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忠勇为党炳千秋——记山东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石魁史立成 本章:028、忠勇为党炳千秋——记山东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

    江苏省赣榆县境内,巍峨的抗日山(原名马鞍山)烈士陵园内,有一座六角形烈士墓令人注目。墓碑前挺立的铜质烈士头像,气宇轩昂,光彩照人。他就是抗日战争中光荣殉国的原滨海区党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治委员符竹庭烈士。

    符竹庭,原名符宗仔,1910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边界村。家境贫寒,父母去世,靠祖母帮人做针线活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1924年秋,符竹庭便进了一家布店当学徒。1927年秋,参加了游击队,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了工农红军,在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任交通员,因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嘉奖,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担任江西红军独立二团大队政治委员。1930年10月,调任红三军特务团政治委员,1931年,先后任红三军七师十九团政治委员、二十一团政治委员。1933年6月,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他十分重视对共产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他常说:“没有坚强的党性,就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他所带领的部队中的共产党员都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带动整个部队能攻善守,敢打硬仗。在第五次反“围剿”雪山嶂、猫嘴峰守备战中,符竹庭率一师一团,打退了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该团“顽强守备”的荣誉称号。1934年2月,他亲自率领部队在黎川县三岬嶂与国民党军第九十四师激战3日,打退敌人多次进攻。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在授奖事由中写道:“在五次战役中,一团担负着数次的重大守备任务,该员有时虽在病中,但受领任务时能以身作则,不怕艰难困苦地亲临阵地,坚决领导全体战士完成其任务……”

    1934年9月,符竹庭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长征途中,红二师是先头部队之一。符竹庭同其他领导人一起率领部队,风餐露宿,斩关夺隘,屡建战功。1936年底,入陕北瓦窑堡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高干科学习。1937年5月,任红四军政治部副主任。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符竹庭担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政治处主任。8月间,一一五师奉命从陕西三原出发,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部队由太原经原平到达冉庄。上级命令抓紧平型关之战的各项准备。为了打好这一仗,符竹庭在全团大会上作了令人鼓舞的战斗动员:“国家兴亡,人人有责。人民的子弟兵,要有中国人的骨气。要消灭日本法西斯,打出八路军的威风,为中华民族雪耻,为受苦受难的同胞报仇!”

    9月25日,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打响了。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和六八五团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设下伏击圈,主攻日军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指战员们浴血奋战,一举歼灭了日军辎重部队1000多人,击毁敌汽车百余辆,彻底揭穿了“皇军不可战胜”的谎言,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

    1938年9月下旬,奉命东征的三四三旅部分部队,在冀鲁边区乐陵县城与地方部队会师,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肖华任司令员兼政委,许世友任副司令员,邓克明任参谋长,符竹庭任政治部主任。符竹庭率纵队政治部和部分队伍,活动在阳信、惠民、商河一带,运用游击战术,毁公路,拔据点,声东击西,搞得日伪军惶惶不安。

    1941年春,升任第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治委员的符竹庭,奉命率部挥戈东向,进入滨海区。这时的赣榆、郯城、海州(今东海县)等县,土匪猖獗,伪军横行,局势混乱不堪。为了打击这帮伪军,是年3月,符竹庭率领二旅,在山东纵队二旅的配合下,在赣榆发起了青口战役。鏖战4日,歼敌千余,拔除了海头、兴庄、朱都集等8处日伪据点,收复了从青口至柘汪大片沿海地区,并沟通了与华中、胶东等地的联系。

    1943年初春,为了配合冀鲁边区和清河区军民反“扫荡”,粉碎敌人封锁滨海区的企图,教导二旅奉命攻克防守坚固的郯城日伪据点。

    1月19日晚,枪炮齐鸣,杀声震天,总攻开始了。符竹庭同旅长曾国华率二旅指战员和地方武装,穿过稠密的敌伪哨卡,直扑郯城南关。南关设有两道城门,城墙高约两丈,壕宽丈余,工事复杂坚固。他们观察了战地情况,感到强攻不利,决定从敌人火力薄弱的城东南角大炮楼中间地段打开缺口。于是,组织突击队员们用梯子架起浮桥,冒着弹雨炸开了第一道城门。这时,敌人以密集的火力疯狂封锁,致使二旅进攻受阻,部队伤亡加重。下半夜时,凶残的敌人竟施放了毒气,部队只得暂时停止攻击。

    在城外一间小屋里,旅部召开紧急会议。有的同志主张撤退,以免遭敌人内外夹击。一阵沉默后,符竹庭站起来,对大家说:“撤,当然保险,但攻城计划就会全部落空。我们已付出了相当的代价,现在只有集中全部轻重武器,背水一战,突进城去,夺取胜利!”他手一扬,激昂地说:“我的意见,坚决打!”关键时刻,符竹庭的意见被采纳了。

    黎明时分,一道命令传到各团。刹那间,所有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海潮般地呼啸起来,密集的弹雨刮风似地倾向敌人城头,只见突击队员乘着弥漫的烟雾,竖起云梯,爬上了城头。接着,后续部队冲进城里。敌人见势不妙,急求伪县政府增兵解围。符竹庭立即命令爆破组炸开了伪县政府的院墙,伪军和伪政府人员惊恐万状,哭爹喊娘,纷纷举起双手缴械投降。此战,创造了我军在敌占区以攻坚战夺取城池的辉煌战例。攻克敌据点18处,共毙、伤日伪军400余名,俘敌伪军600余名、日军7名,缴获大批枪械弹药和生活用品。暗无天日的郯城,回到了人民手中。

    1943年3月18日,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军区作出决定,各区党委、地委实行“一元化”领导,统一军事指挥。4月下旬,中共滨海地委改称中共滨海区委,由原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一部、教导五旅和山东纵队二旅一部合编为滨海军区,撤销教导二旅番号。符竹庭被任命为中共滨海区委书记兼滨海军区政治委员。这年11月20日,他同军区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率领部队解放了赣榆县城,歼灭伪“和平建国军”七十一旅和伪保安队等2000余人,粉碎了日军打通海(州)青(岛)公路,“蚕食”滨海根据地的计划。11月22日,滨海军区部队为避敌锋芒,主动撤离赣榆县城,转移到黑林区旦头乡一带。

    11月26日,敌人援兵赶到,分兵合击滨海军区机关。符竹庭率部队奋勇反击敌人。突围时,不幸受伤落马。经抢救无效,光荣殉国。

    符竹庭牺牲后,滨海军民遵照烈士生前遗愿,将他安葬在巍峨挺峻的抗日山上。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赞扬他是一名军事上、政治上都比较强,有能力的优秀干部。1944年冬,赣榆人民为纪念符竹庭烈士,曾将该县改名为“竹庭县”。

    (济南军区政治部组稿刘洪连、赵良撰写)


如果您喜欢,请把《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方便以后阅读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028、忠勇为党炳千秋——记山东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028、忠勇为党炳千秋——记山东滨海军区政委符竹庭并对共产党抗战英杰·救亡先驱录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