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光饼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赵珩 本章:闽北光饼

    自福建南平驱车武夷山一路,途经建瓯、建阳诸县,沿路新篁千顷,苍翠欲滴,却非富庶之乡,饮食无特色可言,惟光饼倒是颇具乡风。

    光饼形似北方的芝麻烧饼,略小,只有烧饼一半薄厚,面上的芝麻也要稀疏得多,烤熟后色泽金黄。光饼有薄薄的一点馅,是少许肉末和葱花。有意思的是:南平郊区一带的,馅稍大些,质量也好,越往北行,馅则越少,建瓯附近的有星星点点的肉渣点缀,到了建阳则大多是仅有葱花了,可见闽北山区的贫困。行车每到一小镇,总有人提着小篮叫卖光饼,买者不乏。无论是到哪里,买到的光饼都是刚出炉的,热而不烫。仔细观察,凡是沿途能停车之处,都有烤光饼的小店。店极简陋,只有面案和一两个炉灶,小贩们是从店中现趸现卖,大概是人手不够的缘故,制作加工的只能让利给小贩了,分工不同,倒也各得其所。

    从南平到武夷山,几年前行程还要四个多小时,无处不有卖光饼者,而车上也总有人不断地买,有位同行者买了四次,随买随吃,一路上至少吃下二十多个光饼,而且绝对不会吃冷的。我是不吃葱花的,看到大家如此好食欲,闻着光饼散发的焦香,只能望饼兴叹了。在建瓯附近,有一小贩向我发誓说,他卖的光饼是无葱的,于是买了两个,确是外焦而内松软,非常好吃,至于有没有葱的问题,我想就不做探讨了。

    这种饼为什么叫光饼,卖的和吃的没人能说上来,车快到崇安了,最后一次停车小憩,终于从一位卖饼老人那里释然了。他说:光饼,光饼,就是戚继光将军发明的饼,戚将军闽浙抗倭,行军打仗,靠的就是这种干粮。光饼用的面是稍加发酵的,不像北方的烧饼易坏,烤好后放个三五天也不会变质,揣在身上行军御敌的间隙充饥,十分方便。后来,闽北的百姓也照样制作,慰劳戚家军。为了携带方便,饼的中间有小孔,可用细绳穿起来,现在有些地方做的光饼,中间还保留了小孔的传统。此后四百余年,光饼流传于闽北一带民间。今天看到的光饼是不是原来的形式,到底是不是戚继光的发明,已不可考,但光饼确是闽北一带最有特色和魅力的食品。


如果您喜欢,请把《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方便以后阅读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闽北光饼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闽北光饼并对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