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豆花

    豆花是四川人的最爱,成都人对豆花有着特别的喜爱,把简简单单的豆花做成很多美味的小吃。说实在的,豆花是豆腐脑的一种,在中国大地上,走到哪里都可以吃得上。而这个豆花却不同,只有四川人才做得好。成都人的豆花做得非常出色,吃了就难以忘记。

    成娟是江南女子,生长在江苏盐城,那是一个物产、美食丰富的水乡。这几年,一个人旅食京城,却没有忘记寻找美食,一直在味觉边缘品觅。她住在安定门,对周围的美食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了解得非常清楚透彻,成了安定门的美食活地图。

    我北上京师,本没有品味美食的心情,当联系到有美食兴趣的成娟,就约我去安定门品味豆花。在我的知识库里,北京的美食很多,小吃也不少。但是,北京的饭菜咸、甜,与我的口味不相合,就舍弃了,朋友们都陪我吃地道的湖南菜。

    到安定门,进了一条小胡同,看上去有些陈旧和历史。成娟告诉我,她就住在附近,常与几个朋友在这里侦察美食,对周围的味道比较了解,特地给我推荐一家大众口味的豆花庄。

    豆花庄,以豆花闻名,是成都人所开,主要做豆花,接待四川老乡,后来发展到做其他地方菜。据说,豆花庄在安定门有些历史,十几年前就有一家小店,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一家初具规模的饭店,生意做的都是回头客。所以,豆花庄在食客中也小有名气。

    豆花,我常听妻子说起她老家的名小吃。去岳母家待过一段时间,没有吃到,也不知道由什么原料组成。成娟告诉我,她第一次吃豆花,以为是豆腐脑,加了些火腿、蚕豆而已,吃过几次,她才发现白白的豆花里不止有豆腐脑,还有蛋白,小块小块地混在豆腐里,视觉很难区分,需要仔细地品味才知道。

    我吃了一口,确实尝到鸡蛋味,还是很难区分豆腐脑和鸡蛋,只好含混地吞下。豆花很嫩很滑,接近家乡的白溪豆腐脑,只是白溪豆腐脑成大块,不能搅,否则豆腐脑里的水会溢出,豆腐成响样。按家乡的习惯,吃豆腐脑加点白糖,糖在热豆腐脑上很快融化,进入豆腐脑内,轻轻吸食,豆腐脑又嫩、又软、又滑。大口吸食,大块大块的豆腐脑四崩五裂,轻松地挤进口里。我就回忆起豆腐脑的感觉,再吃豆花,就区分出了蛋白。蛋清经水煮熟成蛋白后,蛋白有一定硬度,有脆性、韧劲和弹力,遇上牙齿不被吸烂。豆花制作中,要把鸡蛋白捣烂,但是很难捣烂到一定程度,有小块状。加入豆花,搅拌后豆腐脑易碎,又不宜搅得太碎。

    豆花主要在于味,一碗成功的豆花。味道不能太淡,也不能太咸;淡而无味,咸而味涩。豆花的基本特色是嫩与软,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爱吃豆花,主要是豆花里的火腿丁和蚕豆。火腿丁一厘米大小,切面新鲜却肉质缩紧,咬下去有弹性,吃起来很有劲和韧。蚕豆要炖得比较烂,又不失烂透,咬开,豆子与豆皮脱离,分成两瓣,遇上牙齿就碎,又能给牙齿一定的冲击。蚕豆里要有豆花的汤汁和盐味,吃起来才有味觉。蚕豆咬开后喷出青味,接着是一股单纯的甜,这才是做得好的蚕豆。我吃了数颗蚕豆,一颗颗品味,觉得很有味,也有嚼劲和清新的甜爽。

    我品尝了豆花,才知道豆花的味道,也终于理解妻子多次与我提到豆花好吃的魅力所在。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豆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豆花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