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陈树湘——兵不卸甲 马不解鞍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63、陈树湘——兵不卸甲 马不解鞍

    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五次反“围剿”,那样艰苦的环境,我们都不怕,难道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吗?

    陈树湘(1905~1934年),又名陈树香,原名陈树春,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共党员,红军高级将领。

    陈树湘1919年参加新民学会发动的长沙反日爱国运动。1921年与在长沙清水塘从事党的秘密工作的毛泽东结识,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参加北伐军叶挺部,历任班长、警卫团排长。同年9月随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上井冈山,历任红四军第三十一团连长、第三纵队大队长。参加了井冈山和赣南闽西地区的游击战争。1930年6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特务队队长,8月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特务队队长,负责对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的警卫工作。1931年后,历任红十二军团长、红十九军第五十六师师长、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第一零一团团长、第三十四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斗争中,陈树湘身经百战,屡建战功,逐步成长为红军的一位优秀指挥员。

    1934年10月,陈树湘率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全军总后卫,同国民党追兵频繁作战,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连续突破国民党军第一至第三道封锁线。11月27日开始,红一、红三军团在广西兴安、全州之间与国民党军激烈交战,掩护全军抢渡湘江。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陈树湘沉着果敢,指挥全师官兵顽强抗击,将敌击退。战斗夜以继日,红三十四师官兵与敌人鏖战数昼夜,付出重大牺牲,全师由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召集红三十四师团以上干部举行会议。通报了蒋介石调集共26个师30万形成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在湘江以东地区,彻底消灭我军的企图!会议要求,在党和红军生存亡的紧要关头,红三十四师在掩护八、九师团顺利通过苏江、泡江后,为全军后卫,在广西水车一带阻击敌军,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散会后,陈树湘在路上就布置了阻击任务。

    陈树湘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毫无惧色。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战斗,打退了周浑元部及大批其他敌人的一次又一次冲锋。终于掩护了中央机关、中革军委纵队和主力红军于12月1日渡过湘江,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这时,湘江沿岸各个渡口已完全被敌人封锁,红34师已被敌人截断在湘江东岸,无法渡江追赶主力。

    12月12日,红34师经江永的上江墟,道县的田广洞、立福洞,铜山岭山脉来到江华桥头铺附近的牯子江渡口。陈树湘见渡口雾气蒸腾,死一般寂静,就命令部队作好战斗准备,抢渡牯子江。当渡船行到河心时,埋伏在对岸的江华民团开枪了。陈树湘立刻命令一个班用机枪还击。他站在船头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指挥部队快速抢渡。江华民团头子发现陈树湘是红军指挥员后,命令一个枪手,瞄准了陈树湘。一枪打来,击中陈师长腹部,身负重伤。陈树湘忍痛指挥部队抢渡牯子江后,到下了。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流血不止,脸色惨白的陈师长,由江华界牌向道县四马桥方向退却。

    12月14日,当红34师余部100余人,来到道县四马桥附近的早禾田时,遭到道县保安团一营的伏击。激烈的枪声,惊醒了昏迷多时的陈树湘。他强忍剧痛,在两个战士的扶持下,指挥战斗。在打退道县保安兵后,陈树湘再次昏迷。战士们看着师长痛苦的神情,心中有如油煎般难受。

    突然,一个战士大吼一声:“跟敌人拼了,为师长报仇!”说完,拿起枪就要往山上冲。其他战士也积极响应。

    陈树湘被一阵喧哗惊醒,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拼尽全力大喊:“回来,不准胡来!”

    战士们听到师长的命令,赶紧围在师长身边。泪,挂在战士们的腮边,但谁也没有哭出声来。陈树湘在战士的帮助下,坐了起来,环视着身边这些可爱的战士,吃力地说:“怎么能跟敌人拼了呢?同志们啊,我们是毛主席亲自创建的革命队伍,是为穷苦大众打江山的。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五次反‘围剿’,那样艰苦的环境,我们都不怕,难道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吗?”陈树湘舔了舔干烈的嘴唇,语重心长地说:“敌人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我们,恨不得我们跟他们拼。看来,原路返回已不可能了。大家作好突围的准备,冲出去,到前面牛栏洞汇合。然后,到九嶷山区打游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树湘说到这里,伸出惨白而冰凉的手,与参谋长王光道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良久,陈树湘对王参谋长说:“老王,你是老同志、老党员,我把这支队伍交给你,你一定要将他们带出去!”王参谋长哽咽着说:“师长,我们一起走!”陈树湘勉强笑笑,说:“环境这么恶劣,我这个样子,能冲出去吗?你带队突围,我掩护。冲出一个算一个,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

    敌人新的进攻开始了!江华、道县、宁远三县的保安团,从四周蜂拥而上。陈树湘他们依据洪都庙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突出了重围。陈树湘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机修员牺牲了。敌人叫啸着扑向洪都庙……

    敌人抓到一名红军师长,高兴得发狂。在四马桥坐镇指挥的道县保安团一营营长何湘,命令将陈树湘抬到一间布铺里,为他找医送饭。企图从陈树湘口中得到红军的情报。陈树湘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毫不动摇,拒医绝食,坚持斗争。何湘无奈,只好于12月18日拂晓,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向上司邀功。上午8时许,当行至道县蚣坝镇石马神村附近的将军塘自然村后时,陈树湘乘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尽全力,大叫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

    陈树湘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割下,送到长沙悬于城门示众。群众将陈树湘的无头遗体与一同牺牲的警卫员,葬于现道县城内,潇水之滨,上关大桥西头北侧,中心粮库后面,二中左后方的飞霞山上,人称“双巴祖”。解放后,每逢清明,常有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去扫墓祭奠。


如果您喜欢,请把《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3、陈树湘——兵不卸甲 马不解鞍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3、陈树湘——兵不卸甲 马不解鞍并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