父亲的心灵手巧。父亲是一个木匠,由于手艺好,常常是东家请完西家请,到处受人尊重,整天忙个不停。艾克拜尔·依明从小就发誓,长大了以后一定要向父亲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时间悄无声息地一天天流逝,艾克拜尔·依明也从乌鲁木齐市三十二小学毕业,升入十四中开始念中学。记忆中,童年的生活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无忧无虑,但也是那样的短暂。

    1971年,仿佛一个晴空霹雳,刚刚13岁的艾克拜尔·依明突然就没了父亲。

    1971年的乌鲁木齐,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挖防空洞,每个单位都分到了任务,在邮局工作的艾克拜尔·依明的母亲吐尔逊·汗按照领导的意思,防空洞挖好以后请来了丈夫这个“外援”,给防空洞搭架子。这样简单的活计,对于依明·吐尔迪这个“老木匠”来说确实是小菜一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想到,简直就是鬼使神差,搭架子的时候,依明·吐尔迪竟然从13米高的架子上摔了下去。被送进医院时,依明·吐尔迪已经停止了呼吸。

    意外就这样发生了,艾克拜尔·依明就这样没有了父亲。这意味着,吃饭的时候、做作业的时候、玩耍的时候,身边再也没有父亲那或严厉或慈祥的目光注视了,再也见不到他那熟悉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他那亲切的声音了。少的当然还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没有了父亲,家里一下子少了根顶梁的柱子,一下子断了生活的主要来源。

    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

    那是艾克拜尔·依明记忆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连着好几天,别说笑,连话都没有心情讲,整天忧心忡忡的,为悲痛欲绝的母亲担心,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担心,也为自己担心,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的家就没了。

    幸好,吐尔逊·汗很快就从孩子们的脸上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她抹干眼泪,脸上甚至挤出了笑,尝试着恢复正常的生活。每天天不亮便早早地起床,做好饭,等孩子们吃过上学走了、收拾好碗筷以后才急急忙忙赶去上班;下班回到家,她做好饭,孩子们吃完没有半分钟闲息她便要求他们做作业,然后自己洗碗、洗衣服,像以前一样做各种各样的家务。孩子们作业写完,即使再晚她也要一一检查,行使以前父亲的职责。不过,她检查作业比起父亲还要细心、还要严厉,发现了问题一定要改对了才罢休,哪怕是字写得难看了一点也不放过!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轨道!可是,她真的能够忘记自己的痛苦吗?艾克拜尔·依明曾好几次看见母亲一个人默默地垂泪,但是在孩子们面前,她始终是一个坚强的母亲;在外人面前,她始终是一个坚强的女性。

    那段时间,艾克拜尔·依明一下子就变得懂事了许多。母亲的话,以前不愿听的现在也都听了,而且听了以后字字句句全都记在了心里。

    即使艰难,时间依然过得飞快。很快,艾克拜尔·依明便初中毕业了。这时候,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了他的面前,是继续上学还是开始工作?当时,他的妹妹和弟弟都还在读书,而哥哥为了帮助母亲撑持这个穷得掉底的家、供弟妹们上学已经主动放弃了学业。他当然想上学,他当然舍不得学校、舍不得那些爱他的老师和同学、舍不得那些朋友。可是,他又很清楚,如果自己继续上下去,这个家是绝对供不起的。虽然母亲没有半句怨言,没有发过一声牢骚,可她那越发瘦削的脸、那越皱越紧的眉头已经说明了一切。

    主意打定,艾克拜尔·依明主动告诉母亲,自己对上学一点兴趣也没有。他想工作、他要赚钱。饱经沧桑的母亲当然明白他的心思,可是,不论她怎么说、怎么劝,甚至是骂,艾克拜尔·依明已经铁了心。他甚至找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建筑公司,“叔叔”、“师傅”的一通乱喊,又是一番央求、死磨硬缠,最终,他留下了,幸运地成为了这家建筑公司的一名小工。

