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江上青——晓天画角 惊醒沉睡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34、江上青——晓天画角 惊醒沉睡

    脱去镣铐,回复“人”底面貌,

    ——江上青烈士遗作《前进曲》

    江上青(1911~1939年),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革命烈士。

    江上青少年时代是在扬州度过的。五四运动时,他在扬州琼花观小学读书,后转入扬州第一高等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扬州代用商业学校。在此期间,江上青在该校进步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革命宣传和募捐活动。

    1927年春,大革命风暴席卷了全国,北伐军在攻占南京后,又光复了扬州,此时扬州的中共党团组织转入公开活动,因而使江上青系统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认清了自己应走的道路。

    1927年江上青考取了南通中学高中部,与思想进步的同学顾民元结为知己,一同投身于进步学生运动,并同时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江上青又转回扬州中学高中部读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28年12月,他在江家桥家中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由于证据不足,反动派判江上青半年徒刑,囚禁在苏州司前街监狱。江上青在狱中坚贞不屈,继续坚持斗争。

    出狱后,由于已被扬州中学开除,江上青遂接受组织安排,于1929年8月到田汉等著名进步文化人士执教的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学习,此时,江上青已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进入上海艺大后,有幸与郁达夫、蒋光慈、阳翰笙等进步文学家接触,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政治热情。他以笔作武器,写了一些政治抒情诗,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为新社会的诞生而呐喊。

    1931年8月,江上青受党组织派遣重返上海,到暨南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3年到1936年,江上青先后在仪征十二圩中学、东海民众教育馆和扬州平民中学任教,利用各种机会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在他的影响下,很多师生先后参加了革命工作。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鉴于南京、扬州濒临沦陷,江上青、陈素、莫朴、王石城等联合了一批想到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学习的热血青年,成立了“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准备到武汉通过八路军办事处,北上革命圣地延安。宣传团团员自备路费,于11月22日从扬州出发,经过仪征、六合、江浦、和县、巢县、合肥等地,历时10个月,沿途进行街头宣传,教唱救亡歌曲,作宣传画、写标语,演《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我们故乡》等抗日救亡的街头剧。江上青在街头演讲中,以强烈的鼓动性和令人倾倒的演讲才华,鼓舞了无数听众,大家都称赞他是一位杰出的宣传家。

    1938年10月,江上青、赵敏、周村等7名中共党员接受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长张劲夫的派遣,组成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江上青任特支书记,随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盛子瑾到皖东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江上青到皖东北后,公开身份先是民运科长,不久即任安徽省第六行政区专员秘书兼第五战区第五游击区政治部主任。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他以公开和隐蔽的两种身份,以高尚的品质和特殊的才能,为我党我军创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1939年元旦,江上青与中共党员赵汇川取得联系,建立了由赵汇川领导的“六抗”第三支队;紧接着又安排中共党员徐崇富收编地方小股部队,组建为“六抗”特务支队,徐崇富为支队长;安排党员石青到泗县大庄集一带收编地方武装,组建为“六抗”农民支队,石青为支队长;江上青设法与大革命失败后失去组织联系的原中共党员卢新民取得联系,收编五河一带武装力量,组建为“六抗”淮河支队,卢新民任支队长。同时还组建了各县、区、乡抗日武装力量。县建立武装大队,区建立武装中队,乡建立武装分队。到1939年8月五游(六抗)司令部组建了六个支队,由100多人枪,发展到4000多人枪,这些由共产党领导或控制的部队后来编入了新四军,成为驰骋江淮大地的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

    在扩大武装力量的同时,江上青还不失时机地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普遍建立了党的秘密基层组织,安排许多中共党员担任乡长、镇长,从而使泗县的区乡政权牢牢地控制在我党手中,为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的建立、中共苏皖党委的南移和新四军四师东进皖东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江上青认真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他一方面在农村组织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还想方设法征得盛子瑾同意,广泛邀请社会名流、开明士绅参加政府工作。管镇王晓庄王赞虞是一个很有才能、很有影响的热血抗日青年,江上青主动上门,请他出来工作,委任他为五河县三区区长,工作很有起色,后在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双沟东陈店村的陈荫南是地方名流、开明绅士,江上青多次登门请他出来参加政府工作,此后陈荫南一直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努力做好工作,在淮北地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建国后,陈荫南仍以民主人士的身份,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半城祖树屏是当地有名的士绅,江上青登门请他出来任“五游”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半城一带很快成为皖东北最稳定的地区。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原泗县县长、时任灵璧县县长的许志远,不抗日,拉势力,树山头,在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与盛子瑾矛盾激烈,对皖东北抗日局势影响很大。江上青派中共党员吕振球到河南永城与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彭雪枫取得联系,请他们到皖东北来作抗日的后盾。7月,彭雪枫派豫皖省委书记张爱萍及刘玉柱前来皖东北与盛子瑾谈判,由于江上青作了大量工作,很快达成协议,在半城张塘公开设立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

    江上青为避免盛子瑾、许志远之间的冲突,影响皖东北抗日的局面,在征得张爱萍和特委书记杨纯的同意后,不辞辛苦地奔波于泗县和灵璧之间,促成盛、许二人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胡炳云大队驻地灵璧县张大路举行会谈,在张爱萍主持下,许志远表面表现很好,愿意接受盛子瑾的政令,会谈很圆满,但暗地里许志远指使反动地主柏逸逊、王铸久部,埋伏在盛子瑾回程经过的泗县刘圩区小湾村。当盛子瑾、江上青等经过时,突然发起猛烈袭击,江上青奋起反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28岁。

    噩耗传来,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各界人士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分别在青阳、半城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江上青遗体安葬在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附近的崔集。1982年迁葬于江苏泗洪县烈士陵园,并树碑立传,由老将军张爱萍题写碑名,杨纯、刘玉柱、周村撰写碑文。1985年4月13日,江上青的子女江泽民、江泽玲、江泽慧等专程前来为江上青扫墓,以寄托深切的哀思。


如果您喜欢,请把《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方便以后阅读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34、江上青——晓天画角 惊醒沉睡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34、江上青——晓天画角 惊醒沉睡并对奉献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前英雄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