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大会师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祁玉江崔子美 本章:三军大会师

    9月14日,张浩(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国际来电同意占领宁夏及甘肃西部,我军占领宁夏地域后,即可给我们以帮助。”“为坚决执行国际指示,准备在两个月后占领宁夏”,拟作如下部署: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8月31日,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由豫旺堡、同心城、黑城镇地区出发南下,迅速控制了中宁至固原大道以西、海原以东地区。随后,经硝河城向南挺进,于9月14日占领将台堡和打拉池。红四方面军则加紧进行岷洮西战役,占领甘南广大地区。9月7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在哈达铺召开会议,制定陇南战役计划,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发布命令:“决乘甘陕敌人分兵据城的弱点,透过其封锁线打击成县、徽县、凤县、略阳、康县之敌而袭取之。建立临时根据地……配合一、四方面军行动,求得三个方面军会合。”②红二方面军将部队分为三个纵队;先后攻下成县,两当县城,徽县县城,康县县城,广泛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和武装,仅半个月时间,红二方面军就扩大红军2000多人,并筹集了大批物资。红二、红四方面军还协助地方党组织成立了两个省委:一个以岷县为中心,名中共甘肃省委:一个以成县、徽县为中心,名中共陕甘边省委,占领区域人口达到约80万。

    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署名致电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陈绍禹(即王明),介绍了大体情况和存在的困难:“红军主力必须占甘肃西部、宁夏、绥远一带”。希望苏联方面替我们解决飞机大炮两项主要的技术问题。“陕北、甘北苏区人口稀少,粮食十分困难,非多兵久驻之地”。目前红军之财政、粮食已达十分困难程度,只有占领宁夏才能改变这一情况。

    以南地区,与四方面军互相策应;由陕北派出游击支队至泾水以南活动,牵制胡宗南之侧后。在这一对于中国红军之发展与中国抗日战争之发动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行动中,三个方面军须用最大的努力与最密切的团结以赴之,并与甲军(指国民党东北军)取得密切的配合。

    (乙)我们的这一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是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是有了坚强的支柱了;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是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证明正在抗日前线的爱国工人、爱国农民、爱国学生、爱国军人、爱国记者、爱国商人,英勇的东北义勇军以及一切爱国志士是有了援助者与领导者了。总之,全国主力红军的会合与进入抗日前进阵地,在中国与日本抗争的国际火线上,在全国国内政治关系上,将要起一个决定的作用了。

    张国焘对红一方面军不能南下、只由红四方面军迎击胡宗南部,心生不满。在岷县三十里铺召开的西北局会议上,讨论红四方面军的行动方向时,政委陈昌浩和张国焘俩人的意见分歧很大。陈昌浩主张立即北上静、会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与敌决战。张国焘却主张西进甘西,认为红一方面军主力不能南下,红四方面军独自在西兰通道地区作战,十分不利。提出西渡黄河,进据古浪、红城子一带,伺机策应一方面军渡河,夺取宁夏,实现冬季打通苏联的计划。最终,陈昌浩的意见得到与会多数人的支持,张国焘的意见被否决。

    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上,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两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一环。时机迫促,稍纵即逝,千祈留意,至祷至盼。

    随之,中共中央提出了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并于8月12日以张闻天、林育英、周恩来、博古、王稼祥、彭德怀、凯丰、毛泽东名义致电朱德、张国焘、任弼时:建议“一、二、四三个方面军,有配合甲军(东北军)、打通苏联、巩固内部、出兵绥远、建立西北国防政府之任务。由此任务之执行以配合并推动全国各派统一战线,达到大规模抗日战争之目的。”电报还提出红二、四方面军如何与一方面军具体配合实现西北新局面的军事部署。10月份三个方面军在甘北会合,准备进攻宁夏;12月起,三个方面军中,以一个方面军保卫陕甘宁苏区,以两个方面军乘冰期渡黄河,占宁夏,完成打通苏联任务,并为出兵绥远作准备。

    班首长及全体红色战士同志们:

    (甲)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于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们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谨以热烈的敬意与欢跃的贺忱,致之于我们的民族英雄与红军领导者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张国焘同志、周恩来同志、彭德怀同志、林彪同志、徐向前同志、陈昌浩同志、贺龙同志、任弼时同志、王稼祥同志、刘伯承同志、叶剑英同志、萧克同志、徐海东同志之前;敬之于各军军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师师长同志、政委同志、各团团长同志、政委同志之前;致之于各级参谋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各级政治机关首长之前;致之于全体红色军事政治指挥员、战斗员全体光荣的民族英雄之前。

    按照聂荣臻政委的指示,10月22日,我率一连将3万块现洋,1000双布鞋,300套棉衣,50件皮大衣,500匹土布及200只羊、50头猪送到将台堡交给二方面军首长。……贺老总连声说:“好!好!多年来盼望见到中央红军,今天终于实现了。一方面军生活也很艰苦,还给我们送来这么多东西,太感谢你们了!”

