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照金革命根据地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曾曦 本章:建设照金革命根据地

    为了适应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迅速开拓和巩固的迫切需要,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相继建立起了陕甘边党、政、军领导机构。

    中共陕甘边特委的成立。一九三三年一月四日,省委决定,在根据地内成立中共陕甘边特委。一月中旬,金理科奉省委指示到达照金革命根据地,负责组建特委工作。三月八日,中共陕甘边特委正式成立。金理科任书记,习仲勋任军委书记,师克寿任团特委书记。六月,金理科调回省委,由秦武山继任特委书记。陕甘边特委成立后。十分重视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在红二十六军的积极帮助下,特委领导带干部,逐乡逐市寸地发动群众,培养骨干,发展有觉悟的贫苦农民入党,建立农村党支部。初步建立秘密党支部的有芋园、北梁、黑田峪、金盆、老爷岭、香山等村庄。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主旨工作,一批乡市寸党支部建立起来。并成立了一个区委。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的成立。在开辟根据地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踊跃参加游击队,迅速壮大了游击队的队伍;同时,香山、芋园、照金、旬邑、宜君游击队相继成立。扩大了游击队的编制,边区游击队发展到十八个,人数达九百余人。为了统一游击队的领导,协调各游击队的行动,省委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指示红二十六军,“应即成立一指挥部。指挥边区耀县、宜君一带的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根据省委指示,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于三月中旬成立,红二十六军特派员李妙斋任总指挥。(后由黄子文接任;黄调走后。仍由李妙斋担任:九月,李妙斋牺牲,由吴岱峰继任),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习仲勋兼任政治委员(后由张秀山接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后,进一步从政治上和组织上整顿了各游击队,提高了游击队的政治素质与军事素质,加强了组织纪律性。游击队紧密配台主力红军,为开辟照金新苏区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积极为红军提供情报,引路向导。一九三三年初。作恶多端的八保保长刘德才离开后沟寨子据点,到照金村上寻衅欺民。群众立即报告给了红军。红军部队闻讯紧急赶往照金村,将刘德才生擒,并召开群众大会,历数其罪恶行径后镇压。不久,张彦宁的亲信团头孙效礼率十余名团丁到照金市寸催粮收款。群众将情报送至红军。红军马上将照金村包围,活捉了孙效礼及其余团丁。红军对团丁教育后释放,对罪大恶极的孙效礼处以极刑。群众还主动为红军引路向导,擒获了九保保长马泾海。在主力红军、人民群众及游击队的坚决打击下,敌人在照金地区的保甲制度迅速瓦解,张彦宁民团因遭受重刨也不得不长期龟缩于后沟寨子中,直到投降。其次,协助主力红军出击作战。主力红军在照金地区出击时,游击队常常全力协助。在红军突袭让牛村驻守民团的战斗中。游击队断敌后路;在攻打庙湾民团时,游击队人人肩挂二尺红布头的标志,协助主力红军发起多次强攻。第三,策应主力红军的行动。庙湾战斗失利后,主力红军转移到照金周围的外线地区寻机歼敌。为了策应主力红军的行动,李妙斋假借马栏川土匪畅谋子的名义,给柳林民团头子畅老十写信佯装要在玉门接受改编,伏击了中计的敌人,为主力红军的机动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为主力红军筹集物资和经费。芋园游击队曾多次到土桥原一带活动,袭击豪绅庄园,捕捉伪保长,责令他们或交纳钱款,或为我军购买手电和雨具等物资。

    陕甘边革命委员会的成立。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和群众斗争的迅速开展,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提到了议事日程。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五日,省委给红二十六军的《指示信》中指出,“边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经过了红二十六军的英勇斗争,是更有不同的发展,群众斗争更广泛的开展起来,斗争是深入了,群众自动起亲消灭豪绅地主的统治,已提到土地革命委员会与建立苏维埃政木又的阶段”。“边区革命委员会,在观时条件之下,立刻由农联、游击队、共产党、红二十六军代表共同组成,革命委员会必须执行一切政权的任务”。遵照省委指示,中共陕甘边特委在红二十六军的帮助下,于四月五日在照金主持召开了陕甘边区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贫苦农民周冬至任革命委员会主席,习仲勋任副主席;革委会下设土地、粮食、经济、肃反、文化教育等职能部门,王满堂任土地委员,姬老六任粮食委员,杨再泉任经济委员,王万亮任肃反委员。

