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榆树沟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祁玉江崔子美 本章:夜宿榆树沟

    一顿饭是香喷喷的羊肉臊子汤饴铬。臊子汤是用中秋节藏储的干羊肉做成的,面是用新荞面压成的饴铬,完全依洛河川招待贵客的礼节,精做细删,辅以各种讲究的小菜。

    车专门来到了榆树沟老王家做客。陈昌奉在院子里细细端详后,坐在硷畔下的柳树根上久久不说话。临别,陈昌奉向王立正母亲仔细询问了生活情况,拿出100元钱塞进王立正母亲的衣兜里,深情地说:“感谢你们对革命的贡献,这点钱贴补你家的生活吧。”

    王家掌柜搞不清楚毛主席的职务有多大,但是听县区干部专门介绍,心里明白肯定不是一般人,所以言行举止更是谨慎,拿出家里的新被子新褥子,

    王家掌柜是个老实人,说:“刘志丹主席也夸我家的饭好。”

    深秋的夜,寒冷砭骨。红军看到窑洞干净,摸着土炕暖和,连声感谢王家。这夜,红军睡了个好觉。第二天黎明,王家女人们早早起床,赶在太阳出山前准备好了米饭,队伍吃过,集合出发,中央领导先后握着王家掌柜的手再次感谢热情接待,又用商量的口气说:队伍里有一个受伤的干部,能不能留在你家养一养,过一段时间,我们部队派人来接。另外还给县区干部叮咛:一定要帮助王家把受伤的干部保护好。

    人安排在相邻的石窑里和后院的土窑洞里住。看到红军人多,被褥还是短缺,王家掌柜给家人讲:人家红军路过住一夜,咱们把“盖底”(方言,意为被褥)全拿给他们用,咱们用羊皮袄凑合一夜吧。全家人就把后院里平时自己用的被褥全抱到红军住的窑洞里。

    土地呀有土地,牛羊呀有牛羊,

    榆树沟村庄在洛河川大路边的拐沟里,大树遮掩,很是僻静,当年住着王家一大户人家。由于王家殷勤务实,光景较好,在老土窑院子前又筑了一院直角形的石窑院。石窑院的窑额上还嵌了一块平滑的石头,石头上镌刻了“吉贞安”3个大字。

    王家掌柜说:“前几年来过几次,今年没有见到。老刘带的是老百姓的队伍,走到哪里,群众都真心实意的欢迎。有放哨的、有送信的、有做饭的、还有给补衣服的,就像一家人。”

    王家为了精心照料这个受伤的干部,饭食上顿顿优待,要么吃鸡蛋,要么加腌肉,还杀了几次鸡。在王家的细心照顾下,受伤的红军干部很快康复了。临近一个月的时候,果然来了几个骑兵,来接这位康复的红军干部。离开王家时,这位红军干部十分感激王家的照料,给老王留下了一条漂亮的马鞭作为纪念。可惜,王家没有记住这位红军干部的名字。

    王立正的母亲到死,都没有舍得花这100元钱。她说这是毛主席派人给我的钱,不能花!

    喂马有咱们,放哨有咱们

    半夜里呀来叫门,问你是哪部分,

    村。县干部悄悄给王家掌柜说:这些都是大首长,一定要安排好,那个身材高的中年男人是毛主席。

    听完民歌,几位中央首长神情十分凝重。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刘志丹在群众中的威信很高哇,他是一个领袖人物,了不起啊……”

    哪里有白军,女人乱逃奔,

    男女老少都围满,话儿拉不够。

    大首长问:“你们喜欢刘志丹的红军?”


如果您喜欢,请把《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方便以后阅读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夜宿榆树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夜宿榆树沟并对壁上红旗飘落照·红都志丹纪事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