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日本 佐治信忠:用啤酒打败堤义明和孙正义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吴晓波 本章:第十一章 日本 佐治信忠:用啤酒打败堤义明和孙正义

    1979年,美国青年学者傅高义出版了《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一书,此书伴随着日本经济崛起的背景而使傅高义名声大振。而自那以后,日本经济成为了世界的焦点:从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着经济上的崛起,日本国内产生了一大批知名企业:松下、索尼、丰田……这些企业几乎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的制造水平;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一批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井植熏、堤义明……

    但从1989年开始,日本却又以另一种截然相反的形象,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从1989年开始的十多年时间里,日本经济进入了战后最漫长的冬季。在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著名的《北国之春》一文中,我们可以读到他对当时日本经济的一种切身体会:“连续十年低增长、零增长、负增长……日本绝大多数企业,近八年没有增加过工资……”

    这股超强的寒流让整个日本经济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始终处于一种寒冷的回忆中,期盼春天的到来成了整个日本民族的共同渴望。但严寒显然超过了人们的想像力,当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又一场不期而至的寒潮击碎了日本的另一个财富神话——当时已拥有数百亿美元身价的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在短短两年之内,财富缩水98%,从775亿直线下降到15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上缩水最快的富豪——孙正义的陨落,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日本新经济神话的破灭。此后,人们感兴趣的是,日本还有谁不会陨落?

    春天终于来临,不过曾经的一切都已远去。

    当2003年《福布斯》杂志又例行公事地推出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时,人们在那上面找到的不是靠房地产起家的堤义明,或是靠网络一夜致富的孙正义,而是卖酒的佐治信忠。此后的2004年、2005年的排行榜上,也依然是这个名字!

    “这是一种商业的回归,也是商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004年《福布斯》公布了首富榜后,日本一家媒体如此评价日本首富。的确,在经历了房地产热和网络热,造就了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后,商业似乎正在回归到一种最基本的原始状态,财富天平不再向房产或是It业倾斜,而是逐渐回归到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大众消费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流通行业,这几年富豪榜的变换便已成了最好的例证。而这种变化之后呈现的是日本商业史的变迁——从堤义明、孙正义到佐治信忠,就像一出好莱坞大戏一样,演绎出日本商业史的跌宕起伏。

    堤义明:见证日本的崛起

    当1990年,日本西武集团创始人堤义明以16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世界首富时,日本经济正以无比骄傲的姿态站立在世界的顶峰。这位日本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曾经拥有一些梦幻般的数字:20年间,他购买了日本1/6的土地,以1650亿美元的庞大家产,远远超过比尔·盖茨,是松下的10倍,洛克菲勒的4倍。在他的领导下,日本西武集团成为控制日本饭店、铁道、百货、游乐等服务业的巨头。而他崛起的时代,也正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速度最快的时代。

    1935年,堤义明出生在日本一个富有的“政商两通”之家。父亲堤康次郎创立了家族企业西武集团。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堤义明从小就养成了坚忍慎独、独立思考的性格。

    上大学后,堤义明的商业才华逐渐显现。当时年纪轻轻的他便沿袭父亲“开发以提高地价”的思路,决定在轻井泽地区建大型的溜冰场、高山滑雪场、多功能游泳池。这个想法令堤康次郎惊讶不已,因为即便是堤康次郎自己也还没想到要搞综合开发,而堤义明却已经注意到了。

    1965年,堤康次郎因病去世,堤义明正式接管西武集团。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开始大展身手,而是谨遵父亲的一个遗嘱:“我死后10年内,不要投资任何新的不动产。”堤义明是个孝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拥有坚毅的性格。从一开始接任到1965年,他果真没有投资任何大型的不动产项目。而等待的结果是等来了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

    1975年,沉默了10年的堤义明开始出手,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退出地产业,转向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服务业。并且,经过10年时间的思考,堤明义更加坚定了他当初的思路,他认为:一个孤立的娱乐项目很难吸引大众的眼光,只有当一个地方风景优美、交通便利、饭店舒适、周围聚集众多娱乐项目时,才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于是,购置大片土地,进行大规模、综合性开发,让这个地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的发展战略,在堤义明脑海中形成了。第一个试验田是东京的品川地区,这时堤义明的品川王子大饭店已经修好了,但效益一般。而在增建了溜冰场、滑雪场这些娱乐设施之后,饭店效益大增。这个试验获得成功后,堤义明又迅速出击,相继在苗场、北海道富良野、岩手县霞石、箱根等地兴建起西武休闲饭店。一时间风生水起,堤义明成为日本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已不需要再去找地开发,因为很多地方官员会亲自拜访他,请他去当地开发。