    艾克拜尔·依明的工作是和泥、担灰、卸砖码砖一类的杂活,活很累,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工资高,只要你舍得下力气,干得多,拿的就多。没几个月,艾克拜尔·依明每个月的收入就能稳定在100元左右。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个大数目,基本上是母亲工资的两倍了。

    繁重的体力劳动不仅强壮了艾克拜尔·依明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磨炼了他吃苦耐劳、沉默寡言的坚强意志。

    立足本职丰富内涵执着诚信为民服务

    1983年注定是艾克拜尔·依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

    这一年,艾克拜尔·依明已经25岁,已经是一个英俊、稳重、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大小伙子了,走到哪都讨人喜欢。同样也是这一年,艾克拜尔·依明的母亲吐尔逊·汗退休了。

    按照当时的政策,吐尔逊·汗退休后可以由一个子女顶替她的工作。而当时,艾克拜尔·依明的妹妹还在新疆大学读书,弟弟也没有毕业,最适合顶替她工作的正是艾克拜尔·依明。虽然艾克拜尔·依明在建筑公司干得不错,收入也高,但那毕竟只是一个临时工,不如到邮局工作稳定、保险。

    在母亲的百般劝说下,艾克拜尔·依明满怀自豪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成为了乌鲁木齐市邮政投递局胜利路支局一名光荣的人民邮递员。

    千百年来,邮政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邮政投递员更被人们誉为“鸿雁”、“信使”,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

    1983年,艾克拜尔·依明刚刚当上邮递员时,别说现代人很熟悉的网络、手机没有,就连电话也极罕见,通信不发达,当时的老百姓,很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比如招工、考学,都是通过信件联系;遇上家人病危等急事,需要通知外地的亲人,也只能通过电报告知。而这些,都必须通过邮递员来投递传达。

    上班伊始,母亲便给艾克拜尔·依明讲明了邮递员的重要性,讲明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每一封邮件的背后,都寄托着一份沉沉的牵挂。一封邮件送不到,很可能就会影响、耽误一个人的前途乃至一生的命运;很可能就会给一个人留下终生难以平复、难以补偿的遗憾!”每天上班,母亲都要再三叮咛,嘱咐艾克拜尔·依明一定要认真工作,细心、再细心。

    刚开始上班,艾克拜尔·依明就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街道不熟、业务不熟,更重要的是汉语不熟,很难跟汉族居民沟通。当时,邮局给每个投递员都配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同样是骑自行车送信,一个段道两三千户居民,业务熟练的邮递员每天可以投递四五个甚至更多段道,可艾克拜尔·依明从早忙到黑,也只能勉强送完一个段道。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只凭一腔热情想要做好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要强的艾克拜尔·依明暗下决心,一定要战胜各种困难,尽快胜任本职工作,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邮递员。

    业务不熟,艾克拜尔·依明就苦练业务,多向老邮递员虚心讨教。邮局规定每天早晨十点钟上班,可艾克拜尔·依明总会提前一个多小时赶到单位,做好自己的准备工作,然后帮内勤人员分拣信件、报纸,别的邮递员还没出发,他已经上路了。

    街道不熟,艾克拜尔·依明就自己画了一张地图,先是自己管的段道,哪条街、哪条巷子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哪些机关单位,有哪些居民区,有哪些学校或是医院,没多久,全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然后是胜利路支局管的整个大片区;最后是整个天山区。很快,他就成了单位里有名的“活地图”。

    汉语不熟,这却只能靠一点点地积累、提高。当时,艾克拜尔·依明家附近的乌鲁木齐市第二十小学办了一个自费夜校补习班,专门为有需要的人补习汉语、英语,每晚两小时。这以后的两年多,每天一下班,艾克拜尔·依明匆匆啃上几口干馕,便赶往学校。连续两年多的时间里,每天晚上,汉语补习班里都能看到艾克拜尔·依明那熟悉的身影,风雨无阻。他没落下一节课,也没有误过一天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艾克拜尔·依明的汉语水平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他的投递范围也越来越大,两个、三个、四个……到1986年时,他的投递范围已经增加到了六个段道,连那些老邮递员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艾克拜尔·依明最让人称道的还不是他总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如果仅仅依靠勤奋,艾克拜尔·依明只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投递员,事实上,是对于“诚信”的不渝追求,是细心与执着真正帮助他成长为深受用户信赖的“绿衣使者”。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能使死信复活。

