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马海德——卫生先驱 国际战士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张明林 本章:05、马海德——卫生先驱 国际战士

    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

    马海德(1910-1988)原名乔治-海德姆,男,出生于美国,原籍黎巴嫩,中共党员。生前系卫生部高级顾问,曾任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会长、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马海德1933年毕业于日内瓦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他从美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革命,最初在上海从事医疗工作,随后参加上海国际友人组织的马列主义小组,协助我地下党开展工作。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到陕北,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直战斗在陕甘宁边区。解放战争时期,他随中共中央转战到西柏坡,他以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精湛的医术为解放区军民服务,并在对外交往中作出了卓越贡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称赞。1938年至1940年仅3年时间里,他就为陕北军民治病4万余人次。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马海德担任八路军总卫生部顾问。抗日战争胜利后,马海德留在中国,继续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195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马海德加入中国国籍。马海德为我国上世纪60年代初基本消灭性病和防治麻风病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

    一、研究制订防治性病规划,为消灭性病打下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性病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边远地区的50多个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人患有性病,不少地方因此而人口锐减。马海德一开始就指出:“性病不是单纯的一种疾病,而是社会病。这种病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与社会主义制度极不相称。”为此,他下决心为在中国的国土上消灭性病而奋斗。

    1954年皮肤性病研究所正式成立,马海德主管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并兼任麻风病研究室第一届主任。此后,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他不仅参加制订了全国性病的防治规划,还负责规划的贯彻落实。他亲自制订下乡计划,确定下乡路线以及选点和分组等具体措施,还参与编写讲义教材和绘制图谱等诸多的工作,为我国消灭性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疗梅毒的有效方法

    50年代中期,为了彻底消灭梅毒,皮肤性病研究所需要制订出一套从发现病人、确诊到治疗方法等都符合中国国情的消灭梅毒的措施,马海德担任这项科研工作的总指挥。在治疗梅毒方面,当时担任皮肤性病研究所顾问的其他外国专家提出要用“914”和铋联合使用的长期治疗方案。这种办法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马海德同国内专家都提倡用青霉素10日疗法。这种办法在国外曾经使用,证明方法简便、节省人力、物力,但在国内还没有远期疗效的观察资料。为此,从1954年起,马海德每年都用一半以上的时间带领科研小组到边远的农牧区,复查1950年和1951年医疗队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远期疗效。

    在幅员辽阔的农牧区,对梅毒患者要一个不漏地进行复查,困难是很大的,常常为了寻找一个病人,他们要跑很远的路程。有时做实验,水质不好,不能保证血清试验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马海德总是自己动手,教大家就地取材,做简易的沙滤缸,保证实验用水的质量。平时,从病损中检查梅毒螺旋体,需要用暗视野显微镜,可是这些地方没有电,马海德就对显微镜进行了改造,用干电池作电源,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活动的螺旋体,从而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他们就这样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保证了各种化验数据的可靠性。经过四、五年的努力,马海德终于从理论和科学数据上证实了,在中国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效果是好的,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此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这种办法,对大量的梅毒病人进行治疗。在人民政府的组织下,经广大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1964年,中国取得了基本消灭性病的震惊世界的成就。

    三、建立麻风综合防治研究基地,控制麻风流行取得成功经验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在我国基本消灭了性病之后,马海德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消灭麻风病工作中去。麻风病在我国流行了几千年,人们对麻风病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对患者又存在歧视态度。当时,我国的基层防治力量相当薄弱,因此,要想控制乃至消灭麻风病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面对困难,马海德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挑重担,亲自带领研究室的人员拟定了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和保护劳动力为目的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在马海德的主持下,分别在江苏省海安县和广东省潮安县成立了麻风病综合防治研究基地。他会同研究室的人员与当地防治人员一道先后在这两个县进行了长时期的现场防治研究。他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网的作用,注重社会防治,综合已有的有效技术措施,在患病率高的县控制麻风病的发生,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工作,很快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个经验被推广后,全国的麻风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明显下降,许多地区达到了控制或基本控制的指标。

    为了引起全社会对麻风病人的重视,马海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提议把每年第一个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作为中国的麻风节。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人民政府的认可。

    四、提出“中国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口号

    马海德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1981年满怀信心地提出了:“中国要在200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奋斗目标,并得到卫生部的支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马海德认为不能再沿用欧美国家19世纪建立麻风村、麻风病院的老办法,而应根据中国国情,大胆闯出一条防治麻风病的新路子来。他尊重科学,强调防治麻风病应由住院隔离治疗转变为社会防治;由单一药物治疗转变为多种化学药物联合治疗;由单纯的治疗转变为治疗与康复并重;由专业队伍孤军作战转变为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作战的“四个转变”的作法。他还积极开展中外医学界的合作与交流,争取国际上的广泛援助。1985年,经他不懈的努力,在广州成立了中国麻风病防治协会、中国麻风病福利基金会和中国麻风病防治研究中心,并在中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麻风病学术交流会。


如果您喜欢,请把《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方便以后阅读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05、马海德——卫生先驱 国际战士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05、马海德——卫生先驱 国际战士并对感动中国·100位新中国成立后模范人物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