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黄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钟伟民 本章:摸黄河

    在珠海的书店看到余光中先生《左手的掌纹》,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大概不是盗版的。

    余先生的散文,我看得不少;再买,是因为这本选集选了几篇二千年以后写的新作,还有余先生的近照。

    编者说,选材,“尽可能地展示余氏散文融古今中外于一炉的深厚学养和大家气度”,算做到了。

    选集里有一篇《黄河一掬》,写的是第一次看黄河和摸黄河的心情,“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他是真去“摸”的。“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这就是余先生散文的节奏,像河流一样,时疾时徐,掩卷,还有回音。

    以前,我们听他的《民歌》,那也真是“听”的;他的诗,不少让人谱了曲,《民歌》里有这几句:

    齐豫唱这首诗的时候,余先生,原来还没见过黄河;没见过黄河,却还有那样的感动,因为那“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我第一次见到黄河是一九八零年,十九岁,带着两千块钱游中国,从罗湖到佳木斯,一个月里坐了一百六十多个钟头的火车,多是“硬座”;一天清晨,火车不知道开到哪里去了,普通话广播响起来,仍旧是那一把清亮的女声:“再过一会,列车就要驶过黄河;黄河是祖国的大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化……”睡眼还惺忪,朦胧而壮美的黄河,那时候,我已经听余先生歌颂过,悲叹过的黄河,就悠扬地,过去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方便以后阅读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摸黄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摸黄河并对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