    在和艾克拜尔·依明的交谈中,他常常会提到一个叫赵海棠的人、一件让他深受启迪深受感动的难忘的事。

    那是八十年代初,老投递员赵海棠收到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信上写着解放前的旧地址和姓名,面对这样一封“死信”,在本来可以退回的情况下,想着离散亲属几十年未见的相思之苦,想着海峡对岸那位台胞的思乡之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赵海棠多方打听、四处寻访,历尽千辛万苦诸多磨难终于找到了收信人,促成了失散亲人的团聚。

    维吾尔族谚语说:“许人一物,千金不移”!赵海棠的事迹就像是一道绚丽的阳光,照亮了艾克拜尔·依明的心。他猛然间明白了邮政投递员这一职业的崇高意义,那远在海峡彼岸的台胞寄出的不仅仅是对亲人的思念和问候,同时凝聚在信封上的也有对投递员无限的信任啊!就在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像老投递员赵海棠一样,不管多苦多累也要把每一封邮件妥妥帖帖地送到用户手中,做一名用“诚信”为群众服务的人民邮递员。

    很快,考验艾克拜尔·依明的时候就到了。

    有一次,艾克拜尔·依明在投递时,发现一张再投汇款通知,收件人地址写得很简单:“固原巷托乎提收”。可固原巷共有三条巷子、200多个门牌,近千户人家,到哪里去找这个“托乎提”呢?按邮件处理规则,这是一张典型的地址欠详邮件,完全可以退回原处。但当艾克拜尔·依明看到附言栏内“三个月退休工资”字样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找到收件人。

    往后的几天,他完成正常的投递工作以后,积极走访居委会和派出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户籍警的帮助下,艾克拜尔·依明终于在和平南路56号找到了托乎提。当老人拿到汇款通知单后,激动地连声说道:“热合买提,热合买提(维吾尔语:谢谢)!我家里有事正愁着用钱呢!”听到这一声声的道谢,艾克拜尔·依明感到自己的辛苦到底没有白费,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的甜。

    还有一次,那是1991年,也是从台湾寄来的一封信,地址写的是“乌鲁木齐市二道湾11号张某某收”,当时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十分紧张,而投递这封信件的是另一位邮递员。他按地址找到二道湾11号,却没有找到这个“张某某”,最后只好以“查无此人”将信退了回去。可1个月后,还是那个地址、还是那个人收,台湾又寄来了一封信。想到海峡彼岸台胞对亲人的思念,艾克拜尔·依明坐不住了。他接下了这封“死信”!乌鲁木齐叫二道湾的巷子一共有四条,分别是“二道湾巷”、“二道湾1巷”、“二道湾2巷”和“二道湾3巷”。艾克拜尔·依明一条巷子一条巷子地找,用了足足六天工夫,才在“二道湾2巷”工一师党校找到了这个“张某某”。“张某某”是位50多岁即将退休的老人,与台湾的亲属已经失去联系多年,这下子有了联系,“张某某”十分高兴,也十分感动,握着艾克拜尔·依明的手,久久地不愿松开。

    艾克拜尔·依明就是以这么一种近于执着的倔强劲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工作成绩,不但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与支持,也用以诚为本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廉洁奉公贴心服务“流动邮局”打造新形象

    邮政服务是直接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单位,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俗话说“一人难称百人心”。邮件投递工作要做到“一人称百人心、千人心、万人心”,难度可想而知,但艾克拜尔·依明做到了。在邮政服务中,艾克拜尔·依明凭着一腔赤诚,凭着对邮政事业、对广大人民群众无私的爱,树立了真诚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注重在一言一行中发扬奉献精神、体现服务真谛、创新服务内涵,做到了耐心精细、文明礼貌、热情服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为各族职工群众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服务,真心真意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投递过程中,艾克拜尔·依明总是不怕麻烦,有时候甚至是自找麻烦,主动帮用户代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业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管何时、不管何地,只要看到群众拿着信件或包裹站在路边向他招手,本来只管投递邮件的他都会停下车来,为他们服务,帮他们寄信、寄包裹,等于是为他们开设了一个“流动邮局”。在艾克拜尔·依明负责投递的段道,许多人一谈到他,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赞一句:“艾克拜尔·依明,那可是个好人!”

