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陈潭秋——矢志革命 坚贞不屈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65、陈潭秋——矢志革命 坚贞不屈

    我定要正直为人,为民众办事终生!

    陈潭秋(1896~1943年),名澄,字云先,号潭秋,湖北黄冈县人,中共一大代表,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0年秋,陈潭秋与董必武等发起建立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同年他参与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武汉的大中学校建立读书会,组织师生阅读《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陈潭秋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9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负责人,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委员,武汉区执委委员长、组织委员。1923年陈潭秋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后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和建党工作,任中共安源地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参加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的筹建工作,任国民党湖北省执委会组织部长,为开展工农群众运动,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陈潭秋先后担任中共湖北区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

    1933年初,陈潭秋到中央苏区工作,同年6月,任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中央政府粮食部部长。在国民党军的严密封锁和军事“围剿”的极其困难条件下,为保证中央苏区和红军的粮食供应,作出重要贡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潭秋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兼组织部长;1935年8月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会后入莫斯科列宁学院研究班学习,并参加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

    1939年5月,陈潭秋取道新疆回延安,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接到中共中央的电示,让他留在新疆接替邓发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此前新疆的地方军阀盛世才伪装进步,借以骗取苏联的援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从抗日的大局出发,应盛世才的邀请,自1937年起,陆续派出一批干部到新疆工作,帮助盛世才制定了“反帝、亲苏、民平、谨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使新疆的政治日益走向进步,经济文化建设得到较大的发展。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盛世才日渐脱去其伪装,露出反动的真面目,不断制造事端,恶化与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关系,陈潭秋就是在这个恶劣的政治环境中,接过重担,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与盛世才进行了艰巨而坚决的斗争。为了工作的方便,陈潭秋化名为“徐杰”,他首先重点抓“新兵营”的军事训练,给战士们上政治课、党课,讲党的历史,提高他们的军事技能和政治觉悟。

    鉴于盛世才的反动本质已不可改变,为了保存党的力量,陈潭秋陆续安排大批干部回延安。逃脱盛世才魔掌的重要干部有曾三、沈雁冰、黄火青等,他们在日后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陈潭秋自己却多次谢绝同志们劝他转移的建议,始终坚守战斗岗位,处龙潭虎穴而不惊,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9月17日,盛世才派军警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及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全部人员和家属共60余人软禁起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新疆事件”。

    狱中,盛世才对陈潭秋使尽“坐飞机”、“压大杠”、“灌辣椒水”等酷刑,逼他招供子虚乌有的“共产党四一二阴谋暴动”案。陈潭秋坚贞不屈,断然予以否认。他历举中国共产党帮助新疆发展经济,革弊布新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痛斥盛世才投靠蒋介石卖友求荣,祸害新疆的叛徒行径,令敌人无计可施。

    中央得知陈潭秋等被捕后,立即开展营救工作。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周恩来,要他在与张治中谈话时,提出释放被盛世才扣留的余杰(陈潭秋)等140人的要求。

    1943年9月27日晚上,敌警务处长李英才带着几个刽子手来到狱中,李英才假惺惺作最后的劝降,遭到陈潭秋的痛斥。恼羞成怒的李英才指使惨无人道的刽子手把用酒精浸泡过的黄裱纸蒙在陈潭秋的脸上,再用细麻绳将他活活勒死。

    “我死后要化作一黄土,铺在通向胜利的路上”。陈潭秋用他的鲜血和生命在茫茫沙漠中浇灌出一片生命的绿洲。时年47岁。由于消息隔绝,在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他仍被选为中央委员。新中国成立后,陈潭秋的遗骨被安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郊烈士陵园。


如果您喜欢,请把《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5、陈潭秋——矢志革命 坚贞不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5、陈潭秋——矢志革命 坚贞不屈并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