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庙前的大操场上响起了意味深长的号音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于波 本章:文庙前的大操场上响起了意味深长的号音

    这是大革命失败之后第一个姗姗来迟的暮春。

    3月中旬,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师长周磐拿起电话听筒,彭德怀的大嗓门立即在他的耳边响起来:“黄公略、贺国中和黄纯一部到了南县,大家就等着你来主持开学典礼了!”

    胖子周磐,此时一定乐得像个弥勒佛似的吧?他会不会猜想到其他不测?没有史料记载这个,笔者不敢胡说。不过,可以断定的是,天气挺好、运气挺好、周磐的心情也挺好。他仿佛看到随营学校大门洞开,雄赳赳走出一队精悍的士兵未来的军官,那都是他建功立业的活生生的基石呀。这些基石,形成一层层结结实实台阶,一直通到灿烂的理想境界——哦,没准儿此处就有总司令的宝座呢!

    事不宜迟,周磐立即带上马并陈玉成,兴匆匆登上小火轮奔赴南县。走进第一团驻地,只见营区一片整洁,秩序井然。官兵们列队迎来,脚步铿锵有力,口号声震撼人心。于是乎,师长周磐挺起他的将军肚,矜持地微笑着颇有风度地招手致意。嗨,他心里一定得意极了。

    他不快不慢地往前走着,与迎上来的黄公略握住了手。他不无真意地说:“黄石,欢迎你,也感谢你到随营学校来任职!五师济济人才,全赖你的培养啦!”

    “哪里哪里,5师大业全赖师座。”黄公略比彭德怀善于应酬,既不失礼貌又不失自尊地说,“黄石不才,惟愿尽心尽力吧。”

    接着,周磐又与贺国中、黄纯一寒暄几句,看样子他也很赏识这两个青年军官。只见这贺国中,身材高大,肤色白皙,透着豪放侠义的气质。黄纯一呢,英俊儒雅,颇有书生风度,看不出他还有过硬的武功。在众人的簇拥下,周磐去视察了他这个师的随营学校校址设在南县文庙,新学员已经住进来了。他们把宿舍收拾得窗明几净整整洁洁的,让周磐看了愈发地高兴了。他扭头问彭德怀:“石穿,咱们这个军校每年能培养出多少人?”

    “每期半年,大约培养500人。”彭德怀有意鼓动周磐,便说,“三年能够造就3000人呢!”

    “啊?哈哈!”周磐高兴极了,伸出手使劲拍了拍他的肩膀。

    此时,太阳已经高高地升起来。几个人几乎不约而同地转过头,将目光投向做立在校门前高台阶上的号兵。那号兵,把军号向着青天高高举起,深深地吸了一口长气,这是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的第一声军号。它嘹亮地响起来,意味深长地响起来,在信念不同追求不同的人们心中,激荡起不同的波澜不同的遐想。随营学校的开学典礼开始了。师座周磐满面春风。周磐师座挺胸凸肚。

    胖子周磐叉腰站在高台上。周磐胖子的声音宏亮悦耳。他说:“弟兄们!今天是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开学的日子,我来参加这一盛典,实乃荣幸万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他从容地掏出衣兜里的一卷纸,这是彭德怀等人拟定的随营学校章程。如同许多大人物一般,他在讲话中免不了那似乎能显示身份和威严的拖腔尾音。他高声读道:本校的宗旨是:拥护孙中山总理的遗嘱,遵行三民主义;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打倒新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逐步实行耕者有其田;实行官兵平等,废除笞责、体罚,实行士兵自治,不赌博,不强奸妇女,不扰民 。

    据说,周磐讲到此处,又加重语气说道:“要打倒新军阀,本师座再一次强调,要打倒新军阀!否则,国无宁日,民无宁日,我辈耻谈救国救民。”他说的真好。他说得台上台下都激动起来。有人振臂高呼:“打倒新军阀!”于是,一阵阵吼声滚过了文庙前的大操场。远远的,有一群老百姓望着这支队伍,他们的脸上流露着漠然的神色。他们不大知道,这些当兵的究竟在干什么。

