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场电影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韩松落 本章:包场电影

    2009年,网上出现过一张票房过亿的二十部内地电影名单,列在第七位的,是总票房两亿五千万的《生死抉择》,排在《赤壁(下)》和之后,80后纷纷发问,这是什么电影?哦,资浅少男少女们听好了,它属于另一种类型片,叫“包场电影”,由单位或者学校组织成员集体观看的电影。

    “包场电影”也有分类,第一种是彻头彻尾的福利,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内地以“内部参考电影”为名上映的鲍起静版,还有得了金熊奖的《红高粱》,因为过分轰动、过分具有话题性,别人都看了,不组织自己单位的员工去看,实在说不过去,况且,因为一票难求,更体现了工会主席的人脉和办事能力,简直非包不可,这时候的“包场电影”,其实是单位实力竞赛和工会主席劳动技能大赛;第二种被包的电影,则往往缺乏被包的因由,实在要有,只是因为影院经理和学校校长或者单位领导擦出了某种火花,例如我们小学时代被组织去看的《峨眉飞盗》,有裸体镜头、飞檐走壁,以及阴森森的音乐,观影归来,我们的副校长脸色阴沉了足足一周,他是故意阴沉给校长看的——校长是拿事的,是他包了这场不适合小学生观看的电影。

    第三类“包场电影”,才体现着包场观看的真正精神:接受教育和震慑。我们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观看过《少年犯》、《生死抉择》、《焦裕禄》、《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夜幕下的黄色幽灵》,每次看电影前,都要点两次名,校门口一次,电影院门口一次,半途溜号的,会被记为旷课或者旷工,后来我升了职,还有份在市委的小放映厅里观看副科级以上职员才有份观看的反腐电影——“包场电影”简直可以组成一个中国人的个人成长史。但这么多的包场片里,唯一吓到我的,是高一时候看到的《黑太阳731》,多年后我才知道,它是香港《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生效后的第一部“三级片”!

    在“包场电影”中成长起来,自然而然会成为这种教育方式的接班人,后来我恰巧在工会工作,买票发票组织集体观影是经常的事,有一次,我偶然看到话剧《兰州老街》,自己掏钱看了三遍还感叹,立刻向工会主席提出申请,要求为全体职工包场,等到了开演,我气急败坏地发现,我们单位所在的区域几乎全空着,把自己的趣味强加于人,就有这样的尴尬,哪怕那是自以为高级的趣味。

    包场看电影,以及可供包场观看的电影,现在是越来越少见了,但商业社会里,“包场电影”以一种更为隐蔽的形式出现了,那些凭借猛烈的广告攻势蛊惑我们,并以霸占院线的方式让我们不得不观看的电影,其实是另一种“包场电影”,另一种大规模的集体行为,它与“包场电影”的区别只在于,它是貌似主动的、有选择的,其实依旧是无选之选。任何时候,普通人其实都没有选择。


如果您喜欢,请把《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方便以后阅读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包场电影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包场电影并对为了报仇看电影2·猛虎细嗅蔷薇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