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手撕鱼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浏阳手撕鱼

    熟识浏阳,我是通过浏阳蒸菜来了解的,其他一概不知。慢慢地,我了解到浏阳有豆豉、菊花石、烟花,新中国建国时期还出不少将军,被评为将军县。就因将军,我更加关注浏阳和浏阳蒸菜了。

    从开遍大街小巷的浏阳蒸菜馆来看,我隐隐感觉到它与浏阳将军有关,或者就是将军们的童年饮食。为了了解浏阳蒸菜,我还特地去过几次浏阳调查蒸菜,在浏阳市中心的202饭店,吃过正宗地道的浏阳蒸菜,第一次在那里吃到了手撕鱼。

    听一些浏阳的朋友说:了解了浏阳蒸菜,就认识了浏阳的另一面。凭我这些年对浏阳的了解,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浏阳及浏阳蒸菜与手撕鱼:一是浏阳的贫富要一分为二,因为豆豉、菊花石、烟花,浏阳是富裕的,也还有些乡镇比较贫穷;二是浏阳的饮食,从蒸菜的辣味,可以感受到浏阳菜的热辣风味,却不能认定只有浏阳蒸菜辣和浏阳都是辣菜;三是浏阳的将军非常勇猛和成材的基础与辣椒有关,并不影响他们的身体,每个浏阳将军体格都很强壮,也许蒸菜保存了菜的全部营养,为将军打好了基础。

    浏阳蒸菜,让人奇怪的是什么菜都可以上蒸笼,加点豆豉、油和辣椒粉,菜的味道就非常鲜美了,吸引了无数食客和力挺者。经过多次考察,我才发现浏阳蒸菜不是浏阳最高贵的菜种,浏阳名菜应该是羊肉粉皮等。蒸菜是普通老百姓的美食,被列为下贱菜之一。

    我去过浏阳的几个乡镇,发现比较贫穷的地方蒸菜特别流行,稍微富裕点的乡镇不太爱吃蒸菜。根据这一现象,我询问过当地很多德高望重的长者,一种说法是偷懒或节省时间,浏阳山多地多,土地比较贫瘠,要用很多的劳作时间才能养活自己,地主家给长工做饭菜,为了减少时间,把饭菜一切放在蒸笼上,随时吃都是热的。另外一种说法是逃避战争,解放前,浏阳东乡的老百姓为了避免官府发现自家的哥老会兄弟,方便家人回家吃饭,把饭菜蒸在锅里;民国时期抓壮丁频繁,妇女晚上蒸好一天的饭菜,让男丁带到山洞去吃,咸辣口味是为了携带和下饭。

    浏阳蒸菜,有很多与鱼有关的菜,我最喜欢吃的是手撕鱼。手撕鱼与其他鱼蒸法不同,吃起来口味也特别,那诱人的鱼香味和熏香味,特别刺激人。一碗手撕鱼上桌,香味可以慢慢飘逸十多分钟,足够勾起在座的食欲。

    手撕鱼经过蒸熟后,半干的鱼肉比全湿或全干的鱼肉更容易入味,肉质更紧促。吃着手撕鱼,可以慢慢回味和细嚼品味,感受鱼肉的韧性和弹力,充分满足牙齿的嚼碎功能。细小的鱼肉丝,也可以嚼上好一阵子。舌尖可以舔到咸咸的味道,嚼碎的鱼肉丝通过喉咙,感觉到明显的滑腻和质地。还有那辣椒粉的辣味,完全浸泡在鱼肉里,你想多吃都不行,只能每次吃一丁点,细细品味,嘴巴被辣得唆唆作响。吃块小小的手撕鱼块,完全可以调动所有的味觉系统,吃完后还要回味不已。

    手撕鱼起源清代,嘉庆年间,湖南益阳有位名士在洞庭湖边吃到手撕鱼后,大发诗性,写下“烟波浩渺洞庭水,十里飘香手撕鱼”的诗句,手撕鱼从此美名流传。

    手撕鱼是湖南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区的一种野生鱼,随处可见,每个地方叫法不一,有摸沙机、滞夹脑、麻嫩子、红须骨、千年嫩、麻嫩公等名,普通叫法是鱼嫩子或嫩子鱼。嫩子鱼经过焙烘,就成为火焙鱼,火焙鱼经温水浸泡,撕碎成鱼肉丝,就叫手撕鱼,其实是一种鱼,只是在不同时期有一个特殊的名字。

    嫩子鱼的嘴脸、鳞色、形态各异,却有个特点:长不过数寸,大不过两指,肉多刺少,肤色青嫩,肠肚不苦,难于长大,繁殖迅速、捕杀不尽,多留滞于水湾河滩,好跳跃。

    浏阳资源丰富,景色灵秀,境内溪河交错,山塘密布,繁衍了无穷无尽的嫩子鱼,在清澈的泉水里自由自在地游荡。

    浏阳焙烘火焙鱼历史悠久,肉质鲜美细嫩,甘甜可口,色泽鲜艳,成色自然,香味扑鼻,撕成条块,剔去脊骨,加豆豉香油,味道鲜美,柔嫩无骨,腊香浓郁。

    品味浏阳手撕鱼,不像干硬的鱼块、盐渍的咸鱼。焙得半干半湿的火焙鱼外黄内鲜,兼备活鱼的鲜美和干鱼的清爽及咸鱼的咸辣,味道复杂,非常适宜湖南人的口味,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湖南最爱吃鱼,有句俗话说:鱼吃跳、鱼吃小。湖南人又说吃小鱼比大鱼有营养。还有,长沙人认为吃鱼聪明,所以长沙人的生活里离不开鱼,做生意的就说年年有鱼,养家糊口的也要年年有余(鱼),大家都争着吃鱼。在一个家庭,过年过节的时候,大人要求小孩吃鱼;在日常生活里,火焙鱼成了家常菜,普遍受民众欢迎。