    在这一时期,堤义明构筑了他的西武帝国,通过不断地圈地开发,他的集团几乎拥有了日本六分之一的国土——在坚忍之后,堤义明以一种“谋定而后发”的爆发成了日本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而此时,他性格中冒险的一面也展现出来。

    1979年,堤义明收购了狮子棒球队,当时的他根本不懂棒球,但他却敏锐地看中了棒球这个体育项目所拥有的潜力——能令数以千计人疯狂的事物总是拥有巨大商机的。而事实证明,后来棒球在日本几乎成了“国球”,从中可见堤义明目光远大。

    接手球队后,堤义明按照企业来经营队伍,这在当时的日本棒球界也是破天荒的新鲜事。在接手的第一年,西武狮子队场场输球。但是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成绩却开始突飞猛进,跃升至第四名,在1983年,更是登上了日本职业棒球联赛总冠军的宝座。与此同时,他又加强球场经营,要求“我们的球场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以‘服务质量第一’为口号”。他的纪念品销售每年达30亿—40亿日元,是销售量居第二位的10倍。

    在棒球上的巨大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堤义明在开发新项目上的信心。沿着这个思路,他又向网球、滑雪等多项体育项目进军,逐渐成为日本体育界的巨腕人物,他曾任日本体育协会副会长,并代表日本体育协会出席过奥运会。

    因此在很多人眼里,堤义明几乎是一个天才般的人物,他的事迹在同时期里无人可以企及。索尼的盛田昭夫曾说:“当今日本年轻的企业家中,没有多少人可以像堤义明那样有胆识,有才华,有决断力。我的最大不幸,就是我生在与堤义明同代。”因为这个缘故,如今,堤义明的一些经验成了日本企业界最宝贵的财富,并被奉为经营的圣旨,它们是:

    ——看人看三年。堤义明认为,职员进公司三年以后才能对他做出正确的评价,否则就不知道他真正的价值。基于这点,堤义明很讨厌“聪明人”,对那些一上手工作便能干得十分出色冒尖的员工,从不轻易给予宠信。相反,对那些开始时动作迟钝、缺乏表现力,又其貌不扬的职员,他总是会给他们机会,因为他认为只有努力不懈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堤义明信奉一时干好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干好。如今这点已广为日本企业所接受。

    ——堤义明也是日本终身雇员制的忠实信仰者。他对待员工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绝对不开除员工,他认为,一项工作如果不做上20年,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专家。但他一直要求员工应该具备忠诚。与才能相比,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忠实地依从公司的旨意来做事。

    对于堤义明的这些独到见识,有着“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如此称赞道:“堤义明君是集创业与守业于一身的第二代,他身上所特有的帝王素质,如果在古代,他就是中国唐太宗那样的盛世明君,是中兴之祖!”

    或许也真是如此,堤义明以超越同代人的眼光开拓着自己帝国的疆域,在他那个占日本国土六分之一的帝国城堡中,任何美誉都不足为过。堤义明的崛起,同时也是日本崛起的一种象征。事实上,在堤义明辉煌的后期,整个日本都在兴起一股房地产购买的热潮,而且将触角延伸到大洋彼岸的美国。1986年,日本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的资金是100亿美元,到1991年时,已增长到770亿美元。当1991年8月26日,一个叫横井英树的日本人买下美国曼哈顿帝国大厦时,所有的美国人都在惊呼:“日本人要干什么……他们要买下美国!!”堤义明见证了日本的崛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日本这种辉煌的缔造者。

    但历史的戏剧性在于,它永远不会是沿着一条直线前进的。正当人们以为故事会一直这样发展下去的时候,历史却将结果推向了一种完全陌生的新情形——日本的房地产热在日本的经济危机中迅速冷却。1993年,日本最大的21家银行宣布他们拥有1100亿美元的坏账,其中三分之一跟房地产有关。结果日本的房地产迅速崩溃,所有的房价都至少下跌了50%,东京的一些主要地区下跌达到80%!