    周磐讲得十分起劲,他郑重宣布:任命黄公略为少校校长;任命贺国中为上尉教育长;任命黄纯一为上尉大队长。说到这儿,他意犹未尽,又补充道:黄石在北代战争中就是一员有勇有谋有战功的骁将,他现在从黄埔学校深造出来了,这也是天遂人愿,但愿英雄能有用武之地。黄纯一和贺国中也是黄埔高材生,我想也会在本校一展宏图的。他年之后,诸位弟兄们中间将会产生一批团长、师长。啊哈哈!到那时咱们的队伍可就了不得喽!

    言中之意,他周磐起码也是一方诸侯了,很可能真是一位大统帅,没准儿还是取代了蒋介石的一代枭雄呢。

    周磐讲完话,仍是意犹未尽。据彭德怀回忆,周磐这天的讲话“除继承北伐那些政策口号外,还强调打倒帝国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特别强调打倒新军阀,几乎完全是按照随校宗旨讲的”。

    当时,彭德怀、黄公略等人都感到有些蹊跷:这个周胖子变化好大呀,他怎么突然间这般进步如此革命了呢?他们想了好一阵子,仍是想不出个所以然,实际上也没有时间去深究了。

    名誉校长周磐坐下来,便该是真正的校长黄公略讲话了。公略的话不多,干脆,利落,主要的意思就是要勤奋办校,按师长刚才宣布的宗旨办校。然后,他就说:请大家跟我高呼几句口号。我们吃的是农友的饭!我们穿的是工友的衣!我们要为工农服务!打倒新军阀!

    这一呼百应的口号,在文庙前大操场上一声声炸响着,从军营传向外面的世界去了。眼见得教官和学员们一个个慷慨激昂,彭德怀禁不住热血沸腾,那面揭竿而起的大旗在他的浮想之中迎风飘扬,他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呵。

    随营学校开学之后,彭德怀、黄公略等人的工作更加忙碌了。转眼之间,就到了4月下旬。这天,他们秘密召开了一次党支部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中共南华安特委派来的张匡。会议主要的议题是什么呢?

    彭德怀说:大家认真讨论一下怎么在随营学校开展党的工作吧。话题很自然扯到周磐的政治态度上了。想想周胖子在开学典礼大会上慷慨陈词,那革命的样子实在令人感动也让人纳闷,真猜不透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如果鲁涤平知道了,没准儿还怀疑这家伙变成了共产党呢。不管怎么样,听其言而观其行吧,他到底往哪条路上走,用不了多久也就看明白了。

    黄公略说:他是师长,既然他承认了我们的奋斗宗旨,那我们就照这个宗旨做下去,量他也没有话说。

    大家也觉得黄石说得有理,尤其是他的建议可行:在每期学员中秘密吸收三分之一的人为士兵会的会员。这样到了年底,另外两个团每个连也都有会员了。明年呢,每个团都可能有一二个连掌握在我们手里。那么,全师以一团为核心便可以举行武装暴动了。

    他说得信心十足,使大家深受鼓舞。对于这个问题,彭德怀又作了必要的补充。他认为,“从一营的经验来看,争取军队进步,使其成为革命的军队,为工人农民服务,是很不容易的。军队中的秘密工作,没有进步军官作掩护是难以开展的;在一个营里的连、排长中,如没有一两个进步的、具有力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决心的人,是不行的。”

    “石穿说得对。”黄公略接过话头,“我们要重点做好军官的工作,下级军官再做好士兵的工作,这样上下配合才能达到目的。”

    特委代表张匡一直很认真地听着,并不时赞许地点头。特别是彭德怀通过周磐,将士兵委员会的章程变为随营学校的章程,很自然地由非法变为合法的举措,使他不能不由衷的钦佩。他说:“石穿,你可真有两下子!”

