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颦一笑 可见可闻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潘向黎 本章:一颦一笑 可见可闻

    从来没有喜欢过这首诗,但有一天对着它,突然笑了起来:“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这首诗题目是《寄左省杜拾遗》。作者是岑参。没错,竟然是以边塞诗著称的岑参。初读时,觉得豪气入云、出语奇峭的岑参,写出这样中规中矩、带着颂圣气味的平庸诗句,实在是扫兴的事情。然后明白了这是说反话,是高级的牢骚。虽然不再觉得平庸,但还是不怎么喜欢。

    那天之所以笑起来,是因为注意到这位“左省杜拾遗”是杜甫。我突然“发现”岑参和杜甫居然做过同事。而且他们的班也上得很郁闷:也要“朝九晚五”,也会不合志趣,也会无所事事……甚至,他们也有职场牢骚,也会向同僚中可以相信的人无奈地诉说,像今天许多人上班时在MSN上发牢骚一样。这太好玩了。当然,他们的老板更加不能得罪。

    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岑参和杜甫同在朝廷供职,都是谏官。岑参任右补阙,属中书省,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分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大意是:我们一起疾步向前走上红色的台阶,朝会时在天子面前分列两边。早上随着皇帝的仪仗队威风八面地进宫,晚上官服上带着御炉的香气回到官邸。看到花落悲伤自己的两鬓已经白了,见到飞鸟又羡慕它能展翅高飞。如今这明君当政的太平时代没有什么弊政,我们自己都觉得进谏的奏折越来越少了。最后两句是反话,不是没有弊政,而是天子不听忠谏,文过饰非,限制言论,谏官自然无法尽到责任。抱怨的是年华迟暮,虽然身居本该救民利国的官职,但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和才华,内心忧愤地过着充满陈规陋习的乏味日子。

    岑参和杜甫是同事,而且他们也会私底下因无所作为而发牢骚。一下子,这两个文学史上和我心目中的巨人,变成了正常身高的常人,而且离我们很近,近到看见他们眉心的纠结,听见他们沉重的叹息。

    另一首让我觉得有趣而拉近距离的是韩愈《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水部张员外籍”当然是诗人张籍(写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巧妙拒绝权贵拉拢的那位),他是韩愈的学生,韩愈和他交情很好,好几首名作都有他的身影:《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白二十二舍人不是别人,正是时任中书舍人的白居易——不用介绍了,除去写了、《琵琶行》的白居易,没有第二个白居易。

    韩愈和张籍、白居易约好一起曲江春游,结果张籍来了,白居易没有来。于是韩愈说:虽然天气有点阴,到了傍晚也就转晴了,蓝天白日映照着楼台。曲江涨满了春水,千树万树开满了花朵,美景如斯,你有什么大事要忙,就是不肯来?

    写明媚景色在前,抱怨朋友爽约在后,不但有遗憾有失望,而且暗含揶揄:就你是朝廷命官,难道我们是布衣、闲人?我们都能及时而来,偏你不能放下俗务、辜负了朋友之约和良辰美景?想象被埋怨的白居易的表情,让我觉得有趣,而对朋友的“错误行为”耿耿于怀的韩愈就更加可爱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看诗不分明》,方便以后阅读看诗不分明一颦一笑 可见可闻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看诗不分明一颦一笑 可见可闻并对看诗不分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