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扩大革命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于波 本章:一鼓作气,扩大革命根据地和武装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建立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使劳苦大众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平浏地区。

    也就在7月24日这天,起义军指挥部接到来自长沙的“内线”电报和电话,报告说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准备于本月25日进攻平江,最迟也不过29日就要到达平江近郊。况且,反动的地主武装又开始蠢蠢欲动,配合他们的正规军步步逼近。军情紧急,反击敌人的准备已经刻不容缓。

    25日一早,起义军指挥部就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主要领导人在一起商议了对近郊的军事部署问题,其主要意图是:利用城郊周围的有利地形给来犯之敌一个打击,歼灭一至两个团的敌军,继而撤出平江城,以此来提高红军的声威,然后有计划地向江西、鄂南发展。具体的作战部署,我们很快就会看到。

    现在,该了解一下平江起义对当地的重要影响了。

    随着起义的胜利,红五军党委和平江县委召开联席会议,经过讨论决定:

    “以平江东乡的长春街为革命根据地中心;待部队整编完成之后,即派第四团向平南发展,与浏阳县委取得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工作;派第七团向乎北发展,与通城、咸宁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协助他们开展工作;彭德怀同志率第一团和军部直属单位,向长寿街开进,创建革命根据地,并向江西的修水、铜鼓等县发展;力争在最短时间,从平江开始,建成湘鄂赣三省边区革命根据地。同时,打通湘东、湘赣边、赣南特委,和毛泽东、朱德同志的红四军取得联系,实行中央和省委的指示,造成整个罗霄山脉的割据。”

    毫无疑问,此次起义对于建立和发展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起了直接的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湘鄂赣边区根据地的建立和后来红五军主力与红四军的会师,又为巩固中央根据地作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首先,我们已经看到,起义军彻底粉碎了平江县旧政府,铲除了反动政权及其武装力量,成立了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继而,平江的各区各乡各村也都先后成立了工农革命政府,并且恢复了农民协会。

    据说,平江有17个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尽管这些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时地表现出她们的不稳固和不成熟,但是,她们所做的大量工作和贡献,是谁也不能否认的。

    在平江县,起义的胜利和苏维埃政府的成立使地方革命武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县的武装共编为五个大队,大约一千余人,七百多支枪,并且成立了游击总指挥部,由胡筠担任总指挥。有些区、乡还建立了赤卫队,大约有数千人。经过整编之后的平江红军游击队,担任着阻击和钳制敌军、掩护红五军主力突围的重大任务。

    这五个游击大队(也称赤卫队),有二个大队驻扎在平北,其他三个大队分别驻扎在东乡、西乡和南乡。当时的斗争环境是十分艰苦的,但是他们的斗志十分顽强,他们一直在寻找战机,打击敌人以保证红五军主力的安全转移。尤其是胡筠、陈孟根等人率领的游击队,以三千余人穿插在南江、梅仙等地,频频打击和骚扰敌人。

    据说,不断遭受损失的敌人气急败坏地求助于驻防在通城的国民党第四十三军教导师,于是威风凛凛地来了这个师第三团的部分人马。来了嘛,自然想要打他娘的一个大胜仗抖一抖“机灵”,也好让挨打的那些弟兄们开开眼,可是结果怎么样?连一个人影也没找着,胡筠早带着她的人马悄然转移了。那群家伙扑了个空,也气急败坏了。

    翻开当年湖南省的《清乡公报》,还可看到这样的报道:彭德怀、黄公略合女共胡筠党羽,窜赣境,陷修水,改趋铜鼓。二十三日,忽与胡筠拥众五千余人,有枪千余支,仍窜来长寿。红五军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候,就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围剿”中来临了。

    潘心源曾这样向中共中央报告平、浏地区开展的游击战争:“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只要会打圈,不要会打仗。”

    实际上,由于农民的地方主义和保守观念太重,扩大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时时受到了不利的影响,赤卫队往往各自为战,不易调动。尽管这样,他们英勇斗争还是使敌人的“围剿”不断受阻,并且接连遭受大大小小的损失,他们的贡献与他们的缺点一样不可否认。

    是年9月17日,滕代远在铜鼓召开红五军党委委员和五县(平江、浏阳、 修水、铜鼓、万载)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自此,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正式恢复起来。这次会议确定的特委常委是:滕代远、彭德怀、李宗白、邱训民、王首道。主持特委机关工作并担任特委书记的是滕代远同志。

    在这次联席会议上,大家还认真总结了平江起义的经验:

    一是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起义之前的一个时期,中共湖南省委和南华安特委就有意秘密派党员骨干潜入独立第五师一团,协助彭德怀建立了党的领导核心和党的外围组织——士兵委员会,团结了进步士兵,打下了有力的根基;

    二是有湘鄂赣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平江爆发的两次“扑城”运动,足以证明当地群众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使彭德怀率部起义后得到了老百姓有力的拥戴和帮助,地方游击队不仅协助红五军英勇作战,而且派一部分精壮人马加入这支部队;

    三是有井冈山的旗帜在指引。就在起义军面临困境之际,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及时传来:“与朱、毛联络。”

    于是,彭德怀、膝代远等人开始率领红五军向井冈山方向突围,进行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转移。

    在这次战略转移途中,红五军还协助沿途各县纷纷建立了革命政权和游击队,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进而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


如果您喜欢,请把《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方便以后阅读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一鼓作气,扩大革命根据地和武装力量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一鼓作气,扩大革命根据地和武装力量并对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