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懋功会师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莫志斌 本章:28、懋功会师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带领下,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达维乡胜利会师。

    懋功(今小金),是夹金山下的一个有数百户人家的小县城,居住着藏、回、汉等族人民。周围有雪山环抱:东南面是夹金山,南面有蛇皮梁子,东北面有牛头巴朗山、虹桥山,北面有梦笔山。在距小金县城35公里的达维老街东侧300米处的河岸上,有一座长13.6米,宽2.8米,呈东北向西南走向,至今保存完好的小木桥。它就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部队胜利会师的历史见证——达维会师桥。如今该桥和县城美兴镇的天主教堂(红军“同乐会”遗址),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二师四团,克服重重困难翻越夹金山,来到与达维古镇遥相呼应的半山坡上,与正在执行任务的红四方面军策应部队二十五师七十四团意外相逢。当时红四团的战士们刚到山脚,便听到一阵枪声,由于两军相距较远,一时敌友难辨,战士们一个个警惕地注视着前方,握紧手中武器,准备向前冲杀。一方面军团长王开湘派出三个侦察员去探明情况,司号员先吹起了联络音号,战士们接着大声喊话,对方回答了,但距离太远,听不清楚。随着两军距离的拉近,随风飘来了微弱的声音:“我们是红军!”原来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来到了。顿时,山脚下爆发起一阵长时间的热烈的欢呼声。在达维的木城沟(今夹金沟),会合后的两军战友们紧紧握手,泪水夺眶而出。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经过多少艰难征战,在这荒凉的雪山脚下,两支兄弟部队想不到竟在这里胜利会师了。

    战士们欢呼着涌进红四方面军驻地达维村,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热情地欢迎中央红军的战友们,给兄弟们腾让住房,运送粮食,嘘寒问暖。早在多天前他们得知中央红军即将到达,就着手准备迎接兄弟的事宜了,他们发动群众筹集了慰问中央红军的物资,还亲手织了毛衣,打了草鞋。仅红三十一军一批就送给红一方面军衣服500套,草鞋1400双,毛袜500双,毛毯100条,鞋170双,袜底200双。大家制作的每件慰问品,都渗透着战士们对红一方面军的兄弟情谊,使衣衫破烂、饥寒交迫的中央红军备感温暖。

    在杂谷垴街旁的墙壁上,贴出了一幅宣传画,上面画着两位高大的红军,正在热烈握手。它是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象征,也表达了红四方面军指战员日夜盼望中央红军到来的喜悦心情。

    6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带领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陆续翻过夹金山,进抵达维,在达维桥头受到红四方面军九军二十五师所部的热烈欢迎。

    红军还没走到桥边,激昂的口号声已经响成一片。“欢迎中央红军!”“一方面军老大哥辛苦了!”这些平实而简单的口号此时在转战万里尝尽艰辛的战士们的耳中听来,别有一番感触。人人热泪盈眶。这些来自山南海北的朴素的工农子弟,他们本来都是不相识的,今天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激起一种难以描述的亲切而深厚的兄弟情感。

    为了庆祝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红军在达维古镇后山上的喇嘛寺前的一块开阔地上,举行了胜利会师的庆祝大会。夜晚,熊熊的篝火映红了天空,战士们的脸上闪耀着欢乐的光辉。当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来到会场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庆祝胜利翻越夹金山!”“庆祝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非常热烈,充满战友深情。随后,部队表演了精彩的文娱节目,四川民歌、兴国山歌、舞蹈、话剧……一个接一个;杨尚昆将军的妻子李伯钊跳的苏联水兵舞,受到热烈的欢迎,大家反复要她再来一个。红军战士们兴高采烈,掌声不绝,热烈欢庆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指战员们人人兴高采烈,大家放声高唱《两大主力会合歌》:

    两大主力军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

    欢迎四方面军百战百胜英勇兄弟!

    团结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力量,嗳!

    团结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力量!

    万余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

    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汇合!

    为着奠定赤化全国巩固的基础,嗳!

    为着奠定赤化全国巩固的基础,

    随后,6月16日,中央红军在党中央的率领下,进驻懋功,受到了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在懋部队的热烈欢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住在一座法式建筑的天主教堂院内。6月18日晚上,在天主教堂的东厢房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和军委领导会见了红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并同他进行了亲切的谈话,了解了红四方面军的情况,充分肯定了四方面军的成绩,表达了中央对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的深切关怀和慰问。无疑,懋功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961年,当地政府在达维会师桥头上方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红军长征一、四方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如今它仍坐落在达维,见证着曾经在那里发生的一切。

    懋功会师不仅仅是红军两大主力的会合,也是一段情缘締结的开始。刘伯承与汪荣华这对伉俪佳偶就是在会师中结识的。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党中央派代表团慰问四方面军,在杂谷垴河边,红四方面军的战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中央代表团的到来。

    代表团10多名成员中,有一位戴着眼镜、富有军人气质的人特别引人注目。在欢迎的队列里,有一位来自大别山区的18岁姑娘,名叫汪荣华,见这位军人气质非凡,不由看出了神。她急忙问站在身边的陈明义同志说:“那个戴眼镜的人是谁呀?”陈明义告诉她:“他是刘伯承总参谋长。”“啊!他是刘伯承!”汪荣华不由得多望了刘伯承几眼,当刘伯承从她面前走过,汪荣华脸一下红了,低下了头。也许,她自己还不清楚,爱神之箭已射中了她。随后他们在二万五千里征程中培养出了感情,1936年中秋前后,全军沉浸在三大主力军即将会师的喜悦之中,在曲子镇靠近清沅河的甘南小镇上,刘伯承和汪荣华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绽开的爱情之花也结出了果实。他们的婚礼极为简朴,没有鲜花和丰盛的酒宴,没有崭新的被褥,更没有红烛新房,但他们感到是那样的幸福。他俩的爱情,就像天上皎洁的月亮,穿过长征路上万里风云,闪射出耀眼的光芒。


如果您喜欢,请把《告诉你真实的长征》,方便以后阅读告诉你真实的长征28、懋功会师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告诉你真实的长征28、懋功会师并对告诉你真实的长征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