    神话就这样结束了,不需要任何语言。

    堤义明也是如此。

    不过,关于堤义明的传说却在2005年再度兴起,原因是他被捕了,结果是关于他的所有神话都彻底结束——因为涉嫌造假,2005年3月3日,70高龄的堤义明被东京地方检察院逮捕。在拥有传奇人生的晚年,堤义明不得不以“骗子”的形象结束他的一生。而曾经带给他辉煌历史的西武集团,也因此事被赶出了东京证券交易所。曾经令他最为骄傲的国际奥委会名誉委员的头衔,也在2005年3月的某一天被国际奥委会收回了。

    孙正义:靠梦想建造帝国

    在堤义明之后的孙正义,则是在建造另外一种形式的帝国。

    有人说他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赌徒,是个投机者,但也有人说他是“带领日本走出网络的黑暗时代”的人;有人说他一半是风险投资家,一半是企业家;也有人说他的成就比比尔·盖茨还高,更是杨致远无法相比的……还有各种说法,但这些都不足以概括孙正义的全部。

    孙正义最喜欢自己的一句话:“最初,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但是一切就是从这里出发的。”所以他给自己的一生制定了一个计划:

    30岁以前闯出一番名堂;

    40岁以前累积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金,并拥有1000家以上的公司;

    50岁以前一决胜负;

    60岁以前完成事业(营业额至少达到1兆日元);

    70岁以前交棒,让下一代继承事业。

    …………

    做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只有19岁,身上只有100多美元。而当1995年他的软银集团取得巨大成功时,他认为他的公司将会成为持续300年的大企业,因为他认为“100年实在太短了,500年又太不切实际,只有300年是合适的”。

    这就是孙正义——你永远无法从一个方面了解到他的全部。所以在1999年时,他被美国《商业周刊》评定为年度全球25名“管理精英”中的冠军,而《福布斯》杂志称他为“日本最热门企业家”。不过,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却对孙正义当年的成功作了最好的注释:一个充满激情年代的梦想建造者,但这场梦在新世纪曙光来临时苏醒了。

    1957年8月11日,孙正义出生在日本佐贺县马栖市,其祖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从韩国来的移民,到孙正义已是第三代移民,因此在出生时,孙正义的名字叫“安本正义”。

    16岁那年,正在读高一的孙正义利用暑假,到美国加州去体验美国学生的学习生活,短短一个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回日本后,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不顾母亲声泪俱下的请求,毅然踏上了留学之路。

    他是一个意志坚定,干事专心致志的人,并且他还准备到美国后,把日本姓氏“安本”改回韩籍老姓“孙”。在孙正义的心目中,寻找自己最根本的东西将是永远的追求。

    一次偶然的机会,孙正义买到了一本《大众电子》杂志,上面的一张照片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是一张由英特尔公司生产的放大的IC芯片。孙正义惊呆了,他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线路,仿佛看到的是一座帝国的大厦。后来他回忆说:“当我发现电脑体积竟然如此之小,如果将这些晶片大批生产的话,将带领全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当时心中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从事电脑业。”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孙正义决定去打工,但他并不想跟别人一样去洗盘子,他认为那没有创造性,他想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去赚钱。所以他给自己作了个规定:每天都必须用五分钟来进行一项发明,不管大小。一年后,他的“发明研究笔记”中已经有多达250项发明记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实验库。而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给他带来了人生第一个100万的“多国语言翻译机”——那是孙正义最得意的发明,它就相当于今天的电子词典,只要你输入日文单词,翻译机就会将正确的英文报出来。

    机器制造出来后,孙正义把它带回日本,寻求投资,不过他的推销在佳能、惠普、卡西欧等公司相继被拒。1977年夏,19岁的孙正义在松下公司碰了壁后,失望地来到了夏普公司,这次接见他的是被称为日本电子产业之父的佐佐木。佐佐木被孙正义的创业激情所感动,决定与孙正义合作,于是孙正义得到了人生第一份价值100万美元的合约。

    21岁那年,孙正义回到日本,重新成立了日本“株式会社和音世界”。但起初他并没有想好要干什么,只是知道“一旦事业起步,就要投进去好几年,如果不成功,重新来一次的话,就绕远了”。为此,他在两年多时间里对40个项目都做了10年的预想损益计算表、预测平衡表、资金周转表及组织结构图。所有的文件摞起来,竟然有十几米高。最终他选定了电脑软件销售。

    1981年9月,孙正义在福冈市南方的大野市创立日本软件银行,资本额为1000万日元,办公室在一间铁皮建筑物的二楼,职员只有两名。开张当日,孙正义召开了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在会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其实讲的就是他的人生计划:“5年以内销售规模达到100亿日元。10年以内达到500亿日元。要使公司发展成为几万亿日元、几万人规模的超级公司……”“出色”的演讲使仅有的两名职工没多久就辞职了。

    不过,相信这两名员工后来必定是后悔莫及的,因为正如孙正义所说的那样,一个月后,他利用一次展销会的机会,使软件银行与当时最大的软件公司哈德森结成了合作伙伴,并且从此打开了软件经营的大门。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软件银行与42家个人电脑专卖店、94家软件商签订独家代理合约,从而成为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控制了日本软件市场40%的份额。