    张国焘来了劲头,指着地图,边讲边比划。大意是说,四方面军北上静会地区,面临西兰通道,与敌决战不利,陕甘北地瘠民穷,不便大部队解决就粮问题,如果转移到河西兰州以北地带,情形会好得多。从军事观点看来,我们觉得张国焘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于是,当场制定了具体行动部署:四方面军以一个军从永靖、循化一带渡过黄河,抢占永登、红城子地区作立脚点;以一个军暂在黄河渡口附近活动,吸引和牵制青海的马步芳敌;以两个军继续布于漳县、岷州地带,吸引胡宗南部南下,而后这三个军再渡河北进。主力出靖远、中卫方向,配合一方面军西渡黄河,共取宁夏。这个方案一是避免了在不利地区同敌人决战;二是吸引胡敌南向,减轻了对一方面军的压力;三是并不违背中央关于两军先取宁夏、后取甘西的战略企图;四是便于解决四方面军的吃粮问题。部署既定,张国焘即电告朱德、陈昌浩,要他们来漳县会商。同时,令部队调动,准备从循化地区渡河。④

    10月10日,是中华民国的“双十节”国庆,国民党的主要报纸在醒目位置刊登“全国各地均举行民国成立25周年庆祝典礼”活动的消息。但是,这一天的傍晚,甘肃会宁镇文庙前的广场上却举行了共产党领导的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庆祝大会。木板搭建的主席台上方高悬着:“庆祝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联欢大会”的红布横幅。主席台两边挂着几盏大油灯,坐在主席台上的两军领导人先后讲话,会场上不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宣读了当天来自京都志丹的通电:

    9月26日,中共中央林育英、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王稼祥、毛泽东复电朱德、张国焘,不同意红四方面军西进方案。同时致电红二方面军任弼时、贺龙、刘伯承,重点指出:北上计划有利,西进将被限制于青海一角,担心以后行动困难,而且妨碍了宁夏计划。

    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虽远在山大沟深的志丹县城,却胸怀大局、放眼世界,根据新的抗战局面,于8月10日,由张闻天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共两党关系和统一战线问题。毛泽东作了专题报告,指出: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对于打通苏联,保卫苏区,统一红军领导,都有很大意义,应极力欢迎红二、四方面军,并使他们完全在中央的领导之下。目前,民众抗日已经冲破蒋介石的压迫,但是还没有冲破蒋介石的最高界限,即还没有实现民主。“抗日必须反蒋”的口号,现在已不合适,要在统一战线下反对卖国贼。蒋介石政府是统战的主要对手,进一步联合东北军,发展抗日新局面。同时要注意提高对同盟者的警惕性,保持党的独立性。会议一致同意报告和结论,决定公开发表宣言,专门给蒋介石写一封信。

    这时候,先行踏察行军路线的徐向前在洮州,从老乡谈话中知道,黄河对岸进入大雪封山季节,气候寒冷,道路难行,将情况及时告知了朱德和张国焘,无疑西进计划难以实现,张国焘只好同意北上,9月29日,红四方面军重新下达了北进的命令。9月30日,红四方面军4万多人,分五路纵队向静宁、会宁方向快速推进。中央知道红四方面军北进的消息后,立即命令彭德怀安排兵力策应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七十三师以一部向静宁前进;红十五军团独立支队袭击占领会宁县城,红一军团两个师、红七十三师主力又在会宁县城外打退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反扑的国民党敌军,把会宁牢牢控制在手中。

    10月5日,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占领通渭城。10月7日,第四军先头部队在会宁的青江驿与红一方面军的红七十三师会合。10月9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红军总部和红四方面军直属队进入会宁城。专门留在这里迎候红四方面军的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陈赓,热情地欢迎朱德和张国焘等人。

    当时担任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兼四局局长的杜义德,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

    晚7时,一、二方面军指战员在镇西北河滩开阔地集会,召开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兴隆镇及附近村庄的群众也赶来参加,会场上挤满了四五千人。黄寿发团长首先致词热烈欢迎二方面军胜利北上,并简要地汇报了一方面军东征、西征取得的胜利。彭绍辉参谋长讲话介绍了二方面军在长征中的艰苦战斗历程。

