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秦文贵——戈壁荒漠 见证青春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84、秦文贵——戈壁荒漠 见证青春

    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要有时间和空间的,决定我成功的时间、空间都在青海。是青海油田人的朴实真诚,坚定了我认真工作、踏实做人的信念,我感谢他们,更感谢青海!

    秦文贵,男,汉族,河北省平山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出生,现任中石油工程技术分公司副总经理,全国青联副主席。

    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的秦文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油田——青海油田。在那片戈壁荒漠里,他一干就是20多年。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以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先后主持完成了“狮子沟裂缝油藏综合研究”、“尕斯库勒油田开发井优化井身结构”等多项科研项目,推广应用了“U型解卡法”、“成像测井”等数十项新技术、新工艺,解决了大量生产技术难题,大幅度提高了钻井速度,使两个月打成一口井的梦想变成现实。1995年,他在尕斯油田处理技术套管事故时,提出了钻井简化套管程序的大胆设想。经过半年的苦心钻研,秦文贵和他的科技组完成了简化套管程序课题,并成功地打出了4口深开发井,节约钻井成本近700万元。1992年,秦文贵获得了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的机会。学习结束后,他谢绝了国外石油公司的高薪聘请,毅然选择了回到祖国,回到青海油田。他以对祖国石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锻炼成长之路。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一、“头戴铝盔走天涯,昆仑山下送晚霞”

    秦文贵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油田。当时,他也有过犹豫,因为那里是石油行业人人皆知的全国海拔最高、生活最苦的油田。但他也深知,那里地域辽阔,油气发展潜力大,年轻人到那里一定会有所作为。于是,他怀着“头戴铝盔走天涯,昆仑山下送晚霞”的豪情走向了戈壁瀚海。

    初到井队,队长让他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扫钻台、擦机器、收工具、打吊钳……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却睡不着觉,还总流鼻血。别人告诉他,这叫高原反应。两个月后的一天深夜,大地被惊醒。井喷了!不一会儿,井口压力已上升到了200多个大气压,而放喷管线又被结晶盐堵死,若不立即处理,将会抬翻井口,造成井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秦文贵看到睡梦中惊醒的钻工们连安全帽都没来得及戴,甚至光着膀子就跳进齐腰深的泥浆中。在巨大的地层压力作用下,数千米深的盐水泥浆狂龙般喷涌而出,暴虐地扑向靠近它的每一个人。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秦文贵感到血在往上涌。愣怔片刻,他把外衣一脱,跳进泥浆,加入到抢修管线的人群中。

    黎明时分,井喷终于被制服了。为了洗掉身上的泥浆和油污,秦文贵学着师傅们的样子,先用汽油一遍又一遍地擦,再用肥皂一次又一次地搓,浑身蜇得火辣辣地疼,不久身上开始脱皮。

    经受了盐水泥浆的“洗礼”,秦文贵意识到,来柴达木需要勇气,而为柴达木献身更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渐渐地,大漠的风沙吹粗了他的皮肤,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黑了他的面庞。在全队掰腕子比赛中,他已排名第二。打钳子、甩钻杆、扶刹把、下套管……钻井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了如指掌。

    闯过了生存关的秦文贵,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在高高挺立的钻塔上,他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那就是,只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他的人生才有价值。

    秦文贵在最艰苦的井队一干就是5年。5年中,他从不摆大学生的架子,和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

    二、努力学习,贡献柴达木盆地

    渐渐地,秦文贵发现,柴达木盆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油田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严重阻碍了青海油田的进一步发展。要改变现状,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实干。他深知,在艰苦地方苦熬不算真本事,只有自强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才有真正的价值。一种强烈的责任心、紧迫感促使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为学好英语,秦文贵自费订阅了英文《中国日报》、《北京周报》等报刊,长年坚持用英语记工作日记。劳累了一天后,别人已酣然入睡,他还就着昏暗的灯光学习。秦文贵坦言,扎实的英语底子,为他日后查资料、搞科研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油沙山一口井的施工中,为了防止把井打斜,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提出采用刚性满眼钻井技术和钟摆钻井组合工艺。他的建议被采纳了。实践证明,不仅井身质量合格,而且钻井速度提高了20%,节约成本20多万元。毕业第五年,他入了党;第八年,他当上了钻井队队长兼工程师。

    1992年2月,经过严格的考试,秦文贵被选派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习,为期13个月。在加拿大学习的日子里,秦文贵上午在大学学习,下午则到AKItA石油公司跟班作业。一有空闲,他就泡在图书馆,研读专业书刊,了解钻井新工艺。在跟班实际操作中,他处处留心,事事观察,凡是觉得有启发、有价值的东西都一点不漏地详细记录下来。

    学习结束后,秦文贵毅然谢绝了高薪挽留等国外的优厚条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他热爱的青海油田。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84、秦文贵——戈壁荒漠 见证青春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84、秦文贵——戈壁荒漠 见证青春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