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俊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曾曦 本章:惠子俊

    惠子俊(1910-1944),曾用名荣生,化名薛斯,陕西西安市人。幼时家贫,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店铺做工,不久进入陕西机器局兵工,厂做钳工。

    1927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师潼关,策应北伐战争,与一批修械工人应招随军东进。同年秋,第二集团军在河南作战失利,流亡到巩县兵工厂做工。在这里多次参加共产党秘密组织领导的罢工斗争。

    1930年11月跟随畅虎诚部队回到西安,仍进兵工厂做工,同时进行反帝爱国宣传。“九一八”事变后与学生们一起焚烧日货。

    1933年6月,一行十五人随刘约山、康健民到照金革命根据地,与王定朝等一大批修械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扩大了红军薛家寨修械所,为红军和游击队制造了大量弹药。还研制了各币中火式、拉火式地雷和“麻辫手榴弹”,被红军指战员誉为红军的“军械部”。

    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和张秀山、吴岱峰一起参加了薛家寨保卫战。薛家寨失守后辗转到陕甘交界处的南梁地区,任庆阳游击队指导员。游击队扩大为支队后,任政治委员,多次配台主力红军扫除民团据点,缴获枪支,为开创庆北苏区,扩大南梁革命根据地做出了突出成绩。

    1934年5月,任二路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同年9月任中共陕甘边特委书记。11月,在陕甘边工农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监察委员会委员长。

    1935年2月,和刘志丹赴陕北参加中共陕甘边和陕北特委联席会议,共商反“围剿”的行动方针,决定成立中其西北工作委员会,被选为书记。在中共西北工委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围剿”的重大胜利,红军和游击队都得到了壮大和发展。

    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北上到达西北工委驻地永坪镇后,9月17日,中其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错误地撤消了西北工委,此前,被错误地扣上“右倾取消主义”的帽子,离开了领导岗位,调往清涧修械所当工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被解救。

    1936年底,被派遣回西安领导工人运动,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化名薛斯。

    1937年1月。中共西安市委成立,任市委书记,兼市委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同年3月25日,省委将中共西安市委改为中共西安市工作委员会,任副书记,后又接任张德生任书记。他深入到铁路、邮电、面粉加工、汽车修理、市政等行业的工人群众中,广泛发动群众,联络过去一起做工的工灰王耀华、余金荣等,先后介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又通过他们动员组织了一大批革命群众和工人,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在大华纱厂、陇海铁路局、兵工厂中建立了中共秘密组织,加强了党对工人运动的领导。还在工人中建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工会、抗日救国会、抗敌后援会,失业撤济会、员工消费合作社、车上服务团、民众学蛟、读书会、剧团等党的外围组织和群众团饰,有力地推动了西安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11月,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中共西安市工委又改为中共西安市委,仍任市委书记兼市委工人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9年4月,因叛徒出卖后被捕,经组织营救后于6月出狱,7月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不久,因被捕问题接受组织长达两年多的审查。

    1943年,出席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调任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贸易公司任副经理,为了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经济封锁和打击不法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干扰,他带人到各分区各地采购物资,组织生产,在清涧、吴堡设立物资收购交流站,从而稳定了市场,保障了边区民的物资供应,由于积劳成疾,于1944年10月13日病逝。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有照金》,方便以后阅读北有照金惠子俊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有照金惠子俊并对北有照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