    彭德怀笑了笑,又恳切地说:“我是李逵呵,容易鲁莽从事。以后还是要谨慎一些,不能让周磐和他的亲信知道我们的秘密。”

    “团长说得对。”张荣生也说,“不小心谨慎就可能铸成大错,保密问题可不能有半点马虎。往后党内有人来与我们接头,不要先找团长,应该让邓萍先行接待,弄清楚了再说。”

    大家都表示赞成。

    会议至此,张匡同志传达了特委的指示:在一团成立党委,由彭德怀担任党委书记,委员有:彭德怀、黄公略、邓萍、张荣生、李灿;在随营学校成立党支部,受团党委的直接领导,由黄公略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团直属队设立党支部,由邓萍担任支部书记。经过审议,将贺国中由候补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现在,一团已经有了八名共产党员,并且形成了以彭德怀为首的党的领导核心。这样一来,党的秘密工作便在全团普遍开展起来,最活跃的当数一营、团直属队和随营学校了。

    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就这样在共产党人的秘密领导下举办起来。那么,这个学校到底办得怎么样?

    许多革命斗争史册中,对这件事都有过生动的记载。当时,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主要是黄公略、贺国中和黄纯一,还有一个名叫潘世斌的文书,也是共产党员。这个学校从1928年3月起,开始进行选送和招收学员的工作。

    老红军姚喆一回忆起当年报考随营学校的情景,心中就激动不已——

    这年4月,他匆匆赶到学校时,学员的考试早已过去了,好在学校领导允许他补考。那位主考官,看上去二十多岁,瘦瘦的中等身材,下巴尖尖的,脸上有几颗麻子,说起话来不慌不忙,给人一种亲切而威严的感觉。

    作文试题:投考本校的目的。他毕竟读过两年私塾,拿过考卷想了想便写下了千把字。然而,考数学的时候就傻了眼,只好交了白卷。主考官看看卷子,问:怎么不答?他说没学过。接着,他又说:长官,我身上连路费也没有,我回不去了,你只能要我了。

    考官仔细看了他一眼,便哈哈笑起来。这是什么意思?他有点莫名其妙。又听得主考官和蔼地说:小伙子,你明天来听消息吧。第二天,他来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录取了。到了这时,他才知道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公略,也有人亲昵地戏称他“黄石麻子”。不久,他又听说师长周磐只是挂名的校长,真正的校长就是黄公略。

    那时候,黄公略亲切地叫他:小姚子。邓萍呢,又叫他:小鬼。小姚子也好,小鬼也好,反正都是挺喜欢他的。

    小姚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发现同学们的情况相当复杂。这些人,大部分是彭团长、黄校长等人选送来的先进分子,也有的是农民运动失败后的学生当了兵再考入学校,还有的是大地主、高级军官通过周磐的关系保送来的亲戚或朋友。可想而知,他们的思想和表现是各有不同的,这给党在随营学校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他清楚地记得,入学的第一次会餐之前,黄公略对大家说:“我们吃的这样好,可是工人农民中还有许多人没饭吃,没衣穿,许多人还受着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压迫,我们可千万不要忘了救国救民的神圣使命呵!”

    教育长贺国中接着说:“对。忘记了穷苦大众,不为工农服务,那就违背了随营学校的宗旨。”

    小姚听着,心里感到热乎乎的。他默默注视着这个身材高大魁梧的教育长,暗自下了决心要做出个好样子。当时的学习生活是十分紧张的。每天从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很难找到一点闲暇的时间。学习的课目呢,不仅有战术课,理论课,文化课,还有艰苦的野外作业和体力锻炼。训练中的摸爬滚打,往往令那几个富家子弟叫苦连天。

    的确,艰苦的磨练从每天的清早就开始了。集合号一响,人影就犹如一支支箭似的奔向操场,谁也不敢怠慢。文庙前的操场还不算大,开始训练的强度也还不算大。后来随营学校开赴到岳州,那个操场可大得多了,你跑上去顿时觉得天高地阔,绕着圈儿可就没有个尽头了。队伍总是一口气奔跑一个钟头,然后才开饭才上课。每个月呢,又至少有一次长途急行军,少说也要跑上15里路,而且是全副武装,而且必须在30分钟内跑到目的地。