    这些年,艾克拜尔·依明的“流动邮局”到底为多少人提供过服务,帮人寄过多少信件、包裹,他说不清,也没人能说清。

    不管怎么说,艾克拜尔·依明的善良、热情与努力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二十多年来,艾克拜尔·依明换了很多投递段道,不管哪次调离,当地的群众都会对他依依不舍。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只要是艾克拜尔·依明工作过的段道,不管他走到哪,都会有人主动跟他打招呼,问好、递烟、请喝茶,虽然那些人在他看来很是陌生。

    乌拉泊地处乌鲁木齐市南郊,距市中心30余公里,是市区投递线路最长、条件最艰苦的段道之一。这儿风多,是乌鲁木齐有名的风区。按有些人的说法是“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这说法确实有点夸张,但平心而论,一年365天,将近200天有风是不差的,尤其是春季,几乎天天刮风,狂风一起,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最大能有十一二级,投递员没人愿去那里工作,在那工作的投递员也都在想办法、托关系,想早点调离那个鬼地方。

    就在领导为乌拉泊片区的投递工作犯愁的时候,艾克拜尔·依明却主动找到领导,要求承担这一片区的投递任务,他说得很简单,话也很质朴,“我是党员,让我去吧!”

    就这样,艾克拜尔·依明开始负责乌拉泊片区的投递工作。刚开始,他骑的是一辆“东风250”三轮摩托车。记得他到乌拉泊片区的第二年,三月的一天,艾克拜尔·依明送信途中,风突然就刮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大,搅起的沙尘在空中飞舞,往人身上、脸上乱扑,能见度也越来越低,三五米外就是一片昏暗。一不小心,艾克拜尔·依明的三轮摩托车直接冲出了公路,翻倒在路边的戈壁滩上,幸好公路与戈壁滩之间也没什么大的落差,艾克拜尔·依明人摔出车外,除了腿撞了一下,再没有受什么严重的伤。眼看着狂风卷起摩托车斗里的几个邮包,往前不断地翻滚,越来越远,艾克拜尔·依明急了,顾不得撞伤的腿仍然钻心的痛,连滚带爬地往前扑去,追出好几十米,才把邮包全部揽住。这时候,风已经越来越大,卷起的石子砸在头上、脸上,生疼生疼。艾克拜尔·依明无计可施,只好用身体压住邮件,双手抱着头,趴在戈壁滩上。差不多一个多钟头,风才渐渐小了下去。又等了好久,公路上终于有了人,才帮艾克拜尔·依明把他的三轮摩托车搬到了公路上。

    看艾克拜尔·依明骑三轮摩托车送信确实辛苦,而且十分危险,后来,单位专门给他配了一辆面包车。在艾克拜尔·依明的记忆中,因为风大,面包车前后的玻璃曾好几次被风吹起的石头砸烂。

    乌拉泊片区解放军驻地单位多,而当时通信又极不发达,亲人、朋友间的联系主要是靠信件,十几个部队单位,加起来每天光信件就有上千封。同时,部队收发人员又经常换,战士们盼信心切,所以艾克拜尔·依明的邮车一到,大伙便围了上来,又争又抢。

    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艾克拜尔·依明便皱起了眉,因为如果任由战士们这样哄抢,很容易造成信件丢失或破损。为保证邮件安全,艾克拜尔·依明不厌其烦地向部队收发员讲解邮件交接制度的重要性,并帮助收发员建立了严格的登记交接制度,确保每一封信件都能交到战士们手中。

