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包起帆——抓斗大王 运输革命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25、包起帆——抓斗大王 运输革命

    只有立足岗位才会有机遇,爱岗位才会发现机遇。

    包起帆,男,汉族,浙江省镇海市人,中共党员。1951年出生,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著名全国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专家、高级工程师。

    包起帆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发明创造20多年,开发了新型抓斗系列共140多种,广泛应用于港口、铁路、化工、军工、河道等行业,多次在日内瓦、布鲁塞尔等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防漏散货抓斗”等9项成果获国家专利,被誉为“抓斗大王”,并被英、美两国国际传记中心分别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及21世纪金质成就奖。

    一、抓斗大王

    18岁那年,包起帆进上海港当了一名装卸工,从此踏上了坎坷的发明创造之路。为了实现用抓斗装卸木材的梦想,包起帆如饥似渴地学习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生活被浓缩在起重、力学、机械与结构设计的理论和计算之中,脑海浮沉着各种数据、原理和构想。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尝遍失败、艰辛和磨难,包起帆和他的同事终于创造出“木材抓斗”。这项革新填补了国际港口装卸工具的一项空白,结束了我国港口码头人工装卸木材的历史,保障了工人安全,提高了劳动效率。

    二、创新大王

    之后,包起帆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他开辟了我国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其创新举措引发了我国内贸水运工艺的重大变革,成为同行公认的开拓者。2001年他主持了上海港“集装箱智能化管理技术研究”,首次提出用智能模糊技术来实现集装箱码头机械全场自动调度和集装箱堆场堆取,首次提出了码头集装箱多级优化管理系统,用数字化、智能化来提升港口的核心竞争力,2004年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他主持了“现代集装箱码头建设集成与创新技术研究”,提出了用虚拟技术来建立码头仿真模型和新型集装箱港区功能横断面布置模式等创新理念,2006年该成果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他主持了上海市科委“现代集装箱物流与装备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研究和国家“863”计划子课题“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研究”,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带有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商业运营的集装箱班轮示范航线,被国外专家誉为“一场改变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

    他的创新业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2006年5月,在第九十五届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他一次获得4项金奖,成为105年来一次获得该展会奖项最多的人。20多年来,他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了12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

    长期以来,他把自己搞发明、搞创新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的各类奖金和国务院专家津贴,全部捐送给企业伤残职工和困难职工。这条规矩,他整整坚持了25年。2005年,他又获得了全国职工技术创新一等奖,20万元奖金,18万分给了同事们,2万送给了两名瘫痪在家的老职工。包起帆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199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989年、1995年、2000年和2004年先后四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6年、2004年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25、包起帆——抓斗大王 运输革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25、包起帆——抓斗大王 运输革命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