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椅油茶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高椅油茶

    初到高椅,我们被当做尊贵的客人,主人给每人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坐在八仙桌旁喝完油茶,才由村姑领着进村参观考察,了解高椅古民居的历史。

    高椅油茶属农村早茶系列,比早饭要早,是子女孝敬长辈的早点,解除早饭前的饥饿。父母起床后,子女给父母倒水洗脸后,用一个红漆小茶盘端着一碗热乎乎的油茶,放到堂屋神龛前的八仙桌上,恭恭敬敬守候在父母身后,喊爸妈喝茶。扶父母上坐,父母坐定后再递上油茶。父母喝完油茶,开始理行一天的家长职务,分派子女一天的工作。

    高椅在湖南省西端的会同县沅江支流巫水岸边,属大湘西范畴。

    高椅古村自宋代杨再思的后裔在这里繁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现在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全村有104栋砖木结构的古民居,百分之六十的人姓杨,过着世外桃源的耕读生活,有着特别的侗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油茶就是他们的习俗之一,拌着湖南特色和大湘西的神秘及南蛮风味。

    高椅老人在子女满堂、儿孙成家后常年喝油茶,寿命都比较长。高椅古村现有四位超过百岁的老人,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个个体态健壮,连给我们泡油茶的奶奶们都是七十多岁了,经过打扮后看上去不到五十岁,动作迅速,一天劳作不息。

    油茶的主要原料是泡茶、米豆腐和钢豆(四季豆),用高椅的特殊做法和侗族的特殊吃法来营造油茶气氛。

    米豆腐在湘西少数民族中非常流行,是非常常见的小吃和饮品。用米磨成浆,经石膏凝固压榨做成豆腐,切成小块用汤水泡热着吃。古华的长篇小说中写芙蓉镇的米豆腐,写得非常详细传神,把米豆腐介绍给了全国人民,也让芙蓉镇名声大振。

    泡茶是会同一带的特产,与普通麻糖有几分相似之处。泡茶是糯米制成,糯米煮熟,凉后阴干,千万别曝晒,以防米粒爆裂文理或断裂,炒熟时进入沙砾和碎化,再压成薄块,干后准用。不同之处在于不用糖来黏合,没有腻人的甜味,飘散着一种清香;麻糖一般压成大块,用刀切成小片,还粘连在一起,吃时可以扳开;泡茶本来就是一块薄片,干燥后成为窝型。泡茶是用来泡开水喝而命名,多在节日和办喜事的时候使用,有红色和黄色两种,代表红红火火喜喜庆庆的意思。

    油茶还需大蒜、葱末、生姜、辣椒粉、高汤。油茶中非常讲究的是高汤,高汤的制作以侗族的特制方法为标准,加大料和秘制汤料熬成。喝后非常鲜美,有种神爽的作用。其他配料也有些讲究,大蒜以整颗蒜子为单位,下在滚烫的高汤煮熟捞出;葱取南方小葱,用翠绿的葱叶切成筒状细末,油茶泡好后散在汤上;生姜刨去粗皮,不切片或姜米,直接从姜掌上扳下一个姜枝,放入泡好的油茶中,吃时姜的辣味慢慢冒出,味道越来越辣;辣椒粉非常细腻,散在高汤里,冬天喝有驱寒的作用。四季豆煮熟,吃时温热,下入高汤沉于碗底。米豆腐是凉的,经过滚烫的高汤一泡,开始受热,吃时也不烫嘴。

    泡茶慢慢地融入汤里,夹起来软绵绵的,吃在嘴里还有些咸味和辣味,比较滑爽,有韧劲。轻轻地吸一口汤,味道非常鲜美,纯自然的甜香。米豆腐没有碱味和石膏味,而是一种稻米的香醇和豆腐的细嫩,表面的质感有着弹性。四季豆很甜美,没有任何的苦涩败味。吃过一碗,我饥饿的肚子有了底物,精神非常清爽,给品味高椅美食开胃领路。

    我边欣赏高椅古村的风格,边感叹油茶的文化以及高椅人的孝顺,真是另一番滋味。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高椅油茶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高椅油茶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