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泊鱼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赵珩 本章:镜泊鱼米

    镜泊湖在牡丹江上游的群山之中,是最典型的熔岩堰塞湖。据说是新生代第四纪晚期的岩浆溢出而形成。也有一说是早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就已形成了这里的断陷谷地,火山爆发使玄武岩溢出,与熔岩汇集,形成了一道玄武岩构成的堰塞堤,截断了牡丹江和它的支流,形成了湖。由于是高山湖,水面的海拔就有350米,水深数十米。水平如镜,故称镜泊。

    早就倾慕镜泊湖的水色山光,前年盛夏之季,终有幸逃出酷热的北京,到镜泊湖作了短暂的小憩。

    从牡丹江市驱车前往镜泊湖,路上要走两三个小时,那天又因事耽搁,出发较晚,刚走了一多半的路程,时间已过正午了。沿途每隔十余里,就会集中出现几家民营的小饭馆。从大玻璃窗望去,店堂里空空落落,很少有人用餐,店主多在门前闲坐或干着其他的事。除了门前挂着的幌子之外,几乎都在玻璃上写着两行醒目的大字:“湖水鲜鱼,石板大米”。这“湖水鲜鱼”顾名思义,当是镜泊湖中的盛产。而“石板大米”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了。

    选择了一家饭馆,老板极为热情,向我们介绍了他店里的各种活鱼,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说明只是吃便饭,饭后还要赶路,有几样菜吃饭即可。那老板很有耐性,虽然没达到他的最大企望,可还是最终使我们点了两三尾活鱼。那些鱼我大多叫不上名字,或者是当地人有当地人的叫法,陪我们来的同志很在行,能与老板搭上话,什么鱼该怎么做,清楚得很,所以菜点得既实惠,又好吃。

    东北人豪爽,菜都讲究大盘大碗,一个蘑菇炖小鸡,虽然不过半只鸡,但加上野山蘑,汤汤水水能盛上一只吓人的大海碗。每人夹上两筷子,剩下的不过是半碗汤汁,倒是领略了这种豪爽中的“水分”。做鱼的手艺一般,尤其是端上来的形象不佳,黑乎乎的一大盘,连头尾都辨不清,但吃起来却味道非常鲜美,据说那鱼都是湖里野生的,又没有经过污染,不像我们在北京吃的人工养殖鱼,味道当然甘美无比。其中一道凉拌生鱼,是我们从来没有吃过的。那凉拌生鱼也是堆成尖儿的大盘,里面满是鲜红的辣椒末,但吃在嘴里却不甚辣,酸甜脆嫩,极为适口。那是用整条的活黑鱼杀后去皮去刺,再将鱼肉切成细丝,用白醋立即搅拌,加上生的卷心菜丝及糖、辣椒面拌在一起,所以吃起来格外爽口。

    镜泊湖所在的宁安县是朝鲜族较多的地区,这种凉拌生鱼是不是朝鲜族的风味?我在北京也吃过朝鲜馆子,但从未吃过这种凉拌生鱼。鲜美的生鱼丝与脆嫩的卷心菜拌在一起,吃在口里却分不清哪是鱼,哪是菜,正是妙处所在。据说这种凉拌生鱼要即杀即吃,从杀鱼起,经过去皮、剔刺、切丝、生拌要在十分钟内完成,时间稍长鱼肉就失去了鲜味儿,而且会变腥。

    那米饭盛来却秀气得很,碗很小,与盛菜的器皿形成鲜明的对比。那米晶莹剔透,颗粒饱满,比一般米粒几乎大一倍,而且粒粒可辨。过去我仅在一些印制精良的画报上看到过这种大米饭,总认为那是制版和照相的艺术加工。可这大米饭真如画报上的一般。米饭吃到嘴里,糯软而又滑润,且不失韧度,油性又很大。人家告诉我,这就是镜泊湖附近出产的“石板大米”。