    火焙鱼的原料必须是河塘的野生嫩子鱼,其他鱼不行。嫩子鱼容易捞捕,可以撒网、可以戽凼、可以安钻籁、可以刮捞子、可以沉鱼罾。最有用的是沉鱼罾,在鱼罾里放一坨糠饭,既米饭和粗糠捏成的诱饵。再在鱼罾上压几块石头,在河湾或水塘里沉一晚,嫩子鱼就会挤到鱼罾里去吃食,再也跑不出来,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取,提起鱼罾,看到白花花的嫩子鱼在鱼罾里跳。很多河沿人家,到了夏天,家里的男孩最爱干的就是沉鱼罾、起鱼罾,有很高的成就感。

    焙烘嫩子鱼,非常讲究技巧,肠肚不要挤,否则焙烘出来的火焙鱼就会“破相”。焙鱼是细活儿,需要十足的细心,将平锅洗净,烧热锅底,涂上一层薄薄的茶油,将嫩子鱼倒进锅里,匀匀摊开。锅热油温,鱼翻弹几次,周身都沾满茶油,不再粘锅。熄灭明火,锅红灶热,热气蒸腾,待水气渐渐散去,只闻到鱼香扑鼻,就成功了一半。趁着锅灶余温,再焙一阵,也间隔翻转几次。锅凉后,鱼也焙出来了。每条鱼完整如初,不粘不烂、不焦不枯,油亮光滑、金光灿灿,鱼香浓郁、腥香诱人。

    嫩子鱼经过焙烘,还只完成工作的一半,鱼还只焙了半干。冷却后还要熏烤,常以谷壳、花生壳、橘子皮、木屑等物做燃料,用钢丝筛盖于桶筒之上,燃烧的烟雾慢慢熏烤,熏得鱼冒油脂,鱼鳞光色亮丽。熏烤后,火焙鱼有七成干,便于携带和收藏。

    农民常提着火焙鱼到城里来卖,常在地上摊张干荷叶或报纸,把火焙鱼堆成一堆,喊个三五元钱一堆,从不用称。也有挑着鱼担来回走动卖的,一般在菜市场或住宅区门口出现,很多火焙鱼都被那些收购的老板集中到一起,抬高市价,供给酒店宾馆。

    浏阳蒸菜一般使用白色瓷碗,防止在高温蒸煮下釉上彩花颜料里的铅会溶在菜里或汤里。那薄薄摊开的白瓷碗,手撕鱼散在碗里,看上去有些分量,其实比较少,就十几块,却够下一餐饭。

    长沙有几条美食街,以经营浏阳蒸菜闻名,我喜欢去的是天心阁旁的福寿街,浏阳蒸菜味道做得不错,最拿手的是手撕鱼,我到那里吃饭,一定会点手撕鱼。在长沙河西,我就喜欢去望月湖旁的白沙液街,每到中午12点或晚上6点,满街都飘荡着手撕鱼的香味。我与妻子认识,就是在那条白沙液街吃浏阳手撕鱼。我在十里香吃过几次,觉得味道不错,带妻子吃了一次,她觉得味道非常稀罕,婚后还常常怀念。我们结婚后几年,结婚纪念日都要到那里去吃手撕鱼纪念鱼丝爱情。

    做浏阳蒸菜,无一例外都要在餐馆门口摆上几个大煤炉,架着大铁锅,锅上马着五六层竹篾蒸笼或铝蒸笼,切好的菜用碗盛好,加盐、油、味精、辣椒粉、豆豉,整齐的排列在蒸笼里,锅里的水烧开后,利用蒸汽蒸菜,菜蒸熟要两个多小时,且从上面往下面熟。到吃饭时间,客人到蒸笼边点菜,服务员送来。蒸菜的腊味比较多,手撕鱼是其主打。

    做手撕鱼,要把火焙鱼用温水浸泡两半小时,就容易撕开撕碎,先撕成两块,再慢慢撕成小块,要是蒸就上锅。要炒可以切些辣椒,干红辣椒切段,鲜红辣椒切片,油熟后爆香姜、蒜米,再炒鲜红辣椒,手撕鱼用油稍炸,加水焖一会既可出锅。

    手撕鱼蒸腊肉是一道名菜,非常受食客的喜欢,腊肉切片煸干后,与手撕鱼一起上蒸笼蒸,油浸入鱼肉,鱼肉的熏香混合在腊肉香里,香味更纯,腊肉糯柔,两者既不油腻也不干硬。加上辣椒粉的调剂,辣香浓郁、食欲大开。

    吃手撕鱼,对于我,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是吃不足的美食。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浏阳手撕鱼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浏阳手撕鱼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