    备冬季打通苏联。(四)发展甘南作为战略根据地之一,同时巩固与发展陕南苏区,使之成为另一战略根据地,与陕北、甘北相呼应。(五)迫使胡宗南部停止于甘肃以东。”④

    朱德接到电报后大吃一惊,没想到张国焘会这么固执,当即在9月22日凌晨给张国焘复电,竭力劝阻张国焘不要改变行动方向,否则就失去静、会战役良机。张国焘的军事变故,牵扯大局,朱德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中共中央,并通报给了红二方面军。9月23日,在漳县三岔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会议上,朱德继续坚持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的主张。但这次会议否决了北上的意见,决定西进,还将这一结果报告中央。随后,徐向前即带先头部队向洮州出发、调查行军路线。其他部队奉命迅速筹足8天干粮,待命行动。

    同日,中共中央再次致电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中央明令已下,请速令通渭部队仍回占通渭,其余跟即北上。”

    在此期间,在志丹的中央领导人两次致电红四、红二方面军领导人,反复强调:对过去与张国焘之间的争论应该一概不谈。集中全力与团结内部,执行当前的军事政治任务。提出:第一步应集合三个方面军于静宁、会宁、定西一线及其南北,打击敌人,粉碎隔断红军的企图;第二步以两个方面军占领宁夏,以一个方面军控制胡宗南部队;第三步在占领宁夏之后,可得远方帮助,处于有利地位,再分兵夺取甘西、绥远等地较为容易。这是西北大计。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比红一、红四方面军晚,但是损失最大。从1935 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行程8000余公里,转战湘、黔、滇、康、川、青、甘、陕八省,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攻克城市39座,战胜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取得了胜利。

    10月9日上午,碧空万里,阳光和煦,会宁城门楼前扎起了彩门,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夹道欢迎的人群,有部队,有群众,气氛非常热烈。我们自南门进入会宁城。会宁城内,万象更新,标语、人群、欢声笑语,使这座偏僻的小山城空前的热闹起来。与一方面军的部队会合了。多么激动人心的会师啊!

    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到达甘肃、宁夏交界处静宁一带,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从老君坡来到平峰镇,与红一军团负责人会合。而红六军团模范师到达兴隆镇,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陈赓带领党政军及当地群众1000多人,排出三里多的欢迎长队,敲锣打鼓,放鞭炮,喊口号,迎接二方面军的到来,并且杀猪宰羊,热情慰劳。

    10月16日,红二方面军赶到了六盘山脚下,后面有敌人追击,前面有敌人大军堵截,天上的敌机还在轰炸,骄狂的敌人甚至送来恐吓信,声称要在几小时内把红军消灭在六盘山下。此时,红军只有1000多人,要对付两个军的敌人,可谓凶多吉少。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英勇的红军血战两天两夜,向北夺路突围,冲破了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歼。但是,数千名红军战士永远牺牲在了这次转移突围的路上。贺龙回忆说:“我们原来估计四方面军不会走的(指四方面军西进),那时我们给中央发了电报,早(向北)走两天就好了,不会这样狼狈,六军团也遭不到侧击。四方面军一撤,敌人就围拢来了,急行军掉了几千人。……部队搞得稀烂,后勤都搞完了。”

    中央书记处及政治局在志丹的石窑洞里召开会议,慎重地进行了讨论。

    在二、四方面军基本完成洮岷西战役后,考虑到蒋介石增调胡宗南部队进入甘肃实施“围剿”红军,所以,中共中央就进一步巩固陕南、陕北、甘北根据地,对红军的军事行动及时部署。8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联名发布了《关于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及红二、四方面军任务的训令》。《训令》规定:在九至十一月,我二、四方面军的任务是在甘南活动,消灭毛炳文、王均部,发展苏区,准备冬季新的行动。我西方野战军九至十一月的任务是,消灭二马部队于运动战中,在不付过大代价条件下,克服若干必要的城寨,占领海原、打拉池、同心城及其以北地区;从发动回民群众斗争之中,争取回民大量加入主力红军;发展西北苏区,保障定边、盐池、豫旺苏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作战。

    线北上,不过半月左右即可到达靖远、海原地域,从靖远渡河;一方面军跟即渡河或合力先取宁夏,或分途并取宁夏、甘西。二方面军仍在外翼制敌,则万无一失。


如果您喜欢,请把《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方便以后阅读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三军大会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三军大会师并对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