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第一仗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尹家民 本章:途中第一仗

    起义军在广昌只休息了一天,于8月19日出发。从广昌开始,便兵分两路,以十一军为右纵队,走宁都,以二十军为左纵队,走石城,向瑞金进发。

    二十军到达石城时,抬头便看见一块很有意味的石牌楼,上书4个大字:“渐入佳境”。郭沫若、高语罕几个文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段景致。骑马的下了马,腿瘸的也忘了痛,已有几个快嘴的吟出诗来。在走过“渐入佳景”之后,又是一道石牌楼叫“闽粤通道”,大伙更是笑逐颜开:他娘的,这半个月来,真似诸葛亮征南蛮人不毛之地一般,吃无吃的喝无喝的,这下好了。

    的确,石城比前面的城镇好多了。不仅城门就在江边,街道与城头并行,最要紧的是居民全都没有跑,商店也没有关门的,只要手头有钱,吃的用的都可以买到。

    然而,就在起义军填饱了肚子,准备睡上一个好觉,明日离开时,却传来前面有敌人的消息。于是几个文人又开始讽刺起那块“渐入佳景” 的牌楼来。参谋团自然更加紧张。刘伯承将搜集的敌情向各位要员汇报。

    周恩来从担架上起来,由人搀扶着坐到桌子边,努力听清刘伯承的报告:“李济深和朱培德、张发奎算是协商好了,已调他的右路总指挥钱大钧的7000人,并附以由东江调来的苏世安、柏天民的两个团,约2000余人集结于会昌、 瑞金一线,其先头部队已到达壬田市,想在此布防以堵截我军。另外,李济深还调他的中路总指挥黄绍竑,大约9000人,由赣州经于都向我军前进中。张发奎的军队则由黄琪翔统率,由南昌到了吉安,拟定回广东的。”

    刘伯承停顿了一下,回头问周恩来:“我军的情况是不是也说一说?”

    周恩来点点头。

    刘伯承:“我们的力量是贺龙部第二十军8个团,叶挺部第十一军6个团,就是朱德第九军人少,原来有三四百人,现在可能只有百十号人。”

    贺龙过去与朱德不熟,这次承蒙朱德率部打前站,嘴里不说,心里十分佩服。

    万人行军,打前站的苦衷他是知道的。何况朱德这个军是个空架子,本来人就少,加上这个拉差,那个抽人,弄得身为军长的朱德像个连长似的鞍前马后地跑,可这个老伙计就像匹老马,不但没有怨言,碰上谁还都要说笑几句, 乐天着哩。

    贺龙讲起义气:“朱军长是先遣司令,也是光杆司令。我看从我军里调过去一些人,就把第三师拨过去让他指挥,别让他太为难了。”

    朱德也打趣道:“你贺军长大方,我领你的情。你就是不给我兵,我一路打先锋,这次打仗,我还是要打先锋!再说这一带我熟。”

    参谋团决定趁敌立足未稳,先发制人。由十一军为右纵队,二十军为左纵队,由两个方向同时攻击壬田之敌。朱德仍当先锋。三师一个营跟着朱德先行。虽说只有一个营,但毕竟比先前一个连人多多了。

    朱德整理好斗笠,绑紧草鞋,背上两支马枪,大手一挥,先于二十军主力两小时出发了。走出二三十里,就看见壬田方向有人影移动。再近前些,就看见市镇前沿已经挖开了战壕,城门也垒起了沙袋,架起机枪。

    这是钱大钧的第五十、六十两个团。这两个团虽然不是正规军,可士兵大多是土匪出身,打起仗来是要钱不要命。敌方似乎也发现了起义军,没等朱德的先遣队靠近,便开起枪来。朱德和参谋长冉国平对视一下:“打吧?” “打!”

    “你在正面,我侧击!”朱德说完一猫腰,就往侧面插,看清敌人面孔时,就更换着两杆马枪射击。他打得很准,被他点到的几乎都趴下了。 他们边打边往前推进,眼看就要接近敌人阵地了,侧面传来参谋长一声沉重的摔倒声。朱德心里一紧,余光一扫,望见冉国平已经倒下了,驳壳枪摔出去好远。朱德对着身后喊了一声:“快救参谋长!”听到喊声的两个兵离开冲击队形,蹲到参谋长身边,使劲朝上背,可惜已经动弹不了了。