    接着,孙正义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打开了出版业的大门: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一家原本每月亏损2000万日元的杂志,成功扭亏为盈。让他涉足出版业的原因现在想来还令人不可思议,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媒体拒绝刊登软件银行公司的广告,孙正义一气之下就自己搞了。不过熟悉孙正义的人、看过孙正义19岁时人生计划的人都认为这丝毫不足为奇,一个天才去做一项事业根本就不需要多少理由。

    1983年春,因为过度劳累,孙正义患上了严重的慢性肝炎,这时他刚刚25岁,公司成立才一年半。孙正义辞去了社长职务,开始养病。在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的经营及历史方面的书,有媒体说数量大约有4000本之多,而在这段时间所读的书,孙正义印象最深的是有关介绍《孙子兵法》与《兰契斯特法则》的书。

    孙正义说:“孙子与兰契斯特都是相当优秀的兵法家,有趣的是,他们的想法非常相近。简而言之,就是不打失败的仗,战必胜之。战争并非赌博,它是科学且有理可循的。这两大兵法的真正精神,正是不战而胜,而并购就是不战而胜。国内许多经营者与媒体从业者,无法了解我采取并购策略的真意。如果他们仔细阅读《孙子兵法》与《兰契斯特法则》,相信对并购与我的经营策略,看法将会改变很多……”

    在病中,孙正义找到了建造自己帝国的最有力的武器,而在病愈后,他就要拿起武器往前冲锋了:1994年,软件银行成功上市,筹集到了1.4亿美元的资金;1995年,孙正义开始大举进军网络业。在他的思想中,建造一座网络的帝国将是他的最终目标。不过,那时的网络业的确存在这样的机会,有记录表明:1995年时的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仅3亿美金,网址也只有17.7万个,而到今天,这些数据已经分别达到1000多亿美元、500万个,并且还在以几何级数增长——这意味着你在当初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成为时代的先声。

    孙正义行动了,他先花50亿美元控股了美国最大的电子出版公司Ziff-Davis和Comdex以及其他相关公司,这是专业研究信息产业的公司,哪里有新的发明、谁发明了新技术他们都知道,而孙正义最看重的正是这点,按他自己的说法是花钱买了张藏宝图。结果这张藏宝图引导他找到了一个大金矿——Yahoo。

    当时的Yahoo还只是家由五名学生组成的小公司,而那时的杨致远也才二十七八岁。但在杨致远身上,孙正义却看到了与他学生时一样的创业激情。于是,孙正义对杨致远说:“我现在投1亿美元,占有公司30%的股份。”结果在杨致远还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时候,他便得到了孙正义寄来的1亿美元。当然,事后证明那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之一,因为到1998年时,他的1亿投资已涨到了200亿美元。于是1998年2月,孙正义抛售了雅虎2%的股份,换回了4.9亿美元,净赚了3.9亿,而且他还拥有雅虎28%的股份。

    2000年,43岁的孙正义提早完成了19岁时定下的人生目标:在那一年,他成为亚洲首富,资产超过了3兆日元。“如果亚洲有最高的山,那最上面的一定是个叫孙正义的日本人。”

    不过,爬得最高的另一层意义是:你将是第一个见到阳光到来的人,也意味着如果你从顶峰掉下来会摔得最惨!孙正义便是被阳光照醒、从顶峰摔下来的人。从2000年开始,曾经创造无数一夜暴富神话的互联网不断被噩梦笼罩着。代表着互联网奇迹的纳斯达克从2000年开始迅速缩水,不断有股票因为跌破1美元大关而被迫退市。这也意味着昨天你或许还是亿万富翁,但在一夜之后,你便一无所有——冬季占领了互联网这个新兴的行业,寒风肆虐,冰冷刺骨。在互联网最寒冷的2001年,曾经有人预测将有80%的网站最终将不得不关闭。

    孙正义用梦想建造起来的帝国大厦,便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崩溃的。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孙正义的财富迅速缩水,从最高的775亿美元垂直下跌到15亿美元,下跌幅度达到98%,几乎创造了财富世界里的又一个吉尼斯记录(如果有这项记录的话,一定非他莫属)。2001年,美国的《福布斯》杂志还专门深刻剖析了孙正义从神坛跌落的原因,而就是在一年前,也正是《福布斯》授予了他神坛的皇冠。