    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和红二十六军的有力配台下,中其陕甘边特委、陕甘边革命委员会,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把巩固、扩大照金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心任务,发动人民群众开展了一系列艰苦的工作。

    一、按照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的《土地法》大纲,领导人民群众没收地主阶级、反动富农和祠堂寺庙的土地,分配给雇农、贫农,并给土地不足的中农给以补充。具体方法是,由区乡党和政府组织雇农群众,大量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根据人口与劳动力结合的标准,逐户分配。并以插木橛的方法区分地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还庄严宣布,废除一切反动相脱与欠债。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世代渴望的土地,脱掉了苛捐杂税与相债的镣铐,无不欢心鼓舞,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红色政权和红军部队。土地分配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发动阶段。边区党、政、军负责人习仲勋、李妙斋、周冬至、王满堂等亲自带领干部深入乡村,和基层干部一起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土地分配的意义和政策。2、组织阶段。一般是上级指导。乡村委会与农民联合会、妇女会共同负责,具伸确定分配对象。统计户数人数,研究分配方案等。3、实施阶段。首先郑重宣布没收一切地主、反动富农。寺院祠堂的土地;其次根据各市寸的具体情况,需取两币中形式进行分配;一是谁种归谁,即确认佃农对裙种土地的所有权,不再向地主交纳佃租。二是由贫、雇农代表统一丈量全部没收的土地数目,测定每块土地的标准并造册登记。然后按照人口与劳动力结合的标准分配。分配的原则是:贫雇农有优先权,对土地不足的中农予以适当补充。

    当时,芋园乡分配了耀县学堂和香山寺占有的土地两千余亩;金盆乡分配了耀县平原大地主李卜客、陈家坡地主梅生玉的土地五千余亩;绣房沟村分配了大地主安东财的全部土地;大崖子市寸分配了地主杜十二的五百余亩土地。杏山、陈家坡、北梁、韩家山、杨家山、谢家庄、老爷岭、黑田峪、南趟、小崖子市寸、碌碡坪、兔儿梁、杨柳坪、孙家山等乡市寸,分别分配了耀县平原大地主潘家、雷家、孪家、耀县学堂、香山寺院及当地地主的大量土地。在土地分配运动中,陕甘边革委会根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法令,宣布废除了地主阶级强加于农民的佃相、欠债和反动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

    土地分配运动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为了保卫斗争幕实,巩固发展根据地,照金群众掀起了参军热潮,先后有三十多名优秀子弟参加了主力红军,有百余名热血男儿、英健妇女参加了地方游击队。他们中许多人在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献出了年青的生命。照金群众还积极开展支前活动,男人们不分昼夜为部队运粮送草、修建工事、打造蝶墙,妇女们任劳任怨、为部队赶做军鞋、磨制面粉、做饭洗衣。群众还热情地护理红军及游击队的伤病员。

    二、摧毁国民党的基层政权机关。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在广大贫苦农民普遍觉悟。革命情绪愈加高涨的形势下,边区特委和各级党组织,领导农民横扫反动的保甲里政机关,破除一切反动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央苏维埃政府组织法,相继成立了照金、香山、芋圆、七界石、老爷岭、桃曲原、马栏川等乡村委员会,选举有觉悟有威信的群众领袖担任各级红色政权的领导职务。颁布革命法令,建立革命新秩序。乡市寸革命委员会一般由乡主席和文书组成,下辖各行政市寸革委会及各自然村,行政系统比较完备。以金盆乡为例,乡革委会设在金盆村,主席为崔金有,文书隋得浪。乡革委会下辖三个行政村革委会,一是胡巷村,村主席为南吉祥;二是窑沟村,村主席白栋章;三是房上市寸。村主席为马长贵。

