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

类别:文学名著 作者:文辉抗叶健君 本章:毛泽东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

    在延安,共产党人不仅为未来中国设计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而且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

    这得从黄炎培访问延安说起。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冷遹、褚辅成、章伯钧、左舜生、傅斯年等6位国民参政员,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之邀,为推动国共团结商谈,由重庆飞赴延安访问。

    中共中央领导人隆重地接待了他们,到机场欢迎的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30来人,一一握手致意。

    当毛泽东和黄炎培握手时说:“我们20多年不见了!”

    黄愕然,说:“我们这是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笑着说:“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江苏教育会欢迎杜威博士,你主持会议,在演说中说中国100个中学毕业生,升学的只有多少多少,失业的倒有多少多少。那一大堆听众之中有一个毛泽东。”

    黄炎培盛赞毛泽东好记性。

    第二天下午,他们一行6人,应约到杨家岭访问毛泽东。毛泽东在大会堂后面的会客室接待客人。

    会客室呈正方形,光线充足,中间是一张长桌,四周各式椅子约可容纳20人。四壁挂着几幅画。而当中有一幅画是沈钧儒次子沈叔羊画的,画着一把酒壶,上写“茅台”二字,壶边几只杯子。画上有黄炎培题的一首七绝:

    宣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

    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这画是1943年当国民党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时,沈叔羊为他父亲“画以娱之”。在请黄炎培题词时,他想起传说长征中红军在茅台酒池里洗脚。针对这个谣传,题出这首七绝以讽喻。

    料不到,这幅画竟挂在中共领袖的客厅里。当黄炎培进会客室看到这幅画时,一股知遇之情暖流般地流遍全身。在三天会谈中,他完全敞开心扉,与毛泽东促膝长谈。

    在交谈中,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这是黄炎培本人观察社会、观察历史的真知灼见,也包含着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期望。

    日。这是毛泽东和秧歌队员的合影毛泽东想了想,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的话给了黄炎培很大的启发,使他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中国光明灿烂的前景。

    他说:

    “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通过会谈,中共与黄炎培等达成了共识,即停止一党专制的国民大会进行,从速召开政治会议。

    7月5日,黄炎培等离开延安返重庆。

    在那个年代,国民党不让人了解延安真相,天天造谣说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把边区描绘成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用来欺骗老百姓。而黄炎培这位著名的老教育家在延安之行后,开始了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到处作报告,讲他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还在短时间内写成了《延安归来》一书出版,以事实告诉大家,边区是多么自由、民主,多么温暖、光明,共产党的领袖和将领又是多么的温文尔雅。这无异于告诉人们,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未来中国的光明之路将由共产党指引。

    当初,国际友人曾称聂荣臻建设的晋察冀根据地为新中国的试管,那么40年代的延安在共产党的经营下,已成为了新中国的试验田。


如果您喜欢,请把《红色大本营·延安》,方便以后阅读红色大本营·延安毛泽东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红色大本营·延安毛泽东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思路并对红色大本营·延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