    不论是摸爬滚打的战术训练,还是长途急行军,学校的领导总是身先士卒为人表率的。据说,要求最严格的还是黄公略,许多学员都怕他来检查或考核。为什么呢?瞧,他就那么背着手往你面前一站,那张麻脸便成了一块冷森森的铁板,两只小眼睛射出的光芒简直能穿透你的心。他决不允许你在学习和训练中藏奸耍滑,一旦发现这种事就会狠狠地惩罚你。不过,如果你文化水平低,或者理解能力差,他对于你的笨拙倒是能够体谅的,并且能不厌其烦地帮助你赶上去。

    除了黄公略,还有一人也很让大家敬畏,那就是教育长贺国中。

    姚喆记得:有一次长途奔袭,大家真是又渴又累了,有那吃不了苦的就忍不住抱怨起来,说这不是想把老子累死吧,当官的真他娘的心狠哪。他们不知道,这种强化训练也正是为扯旗暴动作准备。

    其实,这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瞧瞧吧,头头不也跟大家一样又渴又累嘛。在途中小憩的时候,一直带着他们奔跑的贺国中,还拿出自己的两块钱让勤务兵去给大家买茶喝。可别小看这件事,这在旧军队中并不多见呢。这样一来,抱怨的人也没话说。

    贺国中这个人豪爽,义气,疾恶如仇,工作中赏罚分明。学员中有几个表现不怎么样的人,经常受到他严厉的批评和惩罚。那是些什么人呢?瞧瞧:师长的侄子周楠;师长的亲戚何幼初;地主的公子陈松……反正,都是有钱有势有后台的主儿。在他们中间,贺国中一发现什么差错,立即毫不留情地处罚,决不允许他们吊儿郎当的。对这种人,集合晚到了一会儿的,不准入列;点名时回答声音小了,要大声重复三次“到!”。这一方面说明他对学员们要求严格,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他对这些养尊处优的青年人的厌恶情绪。

    对穷苦出身的学员,贺国中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他对这些人的要求虽然也很严格,发现他们出了什么差错也要严厉批评乃至处罚,但是在思想上和生活上对他们总是十分关心体贴的。学习间隙或训练休息的时候,他时常跟大家闲聊,拉一拉家常摆一摆龙门阵,或者说一说笑话做一做游戏,讲讲北伐战争中的故事和教训。对家境特别贫寒的,他和邓萍等人都十分关心竭力帮助。

    有一次聊到士兵的生活待遇问题,他带着由衷钦佩的口气说:“小姚子,你看彭德怀领导的一团,人家的经济是公开的,节余的钱还给士兵们买了蚊帐呢。二团和三团就不行,还是军阀那一套,喝兵血。”说到这儿,他沉吟了一下,用信任的目光看着小姚,问:“你说,该不该建立一支新型的军队呀?”

    那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呢?他没有继续往下说。

    姚喆还记得,有一天南县小报上刊登了这样一条谣言:共产党在纸烟里放毒,吃了要毒死人。这件事在学员中议论纷纷,贺国中知道后十分气愤,就在晚点名的时候大声说:“共产党是闹革命的,是为劳苦大众打天下的。 你们想想,一个这样的党,为什么要把老百姓弄死呢?”

    大家一想,对呀,这明明是坏人放屁。

    当时,许多士兵都暗暗猜测:随营学校的这几个头头,跟团长彭德怀的关系那么密切,又是那么言行一致地为工农服务,他们是不是共产党呀?

    是不是共产党,用不了多久就清楚了。

    <hr />

    注释:


如果您喜欢,请把《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方便以后阅读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文庙前的大操场上响起了意味深长的号音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文庙前的大操场上响起了意味深长的号音并对汩水怒潮·平江暴动纪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