    几年来,虽然部队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负责收发的同志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艾克拜尔·依明负责投递的信报却从未发生过丢损。

    部队上纪律严,战士们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轻易请不上假。而当时偌大的一个乌拉泊片区,竟然没有一个邮局,这就给战士们寄信造成了麻烦。战士们的烦恼,艾克拜尔·依明看在眼里、想在心头。以前大家都说我就是一个“流动邮局”,我为什么就不能把“流动邮局”开到这里来,给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提供方便呢?艾克拜尔·依明说到做到,这以后,每到一个部队单位,送完信,他都会主动询问,看战士们有没有信件、包裹之类的东西,自己可以帮他们义务邮寄。

    没多久,艾克拜尔·依明就成了整个乌拉泊片区部队单位里最受欢迎的人,成了战士们最信赖的“维吾尔族大哥”!

    艾克拜尔·依明始终以严谨诚实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并以他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影响着身边的同事,使大家都能从平凡而单调的日常邮递工作中感悟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

    谈到艾克拜尔·依明,在乌拉泊片区开着一家仓库的杨老板总是摇头,“真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他这样死心眼的人!不过,他这样的人还真让人佩服!”杨老板是通过收邮件认识艾克拜尔·依明的,接触了几次,觉得这人确实可靠,值得信赖。看到他的车每天都要定时定点往返于乌鲁木齐和乌拉泊之间,而自己也经常要租车往乌鲁木齐送货,不由就动上了心思,想让艾克拜尔·依明帮自己带货,自己可以少花点钱,而艾克拜尔·依明既不耽误工作,还可以捞点外快,可谓两全其美。通过侧面打听,杨老板得知,艾克拜尔·依明每月工资拿到手的不过一千余元,而他的妻子阿西古丽·赛买提本来是乌鲁木齐市红旗帆布厂的职工,2001年因为厂子破产而下岗,现在失业在家,家中还有两个女儿在上学,所以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知道这些,杨老板信心更足了,以为自己一说,艾克拜尔·依明肯定会一口答应跟自己合作。没成想,他话没说完,艾克拜尔·依明已经断然拒绝了,“公车不能私用,这样的钱我不挣!”

    “你是不是嫌少?带一次80块!行了吧。”杨老板还有些不甘心,在开价50块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0块钱。

    “别说80,800我也不会干的。我不能丢邮局的脸。”艾克拜尔·依明的语气斩钉截铁,没留丝毫余地。

    这下,杨老板算是真的认识了艾克拜尔·依明。可是,以他一个精明生意人的脑袋,直到现在也还是搞不明白,明明是互利互惠的事,艾克拜尔·依明怎么会那么死脑筋呢?

    他想不通!

    帮残扶弱至真至诚立足新岗位再立新功

    “艾克拜尔·依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多年的投递工作中,他始终发扬诚信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文明、诚信、热情、快捷的优质服务。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邮政诚信服务内涵,用自己热忱的心和辛劳的汗水,拉近了与每一位邮政用户的心。更为可贵的是,艾克拜尔·依明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善良的心,虽然家庭生活困难,可他仍然力所能及地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在单位领导对艾克拜尔·依明的评价中,有这样一段话。

    单位的同事都知道,艾克拜尔·依明家的负担确实很重。直到现在,扣除各种保险等费用,艾克拜尔·依明的工资也不到2000元;他的妻子2001年下岗,直到2009年才被单位领导照顾到邮局食堂工作,每月工资也只有800元;他的两个女儿都在上大学,大女儿是南京师范大学,小女儿是北京邮电大学,说出去光彩,可两个孩子一年学费、生活费加起来,怎么着也得3万。为了供孩子们上学,艾克拜尔·依明一家省吃俭用,缩减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两口子几年也舍不得买一套新衣服。可即使这样,单位组织的各种捐款献爱心活动,哪次艾克拜尔·依明都会积极主动参与,不甘人后。

