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红彦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曾曦 本章:阎红彦

    阎红彦(1909-1967),陕西安定(今子长)人。

    1924年应招入伍,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10月,参加中共领导的清涧起义。

    1931年4月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一中队中队长、大队长。9月游击队改名为陕北游击支队,任支队长。

    1932年初任西北反帝同盟军第一支队支队长。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先后任第一大队大队长、第五支队支队长、总指挥。曾多次率领陕甘游击队进驻照金。

    1932年9月中下旬,在消灭了富、同、耀三县保卫团四百余人后,陕甘游击队被敌何全升、高双城部追剿,损失很大,已减员到约二百人。部分三路行动。阎红彦、杨重远率部队在照金一带活动。10月中旬,在老爷岭搞到了一批大烟土,解决了游击队过冬的给养问题。此后,陕甘游击队在照金一带集结。

    1932年12月24日,当陕甘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时,被错误地指责为“机会主义”、“梢山路线”。

    1933年春被派往张家口搞兵运。

    1934年7月,中共上海中央局派阎红彦赴苏联红军大学学习。

    1935年4月受国际执委会委派,他和刘长胜回国,圆满地完成了将英文字母编成的密电码交给中共中央的任务。

    1936年2月红军东征前,阎红彦受命组建黄河游击师并任师长,协助周恩亲解决了红军渡河的船只问题。不久,黄河游击师入编为红三十军,阎红彦任军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三十军改编为八路军警备第三团,阎红彦任团长。

    1939年警备第三、第四团和炮兵团台编为警备第一旅,阎红彦任旅政委。

    1940年带职到马列学院和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学习。

    1945年参加中共“七大”。同年9月,阎红彦先后任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定陶、鲁西南和千里挺进大别山等战役。

    1908年5月率部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战役。11月进军川黔,解放重庆,阎红彦任重庆市军管会副主任;12月成立中共川东区委和川东行署。阎红彦任区委副书记、行署主任。

    1952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成立,阎红彦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副省长,重庆市委第一书记,成都部队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6年在中共“八大”会议上。阎红彦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1959年秋,调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昆明军区第一政委。“文化大革命”中,阎红彦受到市市彪、江青、陈伯达一伙的打击迫害,于1967年1月8日辞世。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中共中央为阎红彦平反昭雪。

    1978年1月在北京举行了阎红彦骨灰安放仪式。


如果您喜欢,请把《北有照金》,方便以后阅读北有照金阎红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北有照金阎红彦并对北有照金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