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苏兆征——工运领袖 革命领导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60、苏兆征——工运领袖 革命领导

    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中国无产阶级将坚持斗争到底!

    苏兆征(1885~1929年),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市)人,中共党员,杰出的工人运动领导人。

    苏兆征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93年,18岁的苏兆征为了谋生,赴香港一外轮当海员。1908年加入孙中山同盟会后,为革命党人筹措经费,传递信息,运送军火,成为广东地区反清革命的积极分子。当海员期间,由于失业返回家乡参加“阅报社”、“自治会”等农民组织,被反动官府拘捕入狱年余。1921年3月,和林伟民等人倡导,在香港成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1922年1月12日,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他被选为罢工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谈判代表之一。接着任代理海员工会会长。1925年春,代表香港工会赴北京参加国民会议促成全国代表大会,在党组织和李大钊等的教育和指导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留在国民会议促成大会和北方铁路以及大工业区工会工作数月。同年5月,积极筹备并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返回香港,组织香港工人,紧密配合广州工人,于1925年6月19日,举行了闻名世界的省港大罢工,以支持上海人民反暴爱国运动。被推荐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兼财政委员会委员长。这个委员会成为当时广东革命政府最可靠的得力助手。这次罢工坚持16个月之久,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由于他出色的工作,罢工工人誉称他和邓中夏为引导群众坚决反帝的“两盏明灯”。1926年1月,主持在广州召开的全国海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全国海员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同年5月,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于广州召开。他与刘少奇、邓中夏,李立三等一起领导并主持了大会。由于他长期在我国工运中卓有成效的贡献,大会代表一致推举他出任全国第二届执委会委员长,确认为工运领袖。1926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迁驻武汉。翌年3月,他前往武汉,代表中国共产党出任国民政府劳工部部长。任职期间,他立场坚定,积极维护工人的利益,反对武汉政府投降南京反动政府,反对“国共分家”,同叛徒以及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斗争,直至形势万分危急时,还将劳工部存款10万余元尽数发给失业工人救济所,以避免国民党反动派所攫取。4月,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4月底,和刘少奇等领导武汉人民开展抵抗日军制造的“四三”惨案的斗争。5月,他主持召开了中、苏、英、法、美、日、朝和爪哇等工会代表参加的太平洋劳动会议并致开幕词,被选为太平洋劳动会议秘书处主席。6月,主持召开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分别作了关于全国海员总工会工作报告及国民政府劳工部工作报告。当选为第三届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长。6月底,汪精卫怂恿军队非法强占全国总工会总部事件,北征令其立即撤走,并做好疏散与应变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7月下旬,赴九江发动工人,配合南昌起义。8月,领导武汉工人举行反抗国民党叛变革命的政治罢工。参加了党的“八七”会议,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建立广州工农民主政府,被推选为政府主席。12月中旬,由鄂回沪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具体负责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央财务小组的领导工作。1928年2月,率中国工会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并作了关于中国工运问题的报告。7月,率中共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六大”,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和农村工会国际副委员长,成为国际工运领导人之一。在莫斯科期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工委书记。由于长年忘我的工作,积劳成疾。1929年2月,带病回到上海,主持召开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次扩大会并作了关于出席赤色职工国际“四大”的报告。25日,因旧病复发,抢救无效,与世长辞。时年44岁。


如果您喜欢,请把《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0、苏兆征——工运领袖 革命领导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60、苏兆征——工运领袖 革命领导并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