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陀思妥耶夫斯基式恶行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韩松落 本章:非陀思妥耶夫斯基式恶行

    美剧《六尺风云》的第三季中,大卫好心载了一个谎称车坏了要赶去接祖母的搭车客,却没料想那人是劫匪,在把枪管塞到大卫口中,并给他全身浇上汽油之后,那人却突然扬长而去。死里逃生的大卫,从此再不能忍受被人把东西塞到口中,半夜也常常在大汗淋漓中醒来,亲人和朋友却还是照旧在问:“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呢?”

    面对暴行时,普通人往往倾向于相信,一个人成为受害者,一定是道德上有亏欠、行为有缝隙,才导致加害。现实中也是一样。电影《龙虎门》剧组投资方的高层人士在深圳遇刺,果然不出所料,人们最关心的不是伤势,而是“是不是因为剧组方面或者投资方方面有仇家而导致血案?”人还住在医院里,却要不断打发人出来说明,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抢劫。

    想到的,还是“是否是寻仇”,直逼得张国忠的老友如谭咏麟等纷纷出来表态。2005年,张柏芝前经纪人朱永龙遇刺,人们还是往“寻仇”上想,让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的朱永龙不得不气若游丝地辟谣。2008年,tVB艺人汤盈盈拍戏收工后,在街上行走,被一名男子走上前来扇了三巴掌。但最不出所料的是,人们最关心“是否有仇家?”“是否因身陷桃色旋涡导致?”汤盈盈尽管连惊带怕,还要一再出来声明只是偶然事件。

    想起自己前几年的一次经历,下夜班,不过九点,还是在最热闹的马路上,却遇到抢劫。心有余悸的我,多少天不敢经过那条街,只要听到有人从身边奔跑过去就心悸气喘,半夜里也会突然愤怒得不能自已,即便这样,还要被同事朋友殷殷询问:“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呀?”“以前你有没有见过他们呀?”

    这种询问,与其说是关怀,倒不如说是一种自我保护,是对危险的心理回避。似乎只要为恶行找出理由,找出规律,只要自己避免了这些缘由,行端坐正,就可以善始善终。我们甚至一厢情愿地以为,恶行通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式的,恶棍也有过去,有内心、有感情、有反省,作恶也有因由,在紧要关头,没准还天良发现——其实我们还是参照着善去塑造恶,因此想象力有限,只允许他们比我们坏一点点。

    现实里的恶,根本没有那么多情,也毫不文艺。恶人并不都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走出来的,行凶前,还有五千字的内心斗争和灵魂翻滚。我们只是假装不知道这些,努力将恐惧转移,而这对受害者,是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


如果您喜欢,请把《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方便以后阅读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非陀思妥耶夫斯基式恶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非陀思妥耶夫斯基式恶行并对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