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店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钟伟民 本章:名店

    不少餐厅、云吞面档,或者老饼铺,遇名人光顾,不管名人是拍戏的,当官的,写文章的,做小丑的,总之,有点“人气”,老板就会要求合照,放大了高挂四壁;或者,请名人在墙上签名;这种涂鸦行为,我有时也会奉命而为,不能免俗;况且,我本来就俗。名人光顾名店,名店,也因人而名;年深日久,店里那一堵“名墙”,还真有点可观。

    名店,不一定名实相符;食客觉得做了冤大头,认为这家店难啃,名大于实,或者名不副实,看看同样做了冤大头的名人,就会感到吾道不孤;起码,吾头不大;心理,就平衡了。

    开店两年多,来访的名人,还真不少,我竟然没想到像那些食店一样,请名人都留下墨宝,或者要求他们做个无厘头的“V”字手势,实在不可原谅。查良镛先生驾临,我只是提早起来到市场去买了些野姜花养在阁楼上,免得那一瓶干瘦的薰衣草失礼于人,却没想到要预备照相机,请查先生伉俪和蔡澜先生跟我这个卖石头的来个合影,再镶成四尺见方的巨照让人羡慕,要是另附一句“设计对白”,譬如:“买得多,笑呵呵!”那才真是会做生意呢。反而对面大唐茶行的李老板认出查先生,没错失良机,拿了几本金庸小说走到门前索签名。

    一九九六年,我没上班,在家里写《雪狼湖》小说,写完十几页,就传真一次到张学友先生家让他看,他看了就拿去让人筹划音乐剧;我和张先生见过面,喝过茶,也吃过饭,就是没想到要他签个名,拍个照。

    名人不来,或者,不再来,我难道不可以去找?有食肆请名人在大卡纸上签名,再一幅幅裱起来示众;我其实可以买几张大画纸带在身上,遇上来访过的名人,就请他们“补签”;打算来,还没有来的,要他们“预签”;宁死不来的,也请他们签上一签。然后,分门别类框起来。试想想,连不来的,都签了名表示支持,我这家店,能说没有看头?

    可惜,店小,名人们的名字和名气太大,要将这一幅幅大名恭恭敬敬地展览,我已经没地方搁石头了。名人,都保存在我心里,大家来看我,就够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方便以后阅读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名店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名店并对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