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三下锅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张家界三下锅

    张家界,在世人眼里,都流连在山水风光中,很少有游客来询问它的饮食,等享受完山色后,才有人想到在张家界吃点什么来安慰自己的胃。

    张家界按饮食习惯划分,与湖南的辣椒饮食有些区别,更偏向大武陵山脉的山居饮食,与渝黔鄂边陲相似。张家界有浓厚的土家族特色,又融入湘菜的辣和土家的腊酸腌诸味,风味独特。

    土家人好辣,用辣椒开胃健脾助消化,喜欢煎辣椒、油炸辣椒、干炒辣椒、酸辣椒、酱辣椒等食物,常在菜里加入花椒、山胡椒等香料,增加菜的辛辣。

    到张家界旅游,看到满大街都挂着三下锅的牌子,却不知是什么东西,更没有人把它与吃联系起来。作为食客和游客的旅游者,游玩的目的是增长见识,看完张家界的山水,不吃三下锅,那将只享受了张家界的一半文化,也会终生遗憾。

    张家界三下锅是张家界土家族文化的缩影,代表土家族人的风土人情,代表土家族人的家族家庭观念,代表土家族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态度,想了解张家界、熟悉张家界,首先要熟悉土家族和三下锅及三下锅的深厚文化内涵。在张家界吃土家八大碗、土家十大腕,很多游客觉得吃到了土家族菜肴的精华,这绝对没错。有些游客还庆幸没有去吃底层人民吃的三下锅,其实土家八大碗、土家十大腕的主菜就是三下锅,只是把它的名字改为和菜,说得非常文雅。

    在张家界,问三下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和菜,那是文化人的专利。

    三下锅是种方便的干锅,最有张家界本土特色。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大肆袭扰,朝廷多次派兵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土家族士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此事。永定卫茅岗土司覃尧之与儿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鹤峰、永顺司彭翼南、容美司田世爵等奉旨率兵出征,恰好赶上年关,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下令提前一天过年,用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做过年食物,因为时间紧促,来不及准备许多菜蔬,土司家厨把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做成土家族的第一碗“合菜”,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三下锅。士兵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

    现在的三下锅选材更加广泛,增加了张家界特有的酸萝卜、霉豆腐、酸菜做开胃菜,把肥肠、猪肚、牛肚、猪脚、猪头肉等多种食材作为备选。张家界现在的三下锅,菜品根据客人的喜好搭配,人数多,食材也多,种类不断增加,吃起来味道非常不错。

    正宗的三下锅在正规的酒店吃不到,只能在小店吃,才能吃出它的风味。张家界最有名的三下锅有凤湾桥头的胡师傅三下锅、凤湾路口的军哥肠子馆、永顺酸菜羊肉馆、紫舞路红旗宾馆附近的李师傅脆肚店四家,天天爆满,座无虚席。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张家界三下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张家界三下锅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