    “石板大米”又称“响水大米”,据说是长在火山熔岩上的水稻,每年只产一季,且产量不高,是当地特产。旧时曾做过“贡米”进献朝廷。宁安的“响水大米”又以东京城西的渤海镇水稻最为有名。这渤海镇曾是古代渤海国的首都,也称上京或东京龙泉府。渤海国是粟末靺鞨族建立的国家,而靺鞨族又是东北地区最古老的种族之一。渤海建国于698年(即唐武则天圣历元年),以唐为宗主国,得到了唐朝的援助,逐渐强盛起来。最强盛时疆域可达五千余里,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渤海国的土地原是寒荒之地,多靠渔猎游牧为镜泊湖,而且还流淌并覆盖了平原或形成了高原、谷生。到了渤海国时期,种植业有了迅速发展,农作物有稻、粟、谷等许多种类,尤其是水稻的种植,是与中原地区的交流分不开的。镜泊湖、渤海镇一带远古火山爆发后火山熔岩流淌的地区,土层之下即是火山熔岩,加上当地近邻湖泊,水系发达,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天然条件。

    至今渤海镇尚存古代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遗址。上京龙泉府的建筑规划与艺术风格,都是仿照唐代长安城而建的。宫城在内城迤北,就地取材,城墙多为玄武岩筑成,墙身高大坚固,今虽坍塌,但残墙仍有三米之高。主人陪我们参观了镇上的兴隆寺。兴隆寺是清康熙时在渤海国旧址上重新仿建的,四周围墙亦系玄武岩筑起,寺内现存渤海国遗物石灯塔,灯塔也是玄武岩雕刻,浑厚壮观,表现了古渤海特有的艺术风格,虽经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完好。

    城也好,寺也好,塔也好,甚至生产的大米,几乎无一不与火山爆发溢出的玄武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离此不远的“地下原始森林”正是这种基性玄武岩的喷发口,由那里喷溢出的熔岩流不但阻塞了牡丹江的上游,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熔岩堰塞湖地。后来的人们则是在这样的地下熔岩上生活、繁衍了千万年,建立了国家,创造了文化。

    据说镜泊湖中的鱼类有五十多个品种,我们在镜泊湖的几天中,居然也品尝了十余种之多。厨师的手艺虽不敢恭维,但鱼是极鲜的,尤其是镜泊湖中的特产“湖鲫”,肉细而腴美,但刺并不像平时吃的鲫鱼那样多,无论红烧、干烧、清蒸、干炸,或做汤羹,均不掩其鲜。镜泊湖方圆百里,四周峰峦叠翠,湖水清澄如碧,湖南部水深仅数米,湖北部却可达50米左右。水深浅不同,湖中各种鱼类的生活区域也不同,五十多种湖鱼分布在深浅不同的水域。清晨或傍晚,在此休养者多临湖执竿垂钓,怡然自乐,是时风平水静,无波若镜,如能钓得几尾鲜鱼,稍加烹饪,无论佐餐下酒,都是一种极好的享受。如此湖光山色,有如严子陵垂钓的富春江,很难想像是在北国的高山堰塞湖畔。

    因我盛赞“响水大米”,主人邀我去附近的一处村落,名叫“高丽屯”,是朝鲜族集居之地。据说屯里有数十家老百姓自办的餐馆,那里的“响水大米”最为正宗,要超过我们在路上吃的。当我们驱车到达时,已是华灯初上,“高丽屯”中每座院落,都在大门口悬起串串红灯,院内是农家泥墙土炕,灯火通明。各个院外都停满了自行车、摩托车和各色汽车。屋后的厨房炊烟袅袅,热气腾腾。数十家这样的屋舍错落有致,却无一不是如此景象,蔚为大观。那天恰好是周末,宁安县城的居民与各地来此度假的旅游者都来光顾,小小的屯落显得应接不暇了。所以连续询问了十余家,竟家家客满,只得悻悻而归。未能了却品尝“正宗响水大米”之愿,至今留下一个遗憾。

    “鱼米之乡”对镜泊湖来说,应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您喜欢,请把《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方便以后阅读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镜泊鱼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镜泊鱼米并对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