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辣酱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永丰辣酱

    永丰辣酱产于明代崇祯年间,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湖湘文化中辣文化的杰出代表,富含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湘军奋勇精神,备受世人喜食。在长期地品食永丰辣酱中,我慢慢喜欢上永丰辣酱拌馒头吃的习惯。

    永丰乃双峰县城所在地,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双峰山环水复,风光秀丽,沟壑幽深,峻秀挺拔,群山逶迤。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能充足,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剧变,夏季暑热漫长、伏旱明显。

    双峰历史悠久,从三国蒋琬至清代重臣曾国藩及蔡和森等,名流辈出,物产最有名的属永丰辣酱。

    永丰辣酱以永丰镇所产的灯笼辣椒、牛角辣椒为原料,这种辣椒肉质肥厚、味鲜肉厚、辣中带甜,拌以小麦、黄豆、糯米,用传统配方科学晒制而成,辣酱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辣中带甜、芳香可口。永丰辣酱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散寒祛湿等功效。

    据《湘乡县志》载:16世纪明崇祯年间,永丰镇有户人家在自家楼上晒制辣酱,酱香飘然十里,路人驻足闻香。从此,永丰晒制辣酱的习俗传开,家家户户都晒制辣酱,有的以此为生。当时的永丰辣酱还不是很完美,以灯笼辣椒做原料,把小麦蒸煮、发酵、磨制、加盐调水,曝晒成酱。17世纪中叶,蔡氏兄弟先后开设蔡广祥、蔡广益、蔡顺益三家酱园,销售火爆,有人见晒制辣酱有利可图,相继开设生义兴、龙胜泰等十多家辣酱作坊,有规模地生产辣酱。其中,蔡广祥即蔡和森的祖辈名声最盛,年产辣酱四十余担。

    农历五月底至八月底,是永丰人晒制辣酱的好时节,辣椒成熟,鲜红透亮,气温高、日照充足。挑选鲜红肉厚无虫的灯笼椒和牛角椒,清洗干净,将辣椒去蒂晾干,粉碎成末;选择优质黄豆、小麦、糯米,煮熟发酵,暴晒干燥研磨粉碎,放入晒酱钵,将煮熟的糯米拌入,翻晒一百八十个小时。拌匀粉碎的辣椒末,继续暴晒,隔三五个小时翻动一次,晒足一百八十个小时左右,晒至香气四溢、颜色鲜艳光泽,呈红褐或棕红色,辣酱才熟,再消毒包装即可。

    清朝咸丰年间,曾国藩将永丰辣酱带到京城,进贡给皇帝和款待朝廷大臣,受到皇帝赞誉和大臣称道,被列为贡品,也在北方打开了销售渠道。曾国藩回到湖南,训练湘军,大量招募湘乡青年入伍,永丰辣酱随着湘军的战斗,一起打开南方数省市场,包括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成为一种全国流行的辣酱。

    1954年,双峰县食杂日杂公司兴建第一家辣酱蜜饯厂,将辣酱由家庭作坊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大大提高工效。1965年,永丰镇红旗大队建立辣酱厂,年产25吨。1981年,双峰县蔬菜公司建立辣酱厂,年产40吨。1986年,双峰县成立永丰辣酱总公司,辣酱生产企业联合生产,在继承永丰辣酱传统的基础上开发出无籽辣酱、刀豆辣酱、地蚕辣酱、豆豉辣酱,相继又开发了五香酱、八宝酱、什锦酱、牛肉酱、鱼王子酱等,总量达20000吨,往销26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沙特、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地。国家质检总局对永丰辣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保护范围为双峰县永丰镇、印塘乡、走马街镇、梓门桥镇、沙塘乡、石牛乡等6个乡镇。

    永丰辣酱既是调味品,又是风味小吃,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吃永丰辣酱,需要一个漫长的感受过程:从表而里,表面的酱汁辣味不足,甜咸相济,酱香诱人。品味辣酱,味道慢慢呈现,有三重口味,第一重入口甜腻,甜味在舌蕾上散开;第二重甜味消失,咸味补济,咸味慢慢占主导地位;第三重咸味消失,辣味渐出,慢慢提升,直至辣味冲鼻,后劲发汗,两眼弥蒙,舌蕾颤抖,方知永丰辣酱的味道和厉害。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永丰辣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永丰辣酱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