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通信战线的舵手——记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通信科长海凤阁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石魁史立成 本章:107、通信战线的舵手——记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通信科长海凤阁

    清明时节,几位老战士来到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怀着深深的敬意,凭吊我军通信战线上的一位英雄。

    近半个世纪以前,在日寇发动的空前残酷的大“扫荡”中,他率领电台大队的勇士们突围,把热血洒在了太行山的峻岭上。

    他,就是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通信科长——海凤阁。

    海凤阁出生于1909年2月8日。回族人。曾在山西运城一个教会中学深造,回乡后当了教书先生。1928年考入冯玉祥开办的无线电专业技术学校,攻学无线电技术。1928年底考试时,他以优异成绩名列第一大队榜首,随即分配到冯玉祥西北军鹿钟麟部当了电台报务员,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失利,海凤阁所在的电台被编入国民党的二十六路军七十四旅。1931年12月14日夜间,二十六路军官兵在江西宁都暴动,海凤阁和40多名无线电通信人员携带8部电台投奔了红军。红军从江西向陕甘宁长征途中,他担任红一军团无线电队大队长,与政委杜平密切合作,完成了各项任务。1936年1月,在陕北甘泉,由杜平和曹丹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七·七”事变后,卢沟桥的枪声燃起了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烈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挽救华北危局,在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统率下,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海凤阁任总部通信科长兼通信营长和无线电大队长。

    1937年9月,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时,通信科下辖有1个电话连、1个通信连、1个无线电大队,还有1个新闻台设在政治部。1938年组建了通信队(骑传为主),还增加了1部50瓦电台,负责与延安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等单位的联络。以后,又增加了1个战报台。无线电队最多时达6个分队。1940年以后,战争形成相持局面。“扫荡”与反“扫荡”斗争越来越激烈。时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处第三科科长的海凤阁经常彻夜不眠,精心部署前线的通信联络,频繁地组织行军转移。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与大家同甘苦,共患难,由于工作需要,他享受技术津贴,有条件的时候还发些肉蛋白面,但他从不自己享用,总是分给病号和同志们一起吃。同志们提起他,总是亲热地称呼“我们的海科长”。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部队越来越扩大,前线急需无线电技术人员。前方总部通信科在晋东南屯昌、潞城一带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学员都是由各部队选送的十五六岁到20岁的有一定文化的青年士兵。太行山下,清漳河边,庙宇堂屋作教场,搭起门板当桌子,从河滩搬些石头作凳子,自制振荡器、电键,练习收发报。海凤阁和通信科及电台干部亲自兼课,采取速成训练方法,从1937年至1942年共举办五期训练班和教导队,先后培训出政治坚定、技术精明、具有良好操作技能的180多名通信技术人才,从这里奔赴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这些同志,在后来我军通信工作的建设中,都成了骨干力量。

    1940年秋百团大战以后,日寇加强了在华北的兵力,对抗日根据地疯狂地进行“扫荡”、“蚕食”,实行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1941年11月上旬,敌三十六师团5000余人分数路向黎城之北的黄崖洞修械所突然发动围攻。这个修械所是八路军的弹药供应和枪械检修基地,负责守卫的特务团、修械所员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正当战斗激烈的时候,特务团电台出了故障,接连几天和前方总部失去了联系。彭总十分焦急,下命令限时与黄崖洞取得联系。情况危急,时不我待。海科长对电台技术员熊元绪说:“现决定派你摸进去,看看电台出了什么故障,想尽一切办法迅速恢复联系。”当晚,天黑得像锅底,又下着瓢泼大雨,海科长送熊元绪上路,并派两名骑兵警卫员护送。临分手时,他两眼噙着泪,谆谆嘱咐:“任务艰巨,一路保重!”熊元绪去了不久,电台故障被排除了,与前方总部恢复了联络。在前方总部指挥下,特务团和修械所员工800多人,与敌血战8昼夜,歼敌近千人,最后奉命撤出。敌人冲进黄崖洞时,地雷四处爆炸,鬼子魂飞胆丧,加之我外围部队四面迫击,不到3天就弃洞逃跑。途中又遇一二九师主力的伏击,伤亡惨重。我军取得了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5月,日寇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25万余兵力,分4路对太行山北部地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在南艾铺遭敌合围。八路军前方总部后方机关的一些人员,被压缩在一条又长又窄的土山沟里。海凤阁带领通信科和电台人员,奉命紧急转移疏散。由于连日战斗,收发报,转移,没有饭吃,没有睡觉,海凤阁深陷的眼窝里布满了血丝,两鬓长起密密麻麻的络腮胡子。警卫员从山村里找来几个土豆捧到他的面前。

    “哪里弄来的?”

    “跟老乡买的。”

    “给我留一个就行了,其他的分给别人吃。”

    警卫员望着海科长,带有几分央求的口气说:“你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大家都一个样。”海凤阁说着,坚持只留下一个,随即双手一捂,在土豆上拧了一个圈儿,像吃雪花梨似地大口吃起来。随着他的咀嚼,一股浓烈的生淀粉味散发出来。身边一位同志惊奇地问:“怎么不把它弄熟了再吃呢?”

    海凤阁笑了笑,打趣地说:“等它熟了,咱们还不知道又行军到哪里去了呢!”

    果然不出所料,他刚把土豆咽下去,便接到报告:“前方总部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带一个排和一挺机枪经过这里。”海凤阁命令电台二队台长黄达将刚埋藏好的机器挖出来,随罗主任行动。罗主任离开时,指示他们迅速分散突围。

    当时,部队很乱,人多,骡马多,目标很大,有的分散隐蔽在沟岔的灌木丛中。海凤阁看到这种情况心如火焚,便挺身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把手一挥:“同志们注意,大家听我指挥!”

    人们精神为之一振,马上靠拢过来。人员越聚越多,汇成一支200多人的队伍。海凤阁没顾得多说,就指挥大家准备撤退。敌人发现了目标,集中火力向人群轰击。在这么多缺乏实战经验的机关人员面前,指挥撤退是有很大困难的。海凤阁猫着腰跑前跑后,喊破喉咙,带领大家向一个山头突围。敌人的迫击炮弹不断在队伍前后左右爆炸,忽然听到一发炮弹向附近袭来,海凤阁大呼一声:“卧倒!”随即把身边的同志摁在地上……“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在他们身边爆炸。海凤阁当即被弹片击中,倒在血泊里。

    同志们赶忙围过来救护,只见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裤,腹部被打穿,伤口露出了肠子。同志们流着泪说:“海科长,我们抬着你走!”

    海凤阁前额冒出豆大的汗珠,咬紧牙关,左手使劲捂着肚子,右手慢慢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子,凝视着大家吃力地说:“不要抬我……你们快,快撤……把这本子交给党组织……同志们,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我不行了,你们赶快突围,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身边的同志双手接过一看,是一个电报密码本。这时,海凤阁慢慢闭上了眼睛……

    海凤阁牺牲后,八路军前方总部在山西麻田的上南汇举行追悼会,总部机关和各界群众1000多人参加,悼念这位优秀的通信战士。不久,《新华日报》华北版刊载了悼念海凤阁的文章,赞扬他是“华北通信战线上的舵手”。

    (总参谋部政治部组稿林玉华撰写)


如果您喜欢,请把《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方便以后阅读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107、通信战线的舵手——记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通信科长海凤阁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107、通信战线的舵手——记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通信科长海凤阁并对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