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埠芋头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庄埠芋头

    芋头名青芋或芋艿,原产印度,引进我国后,多在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栽培种植。芋头分红芋、白芋、九头芋、槟榔芋(荔浦芋)等品种。湘南盛产槟榔芋,因煮熟时弥漫着芳香,又名香芋;湘中、湘北一带盛产白芋、红芋为主,泥土气息比较重。

    芋头在现代食谱中不是很普及的美食,只能做土特产推荐给消费者,多做排骨芋头。最有名的芋头,说起来应该数扬名天下的荔浦芋头,因为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热播,成为人人知晓的贡芋。据我所知,世间还有一种贡芋,生长在湖南境内,叫做庄埠芋头,却无人知晓。

    庄埠是湖南省醴陵市黄沙乡的一个小村庄,方圆不到两三里,种的芋头与普通的红芋、白芋没有两样,个小椭圆,大如鸡蛋,香酥易熟。只是因为庄埠村的水土关系,在一个不足三百亩的地方,种出来的芋头比其他地方的芋头好吃,从此就以庄埠地名命名,叫庄埠芋头。

    我认识庄埠芋头,是醴陵的一位朋友介绍,才有所了解。

    醴陵市在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沿,湘江支流渌水流域。东接萍乡,西临株洲,北连浏阳,南接攸县,以丘陵山地为主,陶瓷、鞭炮烟花闻名于世。

    醴陵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古属长沙郡临湘县,东汉初年置醴陵县。黄沙乡位于醴陵东北部,地形狭长,北高南低。澄潭江和萍水从自东北方向流入,在东部汇合成渌水。土质为河流冲积土,疏松肥沃,白天干爽,夜晚回潮,适宜芋头生长。

    李陵是醴陵市的一位乡土作家,从事厨师职业,业余时间码字。他的文字多以醴陵的美食为主,挖掘醴陵的饮食文化。自网络上相识之后,常交流美食心得,多次给我推荐醴陵的乡土美食。正逢妻子的同学周群家居醴陵,有一次到醴陵拜访周群时,我们顺便去李陵家。李陵知道我到了醴陵,把亲戚赠送的庄埠芋头留下来,等我去品尝。

    在醴陵,芋头的吃法很多,酒席上流行的是羊肉炖芋头,其次是红烧芋头、排骨芋头、剁椒芋头等,家庭生活中最普通的芋头吃法是水煮芋头。李陵为了保持庄埠芋头的原味,建议我们水煮着吃。我对美食,不再是品味它的辅料滋味,还是有意尝试它的原味和本味,欣然同意了李陵的建议。

    庄埠村自明朝中叶以来就开始栽培芋头,在漫长的摸索中才找到适宜芋头生长的土地,直到清代,才为其定名庄埠芋头,并受到皇室的亲昵。现有的庄埠村,大量开发芋头的种植,每年有八百亩土地种植芋头,而正宗地道的庄埠芋头只有两百多亩,其他是徒有虚名。

    庄埠芋头品质优良、柔软爽口、香气浓郁、富含淀粉、个似汤圆,易蒸煮。作菜蔬吃时,芋头沉浮汤汁中,软滑可口,甜而不腻。更多是用清水炖煮,剥去皮直接送往嘴里,热热的,香气直冲脏腑,入口只觉满嘴芋头滚动,稍嚼即化。

    那天,李陵没有主厨,由其妻子操勺。芋头洗净后,切成薄片,加油稍炒几滚,就用清水炖,二十多分钟后,芋头煮熟,盛碗上桌,汤汁清澈,芋头每片完整无缺,筷子夹去,柔软光滑异常,进入口里,甜甜的带着粉末颗粒,自然散发一股清香,稍嚼几下,迅速滑入喉咙。

    我们边吃边闲聊庄埠芋头的好处,醴陵给我介绍了庄埠芋头的五怪:一是芋子芋娘一个味;二是芋头发烂不连累其他地方,煮熟剥去犹如揭去一个疤;三是汤水不浑,汤色明酽;四是无法轮作,第二年换地才能种;五是只有二三百亩土地可以保证庄埠芋头的味道,周边地方口味明显变差。

    正逢秋季,也是芋头收割的时候,我与妻子在周群的陪同下去了庄埠村。我们站在田垄上,看着农民挖掘芋头。挖完芋头,农民把芋叶柄收集起来,去除叶子拿回家去。一问才知道,农民把芋头柄收集起来,撕去表皮和脉络,晒成半干,加剁辣椒、盐等,拌匀,储存到坛子里,做成芋头腌菜。吃时细嫩无比,清香飘逸。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庄埠芋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庄埠芋头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