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 青春为什么绚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继斌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何建明 本章:二〇 青春为什么绚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继斌

    杨继斌,男,汉族,25岁,云南省腾冲县人,云南农业大学学生。

    2008年元旦刚过不久,1月15日深夜,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06级学生杨继斌乘昆明至保山市腾冲县夜班车回家。当杨继斌乘座的客车行至楚大(云南楚雄到大理)高速公路九鼎山隧道后,车上3名行迹可疑的男子以下车方便为由,突出要求下车,司机停车后三名男子下车离去。就在此时,同车的一名姓黄的女大学生突然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同时,车上还有3名乘客也发现自己的手机不翼而飞。停车后,车上的灯亮了,被吵嚷声惊醒的杨继斌马上意识到“有小偷”。来不及多想,杨继斌迅速跳下车朝3名男子追去。感觉事情不大对劲的司机也紧跟着杨继斌追了出去,当时还听见前面的打斗声。

    就在司机再往前追赶时,看见杨继斌向车的方向走来,手中还抱着夺回来的笔记本电脑。这时,司机发现杨继斌突然瘫倒在地,从车上赶过来的人们看到此时的杨继斌已是浑身是血。车上的另一名司机急忙将客车倒回到了杨继斌倒下的地方,迅速载上身负重伤的杨继斌往最近的医院赶去。与此同时,车上有乘客报了警,有的了报了120。大乘客的帮助下,杨继斌被紧急送往大理市人民医院抢救。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10多个小时的抢救,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进行手术,因血液不够,医院立即动员医护人员献血。虽然医护人员努力进行了抢救,但杨继斌终因失血过多而抢救无效死亡,献出了年仅24岁的宝贵生命。

    事后,人们才知道,在追赶歹徒的过程中,杨继斌凭借自己良好的身体素质,先抓住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另外两名嫌疑人见状,急忙将电脑丢弃在地上,杨继斌为成功抓获该犯罪嫌疑人,死死抓住其不放,在搏斗中被歹徒用刀剌中腹部。犯罪嫌疑人趁杨继斌体力不支松手后逃匿。

    杨继斌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云南省各高校在大学生中间深入进行讨论,并广泛开展向杨继斌同学学习的活动。杨继斌同学成为大学生中的楷模和英雄。

    2008年1月23日,杨继斌被评为腾冲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所在学校党组织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被追授为“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员”、“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全国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被当选《春城晚报》2008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荣获2008年度云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获“2008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2008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作出重要批示“杨继斌同学品学兼优,事迹感人,应予宣传。另外,他有与歹徒殊死搏斗的情节,是不应定为烈士,请研究。”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也作出相关批示,要求加强宣传,落实有关政策。

    据杨继斌生前所在的学校、家长等反映,杨继斌在家是听话的儿子,在学校是优秀的学生。“生活俭朴,品学兼优”是云南农业大学和家乡人对杨继斌的普遍评价和反映。杨继斌同学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政治素质高,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立场坚定,积极要求进步,2007年7月申请入党,并经云南农业大学团校、党校学习,已经结业,被列为学校党组织重点培养对象。入校以来,他严格遵守校纪校规,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各方面表现突出,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2006年至2007年分别荣获三等专业奖学金、云南农业大学“优秀团员”称号;2007年度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2007年至2008年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奖学金。所在班级被评为2006至2007年度优秀班集体。

    据杨继斌的家人和周围邻居反映,杨继斌出生贫困家庭,从小就是父母眼中的乖儿子。因为家庭贫困,他从小就有很高很远大的志向。生活虽然贫困,但他从不叫苦,生活俭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利用假期和周末打工挣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同学回忆道“他从来没有穿过上档次的衣服”。他经常说“不用穿多好,有穿的就不错了,作为农村的学生,父母挣钱很不容易。”尽管家庭条件不好,但他不但不寻求特殊照顾,而且还表现出了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非常热心地帮助关心同学,对同宿舍、同班同学时常问寒问暧。同宿舍同学因为家里没按时寄生活费,杨继斌知道后,就将饭卡给这位同学用。还有一次,在足球比赛中,一位同学不小心摔了一跤,扭伤了脚。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杨继斌背着这位同学快速奔向医院,由于学校医院设备有限,他又背着受伤同学送往离学校3公里外的医院。到了医院大学才发现因为只穿球服没带钱,于是杨继斌立即跑回学校,把仅有的生活费和卡上打工挣来的钱全部取出拿给那位爱伤的同学做医疗费。而那天他自己只吃了一个馒头。

    老师和同学们普遍反映,杨继斌同学热爱专业,勤奋学习。上大学以来,他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刻苦,第一学年学分成绩就名列前茅。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入一年后,学分积点达到要求后,可以自主选择学校任何专业学习,他是班级符合条件的5人之一。当不少同学积极寻找转专业的机会,杨继斌却怀着对体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自豪,放弃了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仍然锲而不舍地选择自已热爱的体育专业。酷爱足球的杨继斌所在班级足球队也先后获得了云南省高校五人制足球邀请赛亚军和体育学院迎新杯足球赛冠军。杨继斌同学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旷课,保持全勤,而且随时为身边的同学树立良好榜样,带动大学一起努力学习。他曾对一位缺课的同学说“你父母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钱供你读书,是让你来睡觉的吗?想想你的家人,想想你为什么要来这里?”他的这些话触动了这位同学,并且使整个宿舍的学习风气和纪律有了很明显的改进。

    据杨继斌的老师反映,杨继斌具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处处为集体利益着想。每次上课之前他都会主动把本节课所用的球和相关器材借好,摆在训练场,上完课后他会带领几个同学又把器材如数归还。有一次上足球课下课收球时发现少了一个球,别的同学都急着去打饭了,而他主动约了几个同学到围墙外的草丛中找球。功夫不负有心人,花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终于把球找了回来。这件“小事”让老师和同学们记忆十分深刻。

    在2008年2月28日举行的杨继斌同学见义勇为事迹追思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是这样评价杨继斌同学的:“杨继斌同学生活俭朴,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学习过程中遵守课堂纪律,无缺旷课现象,坚持刻苦训练,专业技能基础扎实,成绩优秀,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是名有群众基础、有威信、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如果您喜欢,请把《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方便以后阅读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二〇 青春为什么绚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继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二〇 青春为什么绚烂——记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杨继斌并对中华高歌·走近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