    敌方王文翰部是支遇强不弱的部队,现在仗着居高临下的地势,猛烈扫射,双方杀得 分外凶顽。

    弹火雷鸣,死者伤者不时倒下。正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贺龙的贺锦斋部已经赶到,立即投入战斗。

    硝烟弥漫,杀声震天,一方冲垮一方,另一方又反扑过来,敌军无路可退,俨若作困兽犹斗的狼群,向扑来的起义军猛啮。

    这时,贺龙的后续部队也赶到,杀将进去,俄顷之间就不见人影。敌军的防线开始崩溃,先是一个拖枪逃出战壕,继而三个五个,所有的抵抗者都背转身子,跟着跑在前面的人逃去。敌人退了。

    起义军也付出血的代价:第九军参谋长冉国平牺牲;第二十军第三团团长阵亡;贺龙族弟、四团团长贺文选重伤,至上杭亦死;第二十军共伤亡百余人 敌军退往会昌,留下瑞金一座空城。贺龙和参谋团人员步入城中钱大钧的指挥部。地上到处是纸片、旧军用品,刘伯承一眼看见墙上还有一张军用地图,如获至宝,急忙摘下,小心翼翼地卷起来。

    贺龙盯住桌上一只清瓷茶杯,手一摸杯壁还有余温,他朗声笑起来:“差点温酒斩华雄啊。”

    从缴获的文件分析,钱大钧主力3个师10个团,黄绍竑部7个团,现都盘踞在会昌。大战无疑将在会昌。

    钱大钧部以会昌为中心,在城东北地区、城西北地区之南山岭、城西之寨岽一带以及环绕会昌城的贡水沿岸构筑了防守工事。黄绍竑部则集中在白鹅墟附近,占领着有利位置,与会昌成犄角之势,以此阻断起义军南进路线。而瑞金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三叉路口。它的南面与寻邬、平远相接,东面路通汀州城,西是会昌。晚上,小试锋芒的起义军领袖们坐下来,研究下一步的进军路线。

    疟疾——打摆子,一阵冷一阵热。周恩来吃了点药,好些。他一出现在会场,决定命运的目光总是围绕着他。他无力说太多的话。

    在战斗中过了一把枪瘾的朱德,此时心情格外舒畅,他先发言,主张按原计划走寻邬、平远,理由是这一线虽是山路,可以避开敌人,如遇战斗,易攻易守。

    周恩来点头表示赞成朱德的意见。

    纪功不同意。这位起义军惟一的“大鼻子”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磨练,已经十分怵头山林之路。“因为缺少粮草,又雇不到民夫,部队非战斗减员太厉害,所以山路是不易再走了。如果我们改道汀州、上杭,进入大埔,就可以走水路。有了船,行动就方便多了,伤员和弹药都可以水运,减轻部队的重负 ”

    贺龙也同意纪功的意见:“最好是不走山路。连我那些在山里居住20年的兵也怕这山路了。”

    周恩来的目光仍在征询纪功的意见:“能避开钱大钧的部队吗?”

    “能。钱大钩在其他两路人马未到之前,是不会轻易向我们进攻的。保存实力是一切国民党部队的通病。如果我们加强警戒,并以较快的速度赶往汀州、上杭,不与他们发生战争是可能的。”

    刘伯承有顾虑:“你的办法也许可行。可是只要我们一移动,钱大钧势必尾随而来,在后面骚扰我们。这使我们如同火烧屁股一般难受,与其交战,显然会拖住我们,于我们不利;不打,他会穷迫不舍,逼迫与你交战。我认为,与其在途中仓促应战,不如现在主动出击,打垮钱大钧,就不怕他黄绍竑。”谁也没有刘伯承想得那样多,他的话自然让人信服。

    周恩来小结道:“不管走哪一条路,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打垮钱大钧。钱大钧这个人我了解,他是用兵谨慎的人,对上司的话也是言听计从,他决不会放弃追击。所以我们必须先解决会昌之敌,而后再谈走哪条路的问题。”

    到会人员决定:先集中力量击破会昌之敌,然后折回瑞金,再转道汀州、上杭,夺取潮汕。

    具体部署是:叶挺率十一军二十四师、二十五师为主攻,向会昌西北之敌进攻;朱德率二十军三师和教导团在会昌东北助攻,牵制敌人;贺龙率二十军一、二两师在瑞金至武阳之间,做预备队,策应各方。全军定于8月30日晨5时开始总攻。


如果您喜欢,请把《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方便以后阅读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途中第一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途中第一仗并对百将之夜·南昌暴动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