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太太和她的女儿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钟伟民 本章:潘太太和她的女儿

    读友潘太太的女儿要出嫁了,做母亲的,为了要嫁女嫁得精彩,嫁得好玩,费煞心思。

    她想起李纯恩多年前写过一篇专栏,贺朋友结婚,觉得文笔缠绵而抵死,可以移用到女儿的喜帖上,知道我认识李纯恩,就辗转托人来问:“能不能找到那篇文?”我问李纯恩,纯恩问早嫁到上海的友人,数月过去,那几百字,下落不明。“专栏作家一年写稿千篇,十年过万,你要作者找一篇旧稿,倒不如要他写一篇新的。”我跟潘太太说。“那么,你能不能替我写一篇?”她走进城隍庙,这才想起:除了李纯恩是个庙祝,我这里也可以求签。

    “可是……我没结过婚。”我有点迟疑,怕写得不够严肃。“好玩就成。”潘太太让我看她的“证书”,两个人,情投意合,竟然不结婚,同居了,同居三十年,才向亲朋发出“同居联合声明”,内容,果然“好玩”:

    “我俩于三十年前虽曾山盟海誓,无奈遭双方亲友反对,迫于同居至今,在同渡过三分一世纪中,目睹无数家庭悲欢离合,而我俩虽偶有如中英争拗,但最终都无厘头平息,在情不投,意不合之下,竟能共对三十载至今,诚为异数。现借同居珠珠婚周年之庆,特敬告各挚爱亲友、好友、淡友,我俩暂不另起炉灶,祈望二十年后金婚之庆,再与各位嘻哈一场,共证五十年不变……”

    “声明”,是一九九三年发的,当年在美丽华酒店顶楼宴客,注明“恳辞礼物,敬祈折现,支票礼券,多多益善”;这“益善”,是真的益善,贺仪,都捐到香港防癌协会去了。距今十载,潘太太仍然健朗,仍然爱“嘻哈”,爱玩。

    潘太太自己同居,要“嘻哈”;女儿结婚,她要“嘻哈”;一年前,连女儿订婚,这一家快乐人,也发了一则同样教人“嘻哈绝倒”的“勾手指尾见证大会”公告,随喜帖敬送宾客:

    “今夜,让一杯合卺酒,见证我俩千里相遇、相识、相交、相知、相期、相爱、相思、相许。是他?不是他?是他!是她?不是她?是她!几番寻觅,数度追逐,重重考验,终于成就我俩今夜交代、交杯、交颈、交心,交合。今夜,我俩欣然接受一杯盛载祝福的贺酒;此后共展人生的一页,一生相爱、相护、相敬、相让、相扶、相依、相关、相谅。愿忧戚与共,甘苦共尝,分享喜怒哀乐的时刻,共度清浊浓淡的日子,一起谱出生命的乐章,只要有你有我,定然精彩动听,紧扣心弦。”

    从“相遇”到“相许”,从“交代”到“交合”,这段情,这篇话,一气呵成,充满文学性;尤其那一句“交合”,清楚明白,老实不客气得教人击节。男女大不同,情场上,都是伤兵、战俘,甚或是战犯;难得这两个人,排除万难,同心同德,去抵御外侮;当然,我说的是外侮,不是外母;潘太太的未来女婿有这么一个开明豁达,而且贪玩的外母,理应谢完苍天,谢祖先。

    一年过去,“勾手指尾见证大会”推出“下集大结局”:

    “一自勾手指尾见证大会后,我俩潜心修炼,倏忽一载,终于练就鸾凤和鸣剑及珠联璧合掌,从今自立门户,双掌双剑合璧,行走江湖,谨此召开武林大会,昭告各方亲友。”要昭告亲友,十二月,在半岛酒店筵开十席,就得发喜帖;这喜帖的内容,潘太太数月来为女儿焦灼,筹谋,然后,难题交到我这个认为婚姻和恐龙一样,是会咬人的作者手上;珠玉在前,唉,我该怎么去写这一篇“爱的通告”?

    恋爱和婚姻,本来是严肃的;但太严肃,变得古板,乏味,徒具仪注,这段情,最易干枯;潘太太和女儿大概明白勤有功,戏,也有益,总在诙谐、活泼这方面着墨,办喜事,明白与众同乐的道理,玩得好放肆。

    人家结婚了,我这个恶徒来写喜帖内容,当然,也该有点恶格,琢磨了好多日,勉强缀成这一篇话:

    我们结婚了!

    恋爱是长跑,步步为营,路上,人人泼泠水。

    恋爱是攀崖,岌岌可危,山中,日日有雪崩。

    恋爱是野合,紧紧相缠,帐里,夜夜有恶蚊。

    但我们,唉,还是结婚了。

    婚姻,不是恋爱的终站,就像乐富,不是地铁的终站;我们还有好长一段路,要厮守,要钻探;但这夜,我们乐山乐水,而且乐富,乐于分享感情的足富;期盼诸友,即使是饱受婚姻折磨的诸友,含笑见证我们的冒险,见证我们的鲁莽和勇毅。公然拉天窗,行好事的日子,已定于某月某日某时某地,敬候光临……

    连抄带作,写了三天跟婚嫁相关的文字,从同居到订婚到结婚,一应俱全;读友剪存备用,到了危急关头,说不定,还有点参考作用。

    该感谢潘太太和她的女儿,是她们的“贪玩”,为同路人,也就是那些不怕冷水、雪崩和恶蚊的男女,留下搞笑文字,那都是滋润漫长苦日子的蜜汁。


如果您喜欢,请把《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方便以后阅读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潘太太和她的女儿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潘太太和她的女儿并对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