    三、普遍建立农会组织。农会一般设主任一人,委员若干,均由有革命觉悟的贫苦农民担任。当时,芋圆村农会主任为王文强;房上本寸农会主任为马长贵;陈家坡农会主任为王满堂;韩家山农会主任为孪三少;黑田峪农会主任为畅玉财;碌碡坪农会负责人为李龙发等;大崖子村为张老五等;老爷岭为潘克军、朱贵等:金盆为潘克顺、丁月良等;北梁为陈开耪、白明礼等。在农会普遍成立的同时。妇女联合会也纷纷成立。阮金莲、王氏、杨秀珍等人即为北梁、老爷岭、绣房沟妇女会负责人。农会、妇女会的成立,加当年红军使用过的马刀强了党和红军、游击队在乡村中的工作基础,为根据地的顺利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普遍建立群众性武装组织,保卫革命斗争的胜利成果。党和政府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在各区乡普遍组建了农民赤卫军和少年先锋队。赤卫军和少年先锋队经常站岗放哨。保卫红色革命政权。肃清潜藏的敌特分子,在维护革命秩序,配台红军和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向红军、游击队不断输送优秀分子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金盆乡赤卫军曾在苏区边缘的胡家巷、高山槐一带设置哨卡,盘查过往的司疑行人,先后捕获数名敌人密探,多次击退了前来骚扰的反动民团,维护了苏区的革命秩序。

    五、建设薛家寨,使之成为照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及经济中心和红军、游击队的后防基地。薛家寨耸立在黑田峪村与家寨之间,与党家山、金刚庙山共属桥山山脉的一条支脉。距照金镇约十余里。寨下由田峪川(又名绣房沟川)、兰干川、瓦房川环绕,跨越耀县、旬邑两县;寨身高耸,周围峭壁仞立,中有裂洞;寨上起伏开阔,与党家山、鸡儿架、五子山、五女山等峰相互联通。整座山寨走势雄奇,军事上易守难攻,相传曾为历史上一些农民反抗官军的营寨。芋园农民游击队在活动初期就选择薛家寨为攻守回旋区域。随着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于一九三三年春从兔儿梁迁驻薛家寨,寨上成为红二十六军、各游击队的后方基地与照金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红二十六军在寨上相继建起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仓库等后勤单位。红军医院有三名医生均为省委所派,他们是医务所所长陈守印和白、孟两医生。主要任务是抢救诊治重伤员;被服厂约有二、三十工人,都是经过革命斗争考验的贫苦妇女,担负着制作红军和部分游击队服装衣被的任务,并配合红军、游击队执行战斗任务,亦称为“妇女游击队”,队长由贫苦妇女王有莲担任;修械所以惠子俊为所长,工人最多时达四、五十人。其中技带工人多是省委从西安等地动员来的,他们革命意志坚强。工作热情充沛,主要任务是为红军和各个游击队修理、制造枪械、配制炸药、子弹、手榴弹。修械所曾研制出一种威力很大的“麻辫手榴弹”,在薛家寨保卫战中多次发挥作用;仓库主要用来贮存粮食、各种物资器械。为了巩固后方基地,边区政府对薛家寨进行了修整。根据山寨的特点,围绕构筑防守阵地,整修岩洞,建立后勤仓储等重点进行。由游击队积极分子和农村积极分子施工,其构筑了北哨门,绣房沟口哨门,党家山、鸡儿辈等哨卡。在哨卡周围敷设了大量的池雷、滚石垒等,哨卡之间修筑了便道。在薛家寨的悬崖上模裂着的五个宽敞的天然岩洞之间的狭道上,或契入粗壮木桩,木桩之间结扎市篱;或修筑蝶墙保证行走安全。

    六、为了打破国民党对照金革命根据地的封锁,活跃边区的经济,边区领导机关在薛家寨下的停子沟建立了集市贸易。为红军征调粮食和其他物资,便利群众的物资交易,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隼市起初规定五天一集,上市物品主要是粮食、蔬幕。由于边区后勤部门在交易中买卖公平,坚持先让群众买的规定,周围群众踊跃上市交易,许多白区群众也千方百计携带粮食和一些重要物资前亲出售。通过建立集市贸易,不仅解决了红军、游击队就近购买粮食,蔬蒂和其它必需物资的问题,还活跃了群众之间的经济往来,从而打破了敌人对苏区的经济封锁,扩大了苏区的影响。

    经过上述工作,根据地人民的革命积校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出现了许多父送子参军,妻送郎支前。兄弟相偕入伍的感人事迹,根据地出现了一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薛家寨也真正成为了照金苏区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有照金》,方便以后阅读北有照金建设照金革命根据地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有照金建设照金革命根据地并对北有照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