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着脑袋冒险访问延安的第一个外国记者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文辉抗叶健君 本章:提着脑袋冒险访问延安的第一个外国记者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根据斯诺的遗愿,他的骨灰的一部分安葬在北京大学内。这是1936年他去西北探险旅行的出发点,也是1937年他整理资料写作《西行漫记》的地方。

    1936年7月,斯诺和一名美国医生马海德冲破国民党严密的新闻封锁,经过长途跋涉,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陕北。斯诺的到来,引起了陕北的轰动,并受到了共产党高层领导真挚的欢迎。

    完成这次西北之行的壮举后,斯诺悄悄回到北京,全神贯注于他那部举世惊人之作《西行漫记》的写作。借助于斯诺的手笔,一些鲜为人知的中国红军的英雄事迹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也都栩栩如生地被描绘了出来。《西行漫记》出版后,轰动了全世界。正如美国外交官谢伟思所说,“《西行漫记》这本书,‘为全世界揭开了一个帘幕,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未来的中国’”。

    即使在50年代,美国国内反共最猖獗的时期,斯诺也没有停止对红色中国的正面报导。由于全面真实地报道中国共产党,他和家人在美国受到了迫害和诬蔑,但斯诺没有放弃他的事业。

    正如其妻海伦·斯诺所说:“他现在发现了毛泽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为中国人民发现了这个人。这是真正的没发现的新大陆。他终于面对真正的中国,认识了中国。这是中国百分之八十人民的天然领袖,是一位自己已经宣称要起这个作用的人。”

    1936年,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由于国民党实行严密的军事、经济、新闻封锁,红军基本上不为人所知。

    1972年2月,斯诺在瑞士患了癌症。毛泽东听到消息后,深感悲痛,立即派斯诺的老战友马海德和中国医疗小组去护理他,直至他逝世。在斯诺病重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黄华专程从纽约赶赴瑞士,守护在他的病床边。斯诺在弥留之际,用生命的最后力量,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热爱中国。”

    毛泽东如此无话不谈,当然有他的考虑。他是要把想告诉世人的事情,交托给一个值得信赖的外国人,借斯诺的如椽之笔,向外部世界,宣传、介绍中国共产党、红军、苏维埃运动。

    真相终究会被人报道出去的。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向外界报道这个真相的人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国记者,他的名字叫埃德加·斯诺。

    “延安,一座不算大,像钢铁一样的山城。一条河水似的南北大街,已经修起了石路。平坦的道路上,整日价奔走着紧张的人群。南方人、北方人,外国人,多穿起灰色的军衣,汇成了一个可钦的巨人。……老百姓沉醉在欢悦和惊奇中,同穿灰军衣的人们结合着,交流着,把这座古城改造为繁华的新市,欢谈伴着欢谈,惊呼逐着惊呼,延安的空间,每日振荡起各地的方言土语,各种的声调腔音,还不时有异国人在欢笑,呼叫,畅谈。不同国度的人到这里来了!不同省县的人到这里来了!不同地方的人到这里来了!都踏上了这一块相同的土地!延安,仿佛一块巨大的吸铁石,把一切坚硬强壮勇敢如钢铁的人们吸引来了!”

    与陈毅的诗歌相呼应的还有当时的一篇散文。它将小小延安城的吸引力描写得入木三分。

    斯诺非常欣赏毛泽东,在他眼中,毛泽东是一个有特殊领导才能的人。他有深刻的民族主义特色,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有林肯型的特点,工作坚决,勤奋,对知识如饥似渴,对下属随和,没有领导架子。总之,在他见到的领导人当中,毛泽东是罕见的一位。

    上海的美国总领事高斯虽然认为斯诺亲共,但他相信“斯诺提供的中国苏维埃运动的情况是最全面、最权威和最新的,应该引起领事馆的充分重视,也应引起美国大使馆的高度重视”。

    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生性好奇,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周游全世界。大学毕业后,开始和朋友周游全世界。22岁那年,从日本来到中国,开始了记者生涯,在中国一住就是13年。这13年里,他对这个“天朝大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迷恋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对红军领袖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凭着一个记者的敏锐目光感觉到毛泽东领导的这场革命,可能即将成为历史上最不寻常、最有深远意义的震撼世界的事件之一。于是,他决定前往毛泽东领导的中共和红色苏区探险。

    在以后长达数月的采访中,斯诺先后采访了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一批著名的中共领导人。在斯诺眼里,这些人都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朴素的衣著掩藏不了他们那种特有的胆量、气魄、执著,他感觉到,“他们是为事业英勇奋斗的战士,心胸开阔,深谋远虑,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

    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

    引言

    于是,包括中国人在内,没有谁真正了解,红军代表什么?延安在从事什么?人们对延安的惟一认识,是从国民党的宣传报道中得知的。在人们心中,共产党是“共匪”、“赤匪”,延安是一个到处弥漫恐怖气氛的地方。

    对于斯诺著作的问世,南京方面显然有些惊慌,并很不客气地给这位外国人扣上一顶“说谎骗人”的帽子。对于国民党的攻击,斯诺心平气和地进行了答辩:《西行漫记》“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同在一起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一个政府的全体内阁成员的欢迎,也是第一次接受一个城市的全体居民的欢迎。在这样一个群山环抱的内地小城市,军号声冲破宁静山谷,我难以想象如此热烈的欢迎。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要我讲话,我也很难表达出我的激动心情。”

    这是陈毅所作的盛赞延安的一首诗,它写出了延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斯诺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斯诺,才使除苏联以外的世界人民第一次了解了毛泽东,了解了中国延安,了解了中国共产党。《西行漫记》发表后,一批又一批的人涌向红色中心延安,向全人类宣传中国革命事业。

    当然,这些人来延安的目的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是投身革命而来,有的是宣传革命而来,有的是调查事实真相而来;有的是为着收集反面宣传材料而来……然而,当他们了解延安后,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对延安的赞歌。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色大本营·延安》,方便以后阅读红色大本营·延安提着脑袋冒险访问延安的第一个外国记者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色大本营·延安提着脑袋冒险访问延安的第一个外国记者并对红色大本营·延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