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李春燕——赤脚医生 患者亲人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53、李春燕——赤脚医生 患者亲人

    我个人命运的改变是容易的,但现在关键的是所有乡村医生的命运都需要改变,如果他们的命运都能够得到改变,那么我们群众的生活将显得更加祥和幸福,大家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就能看到更多友好幸福的微笑。

    李春燕,女,苗族,贵州省从江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出生,现为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博爱卫生站医生。

    2000年,李春燕从卫校毕业后来到大塘村。该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生活贫穷,“小病扛,大病顶,实在不行把巫师请”是当地群众缺医少药的真实写照。2001年,为了利用自己学到的医术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春燕卖掉了家里3头耕牛中的两头,筹集资金2000元,开办了大塘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卫生室。卫生室创办之初,她连药箱也买不起,只好用竹篮子代替,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也是从当医生的父亲那里借来的,但是她仍以高度的责任心为村民们服务。当地村民家庭困难,看病吃药大多付不起钱,只能赊欠记账,久而久之,卫生室资金周转也就越来越难,李春燕家里为此还背上了7000多元的债务。为了筹钱买药,李春燕和家人把家里剩下的一头耕牛也卖了,最困难的时候,她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包括结婚戒指。李春燕多年如一日,任劳任怨,默默奉献,服务群众,共医治病人上万人次,接生婴儿百余人,她常常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病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2007年,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一、开办卫生室对抗迷信巫术

    大塘村过去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巫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治疗。

    李春燕的卫生室在创办后受到村民欢迎的场面并没有出现,长期相信巫师的村民们对这个挎着竹篮、不穿苗族服装的年轻姑娘没有投以太多的信任,找她治病的村民寥寥无几。出身于医学世家的李春燕向来对巫术深恶痛绝,她决定用实际行动来“抢占”自己的“领地”,为了便于与村民沟通,不会讲苗语的李春燕在家人的帮助下学会了苗语。于是,一场医学与巫术的争斗自李春燕创办卫生室后悄然在大塘村展开。

    大寨村民组一吴姓人家孩子得了肠炎无钱治疗只好请巫师来“治病”,恰巧李春燕路过,她问这户人家是相信医学还是巫术,主人为难地说两样都相信。李春燕当即为患者作了诊断并开了药,没几天,孩子的病治愈了。随着治愈患者数量的增多,李春燕慢慢获得了村民的信任,找巫师的人越来越少,来卫生室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二、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

    12岁的王岁山患了肠套叠,贷款几千元在医院治疗未愈,来找李春燕。为给王岁山治病,李春燕把他接到家里来治疗,一个多月后,王岁山痊愈,而李春燕分文未收。一次,村里有一个产妇做完人流后,突然大出血昏迷不醒,万分危急之下,其家人想到了李春燕,连夜把她请到了家里。病人用药后,李春燕在她的床边守候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产妇脱离危险,产妇的家人异常感激。

    村民的认可让春燕感到欣慰。但不久,春燕就发现随着来求医村民的增多,小诊所的状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难维持了。因为穷,许多村民付不起药费,有些甚至连一两块钱都要赊账。

    眼前的这一切使年轻的李春燕有些撑不住了,她产生外出打工的念头。可是,就在收拾好行李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欠账的村民纷纷来到李春燕的卫生室,5角、1元、2元地将欠账还上。“燕子,有钱了你就不会走了吧?”捏着村民们还来的一堆皱巴巴的总数才100多元的块币和角币,李春燕猛然读懂了乡亲们眼神里的期盼和信赖,她知道村民们需要她,于是毅然留了下来,再也没有离开的念头。

    很多年过去了,李春燕的账本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村民一块、几块、几十块的欠账消了又写,写了又消,缺口照样不断地加大。可李春燕不改初衷,一直坚持在缺医少药的乡村默默奉献。2004年反映李春燕全力抢救新生儿事迹的文章《一生只有八小时》在法制日报、南风窗、凤凰卫视等媒体进行报道和转载,称她为感动全中国的女村医。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众多国内外媒体都对李春燕的事迹进行过报道。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53、李春燕——赤脚医生 患者亲人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53、李春燕——赤脚医生 患者亲人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