    艾克拜尔·依明家以前的邻居是一个叫做吐尔迪的退休老人,老人无儿无女,老伴也早已过世,整天孤零零的一个人生活,早先时候老人身体好还没什么,后来连身体也垮了,十分可怜。不需要任何人做工作,没有任何条件,艾克拜尔·依明很自然地就把照顾老人的任务接了过来,老人家里不管是换煤气、买米买面之类的力气活,全都由他一人承担。碰上古尔邦节之类的节假日,艾克拜尔·依明总要把老人喊到自己家来吃饭,一起热闹;老人实在不愿来,他也要端些饭菜给老人送去。就这样,艾克拜尔·依明整整义务照顾了老人8年,直到老人2007年去世。

    由于工作需要,2005年,艾克拜尔·依明从他工作了二十二年的邮政投递局调到了速递局。考虑到他是局里年龄最大的投递员,单位领导本来有意给他调换一个工作轻松一点的岗位,可艾克拜尔·依明却推辞了,他说:“工作轻松的岗位还是照顾身体不好的同志吧,我身体好,还可以再干几年!”

    邮政速递局虽然和邮政投递局同样是从事投递工作,但由于所投递邮件的性质不同,对投递人员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为尽快适应新岗位,艾克拜尔·依明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不厌其烦地向年轻的同事们请教,丝毫没有老师傅的架子。很快他便对新岗位上的所有业务了如指掌,工作起来更是如鱼得水。

    艾克拜尔·依明所在的同城法院文书收投部,以投递法院文书为主,不仅对投递时限要求高,对投递质量更是要求万无一失。这项业务邮局刚刚试开办时,由于投递难度大,妥投率低,一度陷于停办两难的困境。如何提高法院文书的妥投率,成为决定这项新业务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困难面前,艾克拜尔·依明没有退缩,他说:“邮局和法院既然签订了合同,不管有多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轻易退件的事情不能干,那就等于退掉了用户对邮局的信任啊!”

    细心的艾克拜尔·依明发现,造成法院文书业务送达难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当事人不愿意接收,甚至有意躲避。跟其他邮件不同,如果是信件、包裹,收件人都会等着要、抢着要,可将这些法院文书送上门,当事人都会像躲避瘟神一样远远躲着你,不想接、不愿要。因此,在当事人上班时间进行投递常常是无功而返。

    面对这种现状,艾克拜尔·依明索性改变“策略”,利用晚上、周末等业余时间直接将法院文书送到当事人家中。即使这样,还有人百般推辞,拒不签收。艾克拜尔·依明只能对用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拿出十倍、百倍的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由于送去的是法院文书,艾克拜尔·依明脾气再好,再有耐心,仍不可避免的有一些用户因为种种原因情绪失控,不顾对象,冲艾克拜尔·依明吼、骂,甚至是肆无忌惮地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每每出现这种情况,艾克拜尔·依明总是忍耐、忍耐、再忍耐。一而再再而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自己的原则,从内心深处体谅用户的内心感受。等用户骂累了、解气了,再耐心向他们解释。虽然这样做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却最终为一份又一份法院文书业务的妥投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2008年,艾克拜尔·依明平均每年投递法院文书15000多次,妥投8000余件,四年间无一个差错,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努力,邮政速递局法院文书业务已度过了艰难的起步期,正逐步走上正轨。艾克拜尔·依明对工作的执著和努力得到了用户的赞扬和法院的充分肯定,也为企业赢得了极高的赞誉。

    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些年来,艾克拜尔·依明曾先后荣获全国邮电行业“优质服务标兵”、“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开发建设新疆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道德模范”等称号,并荣登中国文明网2008年“中国好人榜”。2009年9月获得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这下,你出名了,再不用这么辛苦了!”有人说。

    艾克拜尔·依明只是笑一笑,然后继续自己平凡的工作,因为他知道,路还在前面,自己的一生并没有走到尽头,自己绝不能躺在过往的荣誉上睡大觉。

    在艾克拜尔·依明的人生信条中,金钱并不重要,名利也不重要,只有踏踏实实地干点事,这才是为人之道。

    只要仍在工作,他就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方便以后阅读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二七 边城信使——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艾克拜尔·依明并对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