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蕃茄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古清生 本章:红蕃茄

    连续二月周游了15个省,听说李英强要走,我就赶快去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请一顿饭吧。好久就说过要去请吃饭,七八月份,我待在神农架原始森林,回北京后,9月下旬又出去,到11月底回来,才得知李英强要走。

    李英强以前在天则经济研究所,他编《权衡》杂志的时候,约我写过稿子。后来,郭玉闪、李志艳和他一起创办了传知行社会经济研究所,一起也吃过几顿饭。李英强负责税务项目研究,出版一个税务手册。这一次走,可能是要走好久,先去他老家蕲春创办传知行乡村图书馆,纯粹的一项公益活动,并希望将传知行乡村图书馆建到全国很多不易读到书的乡村去。一起去的还有他的新婚妻子新月,新月是甘肃人,她说很喜欢这事业。

    正好,可以去给李英强送行。恰在此时,红蕃茄的掌门人任总打电话来,叫去红蕃茄品尝几个新菜。这事情真巧,索性就去红蕃茄酒店吃吧,以前去红蕃茄吃过几次,湖北菜系,确切地说,是湖北水乡菜系。红蕃茄的长江洄鱼做得地道,可以说是做得最地道了,在北京唯有红蕃茄别无分店。以前,我还写过一篇《红蕃茄与水乡鱼冻》,为那篇文章,天涯网的几位网友一直吵着要我去红蕃茄请他们。

    就去红蕃茄,选了一个离北大最近的店,在三里河的财政部边上。结果是李英强先到,郭玉闪租了辆黑车,我带着涂释文走,李志艳骑自行车去,时间不算长就到了。这一次没有点菜,我叫领班看着配一桌菜算了,我感觉自己点,不一定能点上红蕃茄的拿手菜。

    不知何时,红蕃茄将水乡鱼冻做成了鱼形,挺精致的令人不忍下勺,这道菜照例是吸引了女士,她们吱吱喳喳的,很快将那条鱼灭了。接着端上了洄鱼,我觉得洄鱼胜于鲥鱼。苏东坡有诗云:红粉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不过,苏东坡也是夸赞过鲥鱼,那也无妨,想想一种鱼类,它生活在长江的洄流之中,它的力量与智慧,足够成为世间优秀的鱼。

    看上去是白汁洄鱼,此鱼我在长江边上的宜昌、黄石、武汉三地和北京吃过。北京吃洄鱼,都在红蕃茄。果然清糯香甜,洄鱼不论如何做法,它的本质味道好。如果我做,就用砂罐慢慢地炖,只放两片姜,炖出白汁以后,放点儿盐,喝之前搁点葱花,其余的东西都是多余之物。此洄鱼应该是长吻鮠,鲶形目、鮠科、鮠属。我以为世界上能在急湍的洄流中生活的鱼,都是上佳的鱼,它的一生都在搏击当中,人生亦如此罢。

    传知行的人皆不善饮酒,上的啤酒都没有喝,只我和李英强喝得多一点,我忽然有一些淡淡的感伤,我从南方来北京,为了文学南北奔波,李英强在北京扎下了根,成了家,却又要回到乡下去,他老家与我在黄石的家只有一江之隔。他去那里要从零开始,像晏阳初那样,开始一种乡村教育,那是一个毕生才可以做得好的事情。我没有什么能耐支持他,带了八本书,请大家吃一次馆子,也罢,说不定在有空闲的时候,去他的“黄侃图书馆”一游呢。李英强将他的第一个乡村图书馆命名为黄侃图书馆,他们是同乡。我曾建议不以黄侃的名字命名,李英强十分推崇黄侃,我没说什么,只是心里想,黄侃好称述而不著么。再想,黄侃却没有说过不读书,只是说自己不写书罢了。用黄侃命名一个图书馆,却也恰当。


如果您喜欢,请把《食有鱼》,方便以后阅读食有鱼红蕃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食有鱼红蕃茄并对食有鱼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