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周逸群——全民皆兵 湘鄂暴动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68、周逸群——全民皆兵 湘鄂暴动

    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

    我们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

    周逸群(1896~1931年),原名周立凤,贵州同仁县人,中共党员,红军早期著名将领。

    周逸群1896年出生在贵州铜仁县城的一个小商之家。父亲在县城开有油漆铺和杂货铺,生意红火,家道殷实,因而周逸群从小就进学堂念书,把那“天地玄黄”等启蒙读物学得倒背如流,受到良好的教育。周逸群有个思想进步的叔叔,见侄儿是个有出息的孩子,便常推荐一些进步书籍给他看,周逸群从中大开了眼界,汲取了营养,对时局、世道认识的越来越深刻。1919年3月,从贵阳南明学校中学部毕业后,周逸群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23年,周逸群从日本回到上海,在时任《中国青年》主编肖楚女的热情支持下,他创办了《贵州青年》旬刊,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第二年,周逸群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党组织指示,周逸群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进入第二期辎重队学习。

    在黄埔军校,周逸群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任,领导联合会同蒋介石支持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坚决斗争,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等刊物,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被称为“黄埔岛上的一颗新星”。在中共特别支部和周恩来的领导下,周逸群和蒋先云等以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于1925年2月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周逸群担任了主席,他们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等刊物,显示了他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使得“青年军人联合会”在黄埔军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致蒋介石不得不亲自出面三番五次“接见”周逸群,许以高官厚禄,百般拉拢,但周逸群毫不为所动。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贺龙部任师、军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后任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率部参加瑞金、会昌等战斗。曾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军在广州潮汕地区失利后辗转到上海。

    1928年1月,周逸群任中共湘西北特委书记,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途中参与领导鄂中鄂西地区年关暴动和桑植起义。3月上旬到达湘西桑植洪家关,与贺龙一起组织工农革命军,举行桑植起义。起义受挫后转往石首,重建中共鄂西特委,任书记。他统一鄂西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赤卫队,在洪湖、白露湖和华容东山一带开辟了若干块游击根据地。1929年春,把江陵、监利等县游击武装整编成鄂西游击大队,后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兼任总队长,领导鄂西地区军民,运用“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挫败了国民党军及地主武装的多次“清剿”。12月,主持召开鄂西地区中共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关于鄂西党目前的政治任务与方针》、《关于军事问题》等项决议案,推动了鄂西地区革命斗争的继续发展。

    1930年2月,周逸群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兼任政治委员,与军长旷继勋率部连克潜江、郝穴、调弦口等城镇。4月主持召开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7月率红六军与红四军在公安县会师组成红二军团,任军团政治委员、中共前委书记,与贺龙领导创建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9月,调任中共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兼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主席。在红二军团主力南征、国民党军重兵“围剿”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领导组建江左、江右军两个指挥部和独立团,与段德昌指挥部队依靠苏区人民,利用洪湖地区江湖港汊的有利地形,避强击弱,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相继取得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保卫了洪湖苏区,壮大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力量。不久,由于蒋、冯、阎三军阀又酝酿新的大战,蒋介石急忙将谭、岳两部从洪湖抽走,仅留下两个营,这两营哪是洪湖赤卫队的对手?如此一来,周逸群和段德昌指挥赤卫队活跃在洪湖广大地区,到1929年年底,监利、沔阳,石首等八县内,根据地已连成了一片。

    1931年5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区返回江北汇报工作,途经湖南岳阳贾家凉亭时,遭国民党军伏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时至今日,洪湖人民仍然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洪湖水上长莲苔,莲苔年年把花开,莲花时开时又谢,烈士鲜花永不败。”表达对周逸群的无限哀思。


如果您喜欢,请把《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8、周逸群——全民皆兵 湘鄂暴动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8、周逸群——全民皆兵 湘鄂暴动并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