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吴运铎——兵工战士 中国保尔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40、吴运铎——兵工战士 中国保尔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吴运铎(1917~1991年),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共党员。许多年来,他一直被人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至今印数达1000多万册,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教育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吴运铎,1917年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湖北大冶源华煤矿当工人。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抗日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奉命转移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在异常艰险的条件下,他带领工人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为前方部队制造急需的枪炮弹药。每当日伪军进攻根据地时,他就带领大家抬着机器打游击,只要有空就坚持生产,每次都按时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一次,在修复前方急需的炮弹时,雷管发生爆炸,他左手被炸掉4个指头,左腿膝盖被炸开,左眼水晶体被炸破,几近失明。但是,他知道前方急需弹药,等不及伤愈就回到兵工厂。抗战期间,他带领工人们研究改善武器装备,主持研制成功射程达540余米的枪榴弹和攻打碉堡的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战斗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7年,吴运铎奉命去大连建立引信厂并担任厂长。在一次试验弹药爆炸力的时候发生意外,他被炸得浑身是伤。在几个月的治疗中,他阅读苏联小说,从中得到鼓舞和激励;为了伤愈后更好地工作,他努力学会了日文;当他能下地时,便请示领导买来化学药品和仪器,把病房变成实验室,研制成一种高效炸药。

    在战争年代,他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仍留有几十块弹片。他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科研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冬,党组织送他到苏联去治疗。在莫斯科,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夫人听到了关于他的事迹,特地到医院看望他。苏联医生对这位“中国的保尔”十分热爱和崇敬。经过精心治疗,他的左眼重见光明。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邀请他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从此,“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名字传遍祖国大地。

    全国解放后,吴运铎先后任前中南兵工局副局长、二机部第一研究所所长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并于1952年至1954年在原苏联远东兵工厂进修实习。回国后,任447厂(新建火炮工厂)总工程师。此后他又从事火炮技术研究。1954年至1965年间,他主持无后坐力炮、高射炮、迫击炮和轻武器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且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年青的兵工专家,为国防现代化和改善我军装备作出了贡献。

    吴运铎工作勤奋,生活俭朴,始终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他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经常深入工厂车间和试验场,亲自动手,与技术人员和工人起研究产品的改进,使得技术成果能迅速转化为可靠的产品,大大缩短了兵工产品的研制周期。他即使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在思索着兵器的改进问题,并且不停地绘制方案草图。

    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多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用共产主义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广大群众。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一颗传奇式兵工之星从此陨落了。


如果您喜欢,请把《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40、吴运铎——兵工战士 中国保尔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40、吴运铎——兵工战士 中国保尔并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