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晒兰肉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巴陵 本章:沅陵晒兰肉

    说到沅陵,那是沈从文笔下的辰州和进入湘西的要道,也是他的第二故乡。1933年,沈从文同兄弟姊妹五人商定在沅陵新建一栋住房,取名芸庐,由他出资,请哥哥沈岳霖监修,作为母亲安度晚年和兄弟姊妹集会之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都写到了沅陵。1937年,沈从文偕夫人孩子返回湘西,居住在沅陵的芸庐,创作了一部散文集,有《沅陵的人》等篇章。

    沅陵古称辰州,位于湖南西北部,沅水中游,东临桃源、安化,南接溆浦、辰溪,西连古丈、泸溪,北结张家界,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沅水由西南入境,向东注入洞庭湖,横贯沅陵县城,分成南北两部分。

    沅水是湖南四水之一,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常德,至德山注入洞庭湖,全程五百六十八公里,辰州是沅水边的驿站和客旅的驻地。流经辰州的另外一条河叫酉水,贯穿龙山、保靖、永顺、古丈,在沅陵溪子口注入沅水。酉水干流在湘西境内流程一百四十六公里,花垣河、猛洞河是其支流,是湘西物资流通、旅客往来的交通要道,沿河码头甚众,名镇繁多。

    沅陵秦置黔中郡,为郡治。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秦汉以后,沅陵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专署治所。沅陵先民过着渔猎、农耕繁衍生息,生猪喂养异常时兴。沅陵大合坪的黑山猪与新晃的凉伞猪、溆浦的龙潭猪并称怀化三大名猪。大合坪黑山猪适宜于山区饲养,体质结实,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壮,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肥育猪屠宰率高,脂肪沉积能力强,肉嫩味香。

    沅陵男人就着沅水,多靠水吃水,以放排谋生,每年春汛之后,就漂泊在水上,风里来浪里去,出门在外十天半月,生活极其艰苦。他们的女人除了劳作家务和种地,心里总是惦记着自己的男人。女人每天寻思着想给自己的男人带点自己做的食物在路上吃。放排的日子,男人长期漂泊不定,木排潮湿,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烂。船工的妻子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将瘦肉切成薄片,用盐与米酒腌制,用竹篮挂在船沿上晾干,瘦肉逐渐变成棕红色,甚是好看,很有食欲。船工漂泊一天,想补充食物,从篮子里取出一块,切成肉丝,可以炒辣椒下饭,味道鲜美,香甜可口。

    每当男人出门放排、撑船,女人追在后面,依依不舍,最后分手的时候,给男人递上满满一篮晒兰肉,不断嘱咐丈夫多吃点肉,撑排有力气些,再叮嘱男人早日回家,别忘了她。男人为了让妻子放心,把篮子挂在船沿上,即可以晒干肉条,也可以提醒男人睹物思妻,排到目的地,少留恋花花世界。肉越吃越少,篮子里的思念越来越多,到目的地只剩下空空的篮子和满满的思念。男人觉得晒篮子太土,改成晒兰,把雅号送给自己的女人。

    辰州群峰竞秀,积翠凝蓝,香草山花,随手可拾。官庄的山头一个接一个,负荷的女子游走在山间,胸口和裤边绣着的扣花,那是思念男人的油灯下产出的情花。北岸向南望,河边山峰连绵,群峰罗列,烟云变幻,积翠堆蓝。河中船摇橹摇曳,木筏举桡激水,小船竞渡。

    柳林岔风景极美,悬岩峭壁上只有一条寡妇踩出的山径,她二十年如一日的虔诚,未能感化和尚的修行,儿子恐怕母亲年老眼花一不小心坠入河中,在临河悬岩上开辟一条小路,搭一条铁链。后来,逆水上行的船工发现了这条小路,常攀着铁链负纤而行。

    沅陵下行三十里,沅水波浪滔天,险滩连接不断,有白溶滩、九溪滩、横石滩、青浪滩等,其中青浪滩最长,石头最多,水流最猛。顺流下行四十里,二十分钟即过,上行得一整天。多少船只、木排在清浪滩被打烂,多少湘西男子在此葬身鱼腹。船工的妻子希望男人平安归来,长期养着大合坪黑山猪。每到年底,宰完年猪,女人把肥膘熬成油,瘦肉切成薄片,经食盐香料浸泡,用竹篮挂在船篷上晒干。

    晒兰取大合坪黑山猪的后腿肉,去除肉皮,刮掉脂肪,剔掉骨头,抽掉筋络,用自制的米酒、白糖、盐、花椒、硝抹匀,在陶缸里腌三四小时,取出用无烟木炭熏烤,肉片完全干燥、直立不弯、呈棕红色,即生晒兰。放入油锅里炸成金黄色,便是熟晒兰。女人把后腿剖片,需要细心和刀工,肉片不超过半厘米,均匀平整。谁家女人贤惠能干,就比谁家的晒兰长,成了女人家务的象征。

    晒兰煮熟即可食,或切成细条,配以大蒜、香葱烩制,口味香甜,咸辣兼并,别具一格,余味无穷。吃起来咸中带甜,鲜香可口。野芹炒晒兰,芳香扑鼻,更具沅陵特色,口感香甜,嚼劲十足,别具风味,佐餐下酒,非常有味。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全酒美》,方便以后阅读食全酒美沅陵晒兰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全酒美沅陵晒兰肉并对食全酒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