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吴天祥——为党分忧 为民解难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43、吴天祥——为党分忧 为民解难

    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吴天祥,男,汉族,湖北省钟祥市人,中共党员。1944年出生,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原巡视员。

    1962年应征入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退伍后8次出席师、军、军区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被数为军、师标兵,全国积极分子。1969年至今,先后任武昌区公安局民警、干部,武昌区干校理论教员,武昌区知青办公室干部,武昌区公安分局联防办公室干部,武昌区人大干部、副科长,武昌区信访办公室副主任,武昌区副区长。曾被表彰为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特等劳动模范、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

    一、平常心做不平常事

    1990年11月,46岁的吴天祥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从此,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数年间,他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问题近万个,积极为贫困户解难。后来当上了副区长依然如此。

    他的事迹曾打动了千家万户:为帮军属解决住房困难,他曾骑着自行车在武昌与汉口之间跑了7趟;为了疏通一居民院的公厕和下水道的管道,他跳进窨井清除障碍;他18次义务献血5500多毫升,4次跳入长江救人,结交了300多个“穷亲戚”;走访群众调查研究从不用公车,在江城几十年,坚持乘公汽或骑自行车,先后更换了16辆自行车;当副区长分管劳动就业,帮助安置下岗职工子女300多人,却从没安置过一个亲友,至今,他的很多亲戚都在老家农村种田,摆地摊。每搬一次家,他都坚持把自家的门牌和电话公之于众。

    10多年来,吴天祥先后赡养了7位孤寡老人,还把5个孤儿抚养成人。

    在很多人眼里,吴天祥的“不平常”就在于他把每件事都做得那样“平常”,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二、住院期间关心帮助病友的故事

    两次让床,接待群众,慰问金全部捐献———在吴天祥一次手术住院的73天里,仍然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天职,把“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口碑在病房中播撒。

    夜半,省人民医院住院部眼科病房。吴天祥躺在走廊的长木椅上辗转难眠,刚作完青光眼手术的他,眼睛还未痊愈。忽然,一双瘦削的手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吴区长,您在这里睡——”72岁的老农曾木清百感交集,说不出话来。

    蔡甸区侏儒街宁堡村五组村民曾木清,孙子因视网膜脱落做手术,住进省人民医院住院部。钱花得差不多了,不敢住旅店,挤在病床睡又怕影响孩子的康复,曾木清坐在凳子上,靠着病床边睡觉。爱到各个病房“串门”的吴天祥看到曾老汉脸色太差,问清原委后说:“老曾,今晚到我的病床去睡。”曾老汉欣喜之余不禁问道:“那您睡哪儿?”吴天祥笑着摆摆手:“我有办法。”

    睡到半夜,曾老汉起床小解,在厕所旁的木椅上发现了吴天祥。他一时心酸,紧紧握着吴天祥的手:“原本以为您有地方睡,原来是睡在这里。吴区长,您和我非亲非故,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吴天祥回答:“我是共产党员,不关心老百姓就不算共产党员。”

    6月30日住院至9月10日出院,吴天祥在省人民医院皮肤科、眼科住院的短短73天内,结识了许多像曾木清这样的“穷亲戚”,留下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医生、护士不能忘记,吴天祥的病房总是有人找,从早上6时到晚上9时,看望、信访、找他解决问题的人络绎不绝。因休息不好、眼压太高,他的青光眼手术治疗不得不一再延后。为了让他得到休息,组织上给他安排了高干病房,吴天祥6次婉拒:“高干病房太花钱。再说,我得跟群众在一起。”住院期间,他一直住在普通病房。各级各界的慰问金共15600元,吴天祥与老伴商量后全部捐给27户困难群众,并一一在笔记本上作了记录:蔡甸区曾木清2000元、中华路街潘秀兰1000元……

    吴天祥始终坚持“人生在世,‘奉献’二字”的人生观,乐于助人,乐于结交“穷亲戚”、“穷朋友”,经常为生活有困难的群众提供帮助。多年来,他利用休息时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万人心,帮助了无数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人们视他为亲人。他为政清廉,拒绝吃请,拒收礼品,淡泊名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43、吴天祥——为党分忧 为民解难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43、吴天祥——为党分忧 为民解难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