    佐治信忠:55岁才接班的新首富

    当历史让所有曾经辉煌的人都倒下后,它会安排一个怎样的人出现呢答案是一个低调的人。从2003年开始,日本首富一直被一个人占据着,他的名字叫佐治信忠。

    与堤义明相同,佐治信忠也是以继承财富的方式逐渐走上首富位置的,但相对于堤义明,佐治信忠忍耐了更久的时间,一直到2000年,他才正式接管三得利——当时的佐治信忠已经55岁。

    即使到今天,三得利也都是在默默无闻中成长的,其声誉远不能和索尼、丰田相比,也无法和当年的西武或是软银相提并论,但这都无损于它成为一家优秀的公司,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得利诞生于1899年,是由佐治信忠的祖父鸟井信治郎创立的,其最初的名字叫鸟井商店,当时的创立目标是要生产威士忌。1923年,鸟井信治郎在京都近郊山崎地区创建了日本第一座蒸馏厂——山崎蒸馏厂。不过,鸟井商店那时的生意并不兴隆,甚至有点冷清。一直到二次大战后,日本生活方式逐渐西化,才使三得利的生意日渐红火,而随着日本品酒文化蔚然成风,三得利的企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它能做到今天这样诞生出日本首富的地步,靠的就绝不是一点点形势的帮助了,这从佐治信忠的身上便可见一斑。

    与堤义明相比,接近中年才成为三得利老板的佐治信忠无疑更精于坚忍之道,因此,在三得利的成长道路上,你能看到的是各种默默无闻但又异常坚定的发展战略。虽然现在的三得利集团已是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但其主要业务却基本集中在酒类、饮料、食品等日常消费品领域,即使在近年来多元化发展大趋势下,它也是谨慎地向药品、餐饮管理和娱乐业等与消费品相关的延伸产业里缓慢发展。这就如同一个人花几十年、近百年时间来磨一把剑,当那剑成之日,其利可想而知!今天的三得利已经牢牢占据了日本洋酒与饮料业老大的地位,它占据了日本威士忌酒62%的市场份额,而自从它1981年在日本推出乌龙茶以来,已连续20多年稳居前列……所有这些荣誉在2003年达到了三得利历史的最高点:他们的老板成了日本最富有的人。但对于荣誉,佐治信忠却以一种淡然的形象置之身外,在一次难得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我从来没觉得我创造了什么奇迹!”

    所以,今天很多专家在研究三得利的时候,都不得不指出它是一个兼具沉默与时髦双重性格的企业,或者说三得利的成功,是结合了孙正义的专注与堤义明的坚忍的成功:它同样历史悠久,早在1899年便已诞生,这点与西武相似;同时,它的创始人鸟井信次郎又是抱着“要做属于日本的威士忌”的梦想开始创业的,这点又与孙正义相仿;它几十年坚守一个行业,从而成为那个领域里最权威的公司;当看到发展机遇后,它又果断地来到中国,从而使中国成为它新的发展动力;而当需要新形象出现时,它又勇于创新,请来了小泉的儿子小泉孝太郎做形象代言人,从而掀起了一场谁也说不清的新闻风暴……如此种种,你既能在三得利身上找到堤义明的影子,也能看到孙正义的影响,而就是在这样的结合中,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三得利与佐治信忠,使一切归于平静。

    关于对历史的阐述,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历史不是各个重大事件的盲目堆砌,而是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没有一个人想到会发现数学的全部奥秘,但数学知识的积累却能使每一代人能够在上一代人的成就之上更上一个台阶。”

    今天,我们在研究日本首富的发展史时,你会看到堤义明的疯狂人生,看到孙正义的传奇经历,或是看到佐治信忠的沉默神秘。其实就这些单一事件而言,它们都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但当我们将这样的独立事件放到历史的舞台上,放到一个连贯的通道里时,却发现任何故事的结局似乎都是必然的:读堤义明的成就,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他是日本房产疯狂的必然结果;而孙正义的成功,是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带来的“一夜暴富”的神话,当然也注定会有“一夜暴贫”的传奇;而佐治信忠的出现也是必然的,就像在涨潮时会有高潮出现,但在退潮时,顶点依然存在,只是没涨潮时高而已。

    在潮起潮落中,演绎的是一种商业的变迁。斯人已逝,但历史留下了他们曾经的身影;虽然今天站在首富舞台上的早已不是堤义明或孙正义,而是一个叫佐治信忠的人,但佐治信忠会是终点吗答案也应该是否定的。我要是想做什么,要么干得惊天动地,要么干脆不做。


如果您喜欢,请把《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方便以后阅读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第十一章 日本 佐治信忠:用啤酒打败堤义明和孙正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第十一章 日本 佐治信忠:用啤酒打败堤义明和孙正义并对首富·世界各国首富成名史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